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前高調宣稱“24小時內結束俄烏戰爭”的特朗普,如今似乎正面臨自己夸下的??跓o法兌現的尷尬。4月18日,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明確表示,如果俄烏談判短期內無進展,美國將“放棄斡旋”。這一表態迅速引發國際關注——特朗普為何突然“撂挑子”?他的和平計劃為何難以推進?
特朗普自競選時就以“快速解決俄烏沖突”為賣點,甚至放話“只需幾個電話”就能讓普京和澤連斯基握手言和。然而,上任三個月后,他的“速勝論”已被現實擊碎。
第一,核心矛盾無法調和。俄烏雙方的核心訴求尖銳對立:烏克蘭堅持領土完整,要求俄軍撤出所有占領區;而俄羅斯則要求烏承認克里米亞及烏東四州歸屬俄方,并確保烏克蘭永不加入北約。特朗普原本希望通過施壓烏克蘭讓步,但澤連斯基政府在國內民族情緒高漲的背景下,難以做出妥協。
第二,美俄博弈暗流涌動。特朗普政府曾提出一份《持久和平框架》,內容包括放寬對俄制裁、允許俄控制部分烏領土等,但該方案被批“偏袒俄羅斯”,引發烏克蘭及歐洲盟友強烈不滿。與此同時,俄方態度強硬,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甚至放話稱,若美歐“撒手不管”,俄將更快“自行解決問題”。
第三,美烏關系惡化。此前,特朗普因對烏軍援問題與澤連斯基公開爭吵,甚至暫停部分軍事援助,導致雙方信任度驟降。此次談判中,烏方對美方提出的礦產協議也頗有微詞,有民眾認為其帶有“剝削性質”,進一步加劇了矛盾。
特朗普急于推動俄烏和平進程,一方面是為了兌現競選承諾,提升自己的政治形象。他曾表示自己上任后一天內就能解決俄烏沖突,但如今上任三個月,沖突仍在持續,這無疑給他的政治聲譽帶來了壓力。另一方面,美國希望通過斡旋俄烏沖突,來鞏固其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導地位。然而,隨著談判的僵持,美國的影響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這讓特朗普感到焦慮。
此外,美國國內的政治壓力也不容忽視。隨著美國大選的臨近,特朗普需要在外交政策上有所作為,以贏得選民的支持。俄烏沖突的持續不僅給美國帶來了財政負擔,也使得美國在國際社會的形象受到質疑。因此,特朗普希望通過盡快解決沖突,來緩解國內的政治壓力,為自己的連任競選增添籌碼。
還有,魯比奧明確表示,美國“還有其他優先事項”。外界分析,特朗普政府可能將更多精力轉向中東或亞太,尤其是應對中國崛起。俄烏問題若久拖不決,將分散美國的戰略資源。
綜合來看,特朗普所謂的放棄斡旋,有可能是對俄烏雙方的一種施壓策略,試圖借此推動談判進程;也有可能是面對重重困難,美國內部確實產生了退縮情緒。但無論如何,俄烏沖突的解決絕非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美國單方面能夠決定走向的。未來,國際社會仍需持續關注這一地區局勢的發展,期望真正的和平解決方案能夠早日出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