作為父母,我們對男孩子的期待,不僅是希望他學業有成,更希望他性格堅毅,勇敢自信。
畢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一個內心強大、懂得保護自己的男孩,才能在未來走的更加穩健。
然而,只要進入集體生活,有些問題就不可避免。
我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則視頻:
研究者對某地一所幼兒園進行跟蹤調查,結果發現,在一天時間內,和男孩有關的欺凌事件,高達56%。
而更可怕的是,心理學研究發現:
那些在幼兒園時期就遭遇過“欺凌”的孩子,在后續校園生活中,遭遇欺負的概率更高。
至于原因也很簡單。
對于那些被欺負過的孩子而言,他們在早期團體生活中,經歷了不愉快的事情,而那種“感受”便會烙印在內心深處。
于是,在后續的成長過程中,為了避免再次經歷“糟糕局面”,他們會變得小心謹慎,甚至在與人相處過程中,會有些唯唯諾諾。
而這,卻恰恰給了那些欺凌者一種“軟柿子”的信號,從而更容易被其他人盯上。
說起來,也讓人五味雜陳。
那么作為家長,如何才能讓男孩子不好惹,還能有好人緣呢?
其實很簡單,養育和塑造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最好的老師。
所以,如果你不想兒子變成“軟柿子”,生活中就要常說4句話。
01.“說話時,要看著別人的眼睛”
先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一位俄國詩人去美國一個富豪家拜訪,看到墻上掛著一個巨大的駝鹿頭,就問主人是如何獵殺這么兇猛的動物的。
結果這個美國人說:
其實這很容易,它當時并沒有直視我的眼睛,若是看著我的眼睛,我就不敢獵殺它了。
發現了嗎?眼睛作為心靈的窗戶,哪怕它不會說話,卻往往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蘊含著恐怖的力量。
而那些容易被欺負的男孩,常常會通過眼神的閃躲和怯懦,給別人留下“進一步試探”或者“可以欺負”的信號。
心理學研究發現:
眼神接觸,是一種強大的非語言溝通方式。
當一個人說話時敢于直視對方的眼睛,會顯得更加自信、堅定,也更容易獲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反之,如果孩子總是低頭閃躲,就會容易給人留下怯懦、不靠譜的印象,
所以,家有男孩子,請一定告訴他:說話時,要敢于與別人的眼睛對視。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給那些欺凌者帶來強大的震懾作用,讓他們明白:這個人,不好惹。
02.“人都是自私的”
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家長會教育孩子說要懂得分享。
但事實上呢,家長口中的分享,常常會給孩子帶來錯誤的引導,讓孩子下意識認為,無論什么時候,要先顧及別人的感受,其次才能是自己。
久而久之,孩子不但會變得怯懦,甚至會慢慢形成“討好型人格”。
而那些欺凌者呢,也會覺得對方是“軟柿子”,變本加厲的欺負和傷害。
其實,我們都是普通人,也不必裝作有多么大的胸懷,很多孩子之所以容易被欺負,就是因為他們過于“善良”。
甚至天真的以為,只要自己對別人好,也一定能換來別人的好。
可問題是,人性都是自私的,不是所有人都值得無條件付出。
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分辨善意和惡意,懂得在適當的時候保護自己,并且必要時,展現出自己“自私”的一面。
而這,絕不是讓孩子變得冷漠,而是讓他們明白人性當中的缺點,從而知道:
真正的善良,是帶有一定的鋒芒的。
也只有這樣,那些欺凌者想要有做什么出格的舉動的時候,也會掂量掂量,顧忌三分。
03.“要勇敢為自己發聲”
很多孩子受了委屈不敢說,被欺負了也默默忍受,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討好型人格”。
作為父母,我們要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很重要,不要害怕表達,要勇敢為自己發聲。
說到這里,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長常常會以過來人自居,甚至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剝奪孩子表達自我的權利。
在我看來,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大的壞處。
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不敢或者缺乏表達,那么在成年后,他們很難在爭議中表明立場,甚至會在壓力之下,做出有悖于自身真實想法的決定。
而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一個孩子在未來迷失方向,找不到自己,影響幸福感。
反之,那些能夠清晰表達自己需求和邊界的人,更容易獲得他人的尊重。
當孩子學會說“我不喜歡這樣”、“這是我的東西,還給我”時,他就不再是別人眼中的“軟柿子”,而是一個有主見、有原則的男子漢。
04.“要有人脈,別人才會顧忌”
但凡孩子踏入了團體環境,那跟人打交道就不可避免。
而一般來說,想要在集體中更好的生存,那就必須借助“人脈”的力量。
之前在網上看到過一項研究,結果顯示:
在一所校園71例的欺凌事件中,有63例的受害者,人際關系極差。
這就告訴我們,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學會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到底有多么重要。
其實說簡單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在哪里都適用。
這就像我們成年人出門辦事,若是跟別人發生摩擦,只要看見對方人多,自然就會謹慎一些。
對應到孩子的“小型社會”里,也是如此。
斯坦福大學原先有一項研究就顯示:
一個人的社交半徑每擴大一倍,受到的惡意對待的概率就會降低40%。
這也很好理解,哪怕所謂的“人際關系”無法直接保護我們,但惡人在欺負我們時,也會再三思索得罪我們之后,可能會引發的連鎖反應。
所以說,家長多讓孩子交朋友,不僅能培養良好的社交能力,而且還能減少被欺負的可能,并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得到更多的幫助。
其實,養育男孩,遠比女孩要花費的心力和時間多的多,這也給我們家長帶來了很多的考驗和困難。
可也正因如此,我們才要從小培養他們的自信、邊界感和社交能力,通過日常生活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們變得內心強大,可以更好的保護自己。
就像有的家長說的那樣:
我們不會惹是生非,但也別要輕易找我家孩子麻煩。
也許,教會孩子保護自己,就是給他最好的鎧甲。
大家說,對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