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月亮
編輯/小魚
提到陳天橋,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傳奇》和他捐給美國的70億。
作為吃盡互聯網紅利的人,他曾一手打下自己的游戲王國,旗下的起點中文網至今還是許多人的“電子榨菜”。
但2016年這位互聯網大牛卻轉手將70億捐給了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作為科研基金,嘴里嚷嚷著“科學無國界”的他為此背負上了不少罵名。
這位互聯網巨鱷是如何起家的呢?在他身上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
中國首富發家史
1973年,陳天橋出生在浙江新昌的一個中產家庭。
他的父母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這也讓陳天橋在很小的時候就接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陳天橋的母親很注重對兒子學習能力的培養,而他也在很小的時候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
他的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優異,1991年他也如愿考入了上海復旦大學,成為了一名“經濟人”。
而經商天賦也在高校的學習中展現了出來,他也很快完成了自己的學業,并且提前一年畢業進入了陸家嘴集團工作。
這樣強大的學習能力也為陳天橋后來的成功埋下了伏筆。
在集團的短短幾年,他靠著自己的能力一路從小職員升級成了董事長秘書。
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他能力的出眾。
但再次晉升的陳天橋突然放棄了一片光明的發展前景,毅然決然地踏上了自己的“創業路”。
而在大集團積攢的能量也在這一刻迸發出來。
不過比起“先成家后立業”的大多數精英,陳天橋先在創業之前和自己的女朋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解決了自己后顧之憂后,他終于可以放心搞事業了。
他一早就看中了互聯網這塊肥肉,他和弟弟一起創辦了盛大網絡。
創業初期他們也沒有鬧出太大的火花,直到2001年陳天橋看中了一款韓國游戲《傳奇》。
它的到來也徹底改變了陳天橋的命運,他沒有太多猶豫就直接斥巨資買下了這款游戲的中國代理權。
這對當時的他無疑是一場豪賭,畢竟當年的他并沒有那么多家底,當時《傳奇》的版權費幾乎就是他的全部身家。
但眼光敏銳的他很快就看中了這款游戲的價值,直接梭哈。
最終也靠著這款游戲徹底走上了人生巔峰。
要知道,當年的《創奇》的火爆程度堪比如今的農藥,國內的網吧都充斥著這款游戲的背景音。
可想而知,《創奇》為陳天橋賺了多少錢,只2002那一年就直接讓他怒賺了1個億。
而靠著這款游戲,陳天橋的公司規模也逐漸擴大,甚至走出了國門,在2004年盛大網絡也在美國成功上市。
短短三年時間,陳天橋的身價直接飆升了90個億,搖身一變成為了中國新晉首富。
但這些年的打拼也令他心力交瘁,三年起家并不是他的極限,而是身體的極限。
這些年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也令他的身體亮起了紅燈,而這時的他也開始思索起了人生的意義。
就像那句名言,人生最悲慘的事情就是人走了錢還沒花完。
陳天橋就這樣慢慢調整了工作節奏,淡出了公眾視野。
后來,他帶著妻女搬到了新加坡居住。
而中心的遷移也令他的事業走上了下坡路,2012年經他一手創辦的盛大網絡轉型失敗遺憾退市。
面對這樣的遭遇,陳天橋并沒有挽大廈于將傾,而是套現200億,轉身退出了歷史舞臺,離開了中國市場。
70億捐款惹爭議
雖然陳天橋離開了商海江湖,但江湖依舊有他的傳說。
很多互聯網人將他奉為偶像,自陳天橋之后,游戲界也陸續出現了第二個、第三個“傳奇”。
但盡管游戲領域如何發展,但依舊無法泯滅《創奇》創下了沖擊,而這個游戲也對國內游戲行業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
而作為《傳奇》的老板,陳天橋卻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直到2016年,陳天橋卻久違地出現在了公眾面前,而這次“出名”并不是像大眾所想的那樣王者歸來,而是在捐款上鬧出了大新聞。
陳天橋這次捐款并沒有獲得美名,反而令他臭名昭著。
2016年,關注自身健康的他未雨綢繆,拿出了十億美金創立了一個腦科學基金。
而這筆基金他并沒有捐給國內的大學,反而給到了美國加州理工學院。
要知道這十億美金折合成人民幣可高達七十億。
當時新聞一出,引發了不少爭議。
不少人說他數典忘祖,背叛祖國,顯然,大眾對陳天橋“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的行為十分不滿。
畢竟他捐給美國的70億可都是在中國賺的,而且當年中國也正處于一個科研的尷尬期。
但他卻將70億資產捐給了美國,卻忘了他的祖國的科研也需要支持。
但面對質疑,陳天橋迫不得已站出來對自己的行為做出一些解釋,他稱科學無國界。
并且比之國內,美國有著更好的科研條件,設備和技術都不是國內可以比擬的。
除此之外他還自揭傷疤,稱自己曾患過“驚恐發作癥”,腦類的疾病令他一度痛不欲生。
而他之所以拿出這筆基金也是為了去幫助更多和他有一樣遭遇的人。
但這個說辭并沒有贏得國民的諒解,畢竟科學無國界,但利益可有國界。
而且飲水思源,一些熱氣祖國的網民對這位昔日首富繼續口誅筆伐。
最后也令陳天橋十分氣憤,甚至有傳言稱他曾表示中國的科研如何和自己沒有關系。
但對陳天橋來說,最難受的不是國內的輿論,而是國外資產的急速縮水。
只能說造化弄人,陳天橋捐助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資金打了水漂,并沒有研究出什么像樣的成果。
除此之外,他在美國的事業也屢屢受挫,一身野心的人又豈能坐吃山空?
這時的他又想起了祖國溫暖的懷抱,面對國內近幾年的飛速發展,陳天橋又一次嗅到了商機。
急轉直下的處境
但在陳天橋野心勃勃地去國內市場試水后卻遭到了輿論的反噬。
當年被罵“數典忘祖”的他又想賺國人的錢,這怎么能不令大眾感到氣憤?
這是把祖國當成ATM了嗎?賺錢了投資國外搞科研,受挫了便想要國內養精蓄銳。
陳天橋的操作令不少人瞠目結舌、大開眼界。
而陳天橋除了瞄準國內AI市場外,他還想要進軍國內科研領域。
2022年,他公開表示自己經營多年的腦科學研究終于有了點實質性的進展,而他想要讓這項研究成果在中國落地。
不得不說,陳天橋這番操作有些找補的意思,但依舊逃脫不了亡羊補牢的結局。
國內機構對于陳天橋拋來的橄欖枝都不是很買賬,畢竟誰又知道他會不會故態復萌,重新投身美利堅的懷抱。
就這樣想要回國發展的陳天橋分外尷尬,眼看著國內AI領域飛速發展,而自己卻沒辦法再次吃到互聯網的紅利。
這對一個野心勃勃的商人來說無疑是很難受的,誰能想到當年那個靠游戲起家的中國首富如今卻被財富和商機拒之門外。
當年捐款風波在多年之后化成了一顆正中他眉心的子彈。
不知道如今再回顧起這段經歷,陳天橋是否還會做出一樣的選擇?是否還會說出那句“科學無國界”的洗白言論?
雖然在國內受挫的陳天橋又回到了美利堅的懷抱,但大家千萬別覺得他會在美國過什么苦日子。
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據說他在美國的莊園有四個華盛頓那么大。
盡管事業停滯但他依舊衣食無憂,畢竟當年的老本在那擺著呢。
而他如今的窘境也不過是落幕的英雄在顧影自憐罷了。
但無論如何,陳天橋的跌宕經歷揭露了一個永恒的命題,那就是為何富人頻頻忘本,崇洋媚外?
其實陳天橋也曾在汶川大地震時捐款1000萬用于震后重建工作。
這時的他并沒有忘記腳下的熱土,那時大眾對他也是贊不絕口。
但當他豪擲七十億去支持美國科研事業時,風評卻急轉直下。
這并不是國人在雙標,而是愛國主義精神在作祟。
比起普通的捐助,陳天橋的這七十億簡直就是為中美科研領域搭建的新擂臺,這種“胳膊肘向外拐”的行為又怎么能不遭到輿論反噬呢?
也許科學真的沒有國界,但利益卻是一道此消彼長的命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