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甕安縣江界河鎮龍塘村茯苓種植基地一片繁忙景象。村民們手拿鋤頭分散在林間,小心翼翼地從林地里采挖茯苓。這些茯苓表皮呈棕褐色、外形圓潤飽滿,猶如一個個“土疙瘩”,但在村民們眼中卻是“金元寶”。
鮮茯苓猶如一個個“土疙瘩”。
龍塘村村民吳榮忠邊忙碌邊介紹:“老板前年開始種茯苓,我就一直跟著做,從削樹樁到種菌包都學會了,每天工資120元-200元120元-200元120元-200元?,F在自己也種了一些,收入還可以?!?/p>
基地負責人陳小進介紹,2023-2024年累計發放工資約23萬元,目前固定工人15名,流動工人50余名。
村民分散在林間挖掘茯苓。
為了在家鄉種植茯苓,2022-2024年期間,陳小進先后到湖南、安徽等地學習科學種植技術,基地種植規模從2023年的300畝擴至現在的2000多畝,預計今年產量將達到20萬斤。
此外,基地今年還新增了茯苓加工設備?,F在,采收后的茯苓直接運往加工車間,經過蒸制、削皮、切塊、烘干等工序后,將鮮茯苓加工成色澤潔白、質地堅實的成品?!凹庸ず蟮能蜍吒郊又碉@著提升,比直接售賣鮮茯苓增收30%左右,今年總收入預計達100萬元?!标愋∵M說。
成品茯苓色澤潔白、質地堅實。
據了解,茯苓作為中藥材,藥用價值高,在醫藥市場和保健品領域備受青睞。
江界河鎮龍塘利用國家儲備林項目機遇,采取“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深挖林下中藥材價值,把砍伐后剩下的松木樁作為培育基底和養分來種植茯苓,“變廢為寶”發展林下經濟,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形成產業增效、農民增收、集體經濟壯大的多贏局面。
采收后的鮮茯苓直接運往生產車間加工。
龍塘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杜全秀表示:“村里以黨建引領整合資源,通過盤活資產帶動群眾種植茯苓、淀粉薯等產業,有效帶動村民致富、村集體增收。下一步,將繼續加大農業產業發展力度,引進先進加工技術,拓展銷售渠道,讓農業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文/圖 趙仁妃、王媛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