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倉是即時零售行業最大的機會。”
2021年,美團首次公開發布閃電倉模型并面向全國招募商家,此后僅3年,美團的閃電倉數量就高速增加、超過了3萬家。美團方面透露,到2027年,這一數字預計將達到10萬個。
在剛剛過去的一周,“閃電倉”——這個被布局多年、一直被藏于水面下的業態,也在美團PK京東的一輪輪輿論浪潮下,浮出水面。美團還正式將“美團閃購”從APP中的一個子業務板塊,提高至獨立品牌地位,特地開了一場發布會,喊出“30分鐘萬物到家”的口號。
什么是閃電倉?
作為前置倉的一類, 區別于傳統大倉庫遠離終端消費人群的模式,它更小、更密、距離消費者的生活圈更近,能夠更快地提高即時配送的效率。
不僅僅是美團,市場上入局“類閃電倉”模式的玩家很多——和美團隔空對戰的京東,對標的類似業務是“秒送”,而除了美團、京東等平臺之外,名創優品、屈臣氏、全棉時代等頭部商家,也都有著各自的業務,擁有著五花八門的叫法,比如云倉、本地倉等。
閃電倉的名稱最初由美團閃購提出,但在多數消費者和從業者眼中,在持續的發展過程中,“閃電倉”早已經不特指美團,而是所有能參與即時配送倉庫形態的統稱。
即時零售如火如荼,自然也讓“閃電倉”成為熱門議題。不過,當一個行業在社交平臺上的宣傳語變成“輕松月入X萬”的時候,翹首以盼的創業者們或許就要小心割韭菜的鐮刀了。
無論是在小紅書、抖音或者是搜索引擎網頁上,搜索“閃電倉”關鍵詞,“低成本創業”、“3天賺1萬”、“一間小店月入3萬加” 等加盟廣告撲面而來,給人一種“普通人也能靠著運營閃電倉躺贏發大財”的眩暈感。
然而,對于那些真正入局閃電倉的商家而言,市場瞬息萬變,風口之上的閃電倉,也早已不是一門一本萬利的輕松生意。
“10個人干6個會倒閉”,虧本轉讓不意外
小琪是在去年10月開啟自己的閃電倉創業的。
她在山東濰坊經營著一家貓舍,同時也捎帶著賣些寵物用品。但貓舍是一門傳統的生意,單次交易完后,很難再有復購。相較而言,如果能把寵物用品生意做大,顯然更可持續。
賣寵物用品,小琪的優勢在于有線下貓舍,能讓更多寵物主感到安心,但劣勢也在于——比起能送貨上門的品牌,特意跑到貓舍購買,顯得十分“不方便”,熟人優勢也發揮有限。
閃電倉就是在這時進入到她的視野,線上,鋪天蓋地的創業廣告向她不斷傳遞著利好:門檻低、輕松回本、小成本創業......而身邊,“日銷2000單”的同行賺錢故事,也輾轉傳到了她耳朵。只要多備一個倉,消費者就能在“閃購”下單,30分鐘送達,不僅解決了送貨時效問題,或許還能帶來線上新的流量,為貓舍輸送新的客人,這讓她很是心動。
“不如也做個副業賺點錢?”抱著這樣想法的她,正式啟動了自己的閃電倉事業。
對于小琪而言,閃電倉的前期啟動并不困難,她不僅懂貨也有固定客源的銷路——更何況,這還是平臺大力推行的方向。以美團為例,對于入駐的閃電倉商家,有著諸如每日神價、神券、商品魔方、智慧分銷、精準營銷等一系列宣稱能幫助商家快速冷啟動的支持資源。
成本上,閃電倉不需要開門店,只要有一個倉庫用來存放貨品,入駐平臺后,快遞員會負責配送。季付三千的倉庫租金、三萬的無人倉系統和前期采買的貨品,也就只花了不到6萬。
(小琪的寵物閃電倉)
一度,小琪和很多商家一樣,覺得自己是踩中了一個風口。但直到今年二月,小琪的日單量從30單左右下滑到了僅有15單,她才慢慢察覺到,這門生意或許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
“相較于普通小白,我沒有太大的囤貨壓力,有些產品日期沒有那么靠前了,我貓舍里的小貓可以進行消耗。”但小琪后知后覺地發現,如果不是因為自己有線下門店可以分擔貨品損耗加上前期新店開業有部分扶持,自己早就要被“卷起來了”。“這附近算是有很多寵物產業帶了,基地和工廠以及寵物店都很多,幾十家閃電倉還有線下寵物店都會一起搶生意。”
有限的客源下,“10個人干可能就有6個人會倒閉”,小琪告訴記者,盡管附近的寵物閃電倉數量一直都很多,但迭代速度也非常快。通過她后期的調查和計算,要想做到月利潤8000就要儲備5萬的貨盤,要月入2萬至少要做10萬的貨盤,并且這還必須是在運營和單量都穩定的情況下,“如果沒有運營好,最后砸在手上一堆快過期的貨,風險其實很高的”。
“還是要適當地進行投流,要不然無法在搜索前排”,除了投流費,平臺還需要對每單的銷售額進行6個點的服務費抽取,“算下來,每個月大概只能賺3000,也是辛苦錢。”很快,因為投入的精力和回報不成正比,加上人工補貨并不輕松,小琪也開始考慮轉讓店鋪。
事實上,小琪的經歷也是不少小商家的縮影,閃電倉的淘汰賽早已開啟。在閑魚平臺上,搜索“閃電倉轉讓”可以發現,無論是百貨綜合品類還是美妝、寵物、成人用品等細分商品類目的閃電倉都在找轉賣。甚至,還有不少運營不到一個月就虧損轉讓的店鋪。
(轉讓閃電倉很常見,圖源閑魚)
欣悅美妝集合店的創始人方民杰也發現了這個現象,“2023年的時候,周邊五公里內只有我們一家,到了2024年,五公里內已經有十幾家美妝閃電倉了,大部分都是快進快出的,虧損轉讓的也不少。”
加盟的坑踩不完,到底誰在賺錢?
行業的每一輪洗牌,有人入場、有人離場,也有人想一直留在牌桌上。
眼見著周圍閃電倉數量越來越多,方民杰卻并沒有非常焦慮,“回本周期是變長了,我們2023年4月開的第一個倉,3個月就回本了,現在可能同體量的倉庫回本周期大概是6-8個月。行業變卷了,但也并不代表沒有機會。”
相較于百貨閃電倉需要備貨至少5000個以上的SKU,美妝品類的SKU基本上都在1000左右,投入成本只需要10萬以下。“因為投入門檻比較低,所以感興趣的人很多,野蠻生長之后,就考驗的是專業和能力了。”
(美妝品類SKU相對較小,單個倉體量并不大)
2024年,為了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欣悅美妝正式開放了加盟。這也是整個閃電倉行業的大趨勢之一,隨著密度不斷提升,“加盟做倉”、擴大勢力范圍成為了行業共識。“個體戶商家現在很難做起來,目前市面上能看到的閃電倉,大部分都是以連鎖品牌的形式存在。”
而對于SKU更多、倉庫體量更大的百貨超市類閃電倉而言,加盟似乎已經成為了“必選項”。
一位超市連鎖品牌閃電倉的負責人表示,現在百貨類閃電倉商家想活下來并且能實現盈利,必須要做到在選址、SKU、運營、件貨效率上不出錯,而這樣的工作,對于沒有資源的新人小白而言,并不簡單。
以大多數百貨類閃電倉都會做的低價引流品為例,盡管大部分都是零食飲料,但如果沒有和周邊的同行做出差異化,就算貼錢也無法做出效果。“我們可以幫您對周邊五公里的其余閃電倉SKU進行測算和分析,讓您的貨品做出差異化,加速打爆”——不少招商人員都在社交平臺上信誓旦旦地做出類似的保證。
記者在探訪一家杭州市余杭區美團閃購人氣榜排名第4位的百貨類閃電倉時也發現,百貨類閃電倉的SKU數量非常多,相較于美妝、寵物類閃電倉大多數只有50平左右的面積,百貨類也需要更大的空間來囤放貨物。但大倉模式也意味著需要更多人手來進行理貨、揀貨、補貨等日常工作。
不過,當下想要找到一家靠譜的加盟商,同樣需要有一雙“火眼金睛”。電商在線聯系了多位品牌加盟商發現,目前整個加盟環境魚龍混雜,加盟的成本并不小。
在加盟初期,商家需要向品牌支付一筆綜合服務費,包括品牌授權、大數據選址、倉店規劃、選品支持等權益。具體價格需要根據SKU數量來計算,千個左右的SKU數量價格一般在2-5萬元左右,超過6000個的SKU數量,則需要40萬元左右,這僅僅是服務費的價格,租金、貨架等固定支出需要商家個人支付。
另外,在后續的運營過程中,品牌也會對商家持續抽成,大部分都會在營業額的基礎上,抽取3-4個點。這也意味著,商家們不僅要給平臺提供6個點左右的抽成,也要向加盟品牌再支付一筆費用,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地擠壓。
“對于新人小白而言,去識別一家靠譜的品牌進行加盟,并不容易。”作為品牌方,方民杰同樣對當下的加盟環境不滿。“有很多品牌抄襲我們的文案和圖片,進行招商,這也增加了我們招商的溝通成本。”
在小紅書平臺上,不少踩坑的商家表示,“很多品牌并不具備專業運營能力,只是前期說得好聽”。一旦交易成功,大部分風險都壓在了商家身上,“錢已經支付給品牌了,但貨在自己手上,賣不出就貶值了。”
閃電倉狂飆,要找新的平衡點
閃電倉發展到現在,在一些熱門品類上,的確已經到了存量博弈的階段。但對于各大品牌和平臺而言,閃電倉業態和即時零售市場,依然是“一塊肥肉”。
弗若斯特沙利文發布的《2024年中國即時配送行業趨勢白皮書》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即配行業訂單規模達482.8億單,同比增長17.6%。按照當前發展曲線,行業有望在2030年突破千億訂單規模,未來6年保持年均13.1%的兩位數增長。
即時零售市場的增速也十分亮眼。據商務部和行業機構發布的數據,即時零售領域這兩年發展非常迅速,行業平均增速在25%以上,2023年規模在6500億,2024年約8200億,今年將突破一萬億,2030年將突破兩萬億。
在品牌側,包括屈臣氏、WOWCOLOUR、全棉時代等都陸續開設專供線上需求的“閃電倉”,推出更多與線下店差異互補的業態,探索第二增長曲線。另外,十個月開了500家閃電倉的名創優品已經成為閃電倉行業投入最大、擴張速度最快的品牌玩家。
對于這些品牌而言,通過閃電倉,可以提供與實體店不同的商品組合,滿足特定消費者群體的需求,還可以在覆蓋范圍、經營時間、服務體驗等方面與常規線下門店形成差異化與有效互補。
而對于美團、餓了么、京東、抖音等多家平臺而言,即時零售的配送服務和傭金收入所帶來的利潤增長空間,同樣也是影響自身地位,甚至未來發展空間的頭等大事。
以美團為例,雖然外賣業務高頻但盈利能力較弱,而即時零售不僅可以復用700萬騎手與算法調度能力,還能增利。2024年10月,美團官宣其閃電倉數量已超過3萬家,并稱要在2027年將美團閃電倉數量增加到超過10萬個。據美團消息,美團在生鮮、酒飲、3c數碼、藥品類的進展速度遠超預期,非餐飲品類的訂單突破了1800萬單。
近年來電商業務增速放緩的京東,也將即時零售也視為最重要的業務突破口之一。2024年5月,京東整合了旗下即時零售品牌“小時達”和“京東到家”等,升級推出“京東秒送”,擁有獨立的一級入口,京東業務重心正式向即時零售傾斜。
當品牌和平臺們都在加速加碼閃電倉的推動下,閃電倉將深入更多細分類目的“腹地”,已經成為確定性趨勢。“所有XX都值得在XX再做一遍”的戰場,或許將在閃電倉再重新演繹一番。
萬億即時零售市場,也仍處于發展初期,個人玩家、中小品牌、各大平臺們在效率、價格和服務上如何去找到新的平衡,是未來誰將率先贏得增長的關鍵因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