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菊學姐,原創好文,歡迎轉發分享。
我是真沒想到,學術圈還有男妲己!
本人寫過不少“學術妲己”,但還是第一次寫男妲己。
4月19日晚,一名自稱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常某強,手持身份證,實名舉報其導師兼該學院常務副院長宮某。
舉報內容包括泄露研究生考試面試題目,從2022年11月至2024年1月對男學生實施騷擾、猥褻,以及引導男學生發生關系等等,致使常某強患中度抑郁和輕度焦慮。
據此,常某強還專門制作了超100頁的PPT,分版塊舉報自己的導師,證據確鑿,有理有據。此消息一經傳播,很快便引發了廣泛關注。
仔細看了這一篇超長PPT,簡直就是高學歷舉報的典范。結構清晰,內容翔實,細節到位,甚至都精確到了哪一天吃飯、哪一天送禮,哪一天被拉去運動。每個時間節點,都清楚得令人震驚。
該PPT內容標題為”師德失范舉報材料”,內容分為:四大板塊,三個階段,一個終章。
第一板塊是人物介紹,第二板塊是行為一“引導發生不正當關系”,第三板塊是行為二“套取科研經費,公款吃喝”,第四個板塊“規章及案例”,整個PPT堪稱學術級別的“舉報說明書”。
部分關鍵時間線如下:
2022年9月16日,宮某以“鍛煉身體”為由邀請常某強同去運動;
2022年9月23日,宮某提前泄露保研面試題目,助常某強順利保研;
2022年9月28日,宮某“出柜”坦承同性傾向,并以此拉近師生關系;
2023年11月10日,宮某通過微信發送兩封“情書”,內容純情得如同校園戀愛。
他對學生常某強說的這些話,不知讓多少網友瞬間淪為戀愛腦。
連他教過的學生得知丑聞也表示難以接受,為他的舉動感到不值。
說真的,如果他不是一個46歲已婚有娃的男教授,我可能真的會覺得他是個深情的好男人!
有網友贊美導師的深情,寫的情書純情得像個17歲的孩子。
有網友“毛遂自薦”,說自己也可以吃“這碗飯”。
還有網友直言,這個學生根本不是受害者,而是受益人,真正受害的應該是被擠掉名額的考研學生,以及教授的妻子和孩子。
看得出,評論區里“戀愛腦”的網友還不少,好在人間清醒的也大有人在。
有網友則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個是挪用公款、泄露考題,婚內出軌的教授,一個是又當又立又作弊的學生。
對此,北理工反應迅速,24小時內將宮某開除黨籍、撤銷職稱、踢出教師隊伍,堪稱“高校處置速度天花板”。
但網友的矛頭卻轉向了常某強:一個靠泄題保研的“既得利益者”,憑什么全身而退?
研究生常某強保研時提前得知了面試題,這對其他一同考研的學生公平嗎?他的碩士學位是否應該被追溯取消?
坦白講,看完整個PPT,我覺得這名研究生身上的確存在一些明顯的人性弱點和黑暗面。
盡管他在PPT中說,自己之前對導師一直是持信任、尊重和敬仰的態度,但后面導師的做法逐漸出格,逐漸演變成了“非典型師生關系”,這讓他漸漸產生了懷疑。
但他發現導師有異常,卻沒有轉走,一是因為自己剛剛保研,不方便轉組;二是因為導師宮某在學院位高權重,不敢得罪。
后面,當他確信自己選錯了導師,但是又不容易走了,就開始悄悄保留證據,并保護自己。不過,發生關系、收紅包都是為了收集證據嗎?我不太理解這樣做的必要性。
當然了,我們不能要求舉報者/受害者就一定毫無瑕疵,否則就是間接為被舉報者/施害者洗脫罪名。不管怎么說,宮某利用職務之便,挪用公款、泄露考研試題是千真萬確!
在此事件中,還涉及到另外一個比較隱蔽的問題,那就是導師的絕對權力優勢,也容易導致學生產生“資源互換”的罪惡想法。
眾所周知,高校桃色丑聞頻發,高校之所以成為“學術門閥”、“學術妲己”的棲息地,背后是有一定的原因和機制。
1.權力的絕對壟斷,導致師生關系異化
宮某案暴露的不僅是性丑聞,更是高校中導師權力的無監管黑洞。
作為學院副院長、博導、資產公司總經理,宮某手握學術“生殺大權”:保研名額、經費分配、畢業簽字……學生若反抗,輕則被邊緣化,重則學術生涯終結。這種“權力恐怖”下,學生被迫在“服從”與“毀滅”間二選一。
常某強在PPT中坦言:“拒絕怕得罪,不拒怕沉淪。”師生關系逐漸異化成“情人關系”,這才是“學術妲己”誕生的土壤——無論男女,權力碾壓下,弱勢方只能以“資源置換”求生。
2.“泄題保研”背后,是教育公平崩塌
比性丑聞更致命的,是宮某輕易泄露保研試題的操作。從聊天記錄看,泄題竟是“常規操作”:面試官直接提供全套題目,本校生提前“開掛”,公平競爭淪為笑話。
網友犀利質問:“若取消常某強靠作弊取得的研究生資格,北理工敢嗎?”若只處理導師卻放過受益學生,等于默許“作弊產業鏈”——今天可以是性 賄賂,明天就能是金錢交易。教育公平的根基,正在被這種“選擇性執法”蛀空。
3.根除丑聞,不能只靠“割韭菜式”處罰
北理工火速開除宮某,看似大快人心,實則治標不治本。每所高校都不缺“宮某”,缺的是預防“宮某”的機制:
第一,權力制衡:打破導師“一言堂”,引入匿名評審、跨學院監督;
第二,舉報保護:建立獨立于校方的第三方調查機構,讓舉報者免于報復;
第三,學術透明:保研面試全程錄像、經費流向公開可查,讓暗箱操作無處藏身。
4.“學術妲己”不分性別,人性弱點需要合理制約
從女學生“以色換論文”到男導師“以權誘色”,性別從來不是核心,絕對的權力才是罪惡之源。
與其獵奇“男男潛規則”,不如追問:如果高校仍把導師權力當“學術加速器”,如果學生仍把“走捷徑”當生存策略,下一個“宮某”和“常某”只會源源不斷。
讓學術回歸學術,將權力關進牢籠。
北理工事件是一面照妖鏡:照出了權力的傲慢,照見了人性的貪婪,也照醒了我們對教育公平的麻木。
高校不是宮斗劇場,學術更不是權色交易所。唯有將導師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讓每一個“常某”敢于對潛規則說“不”,讓每一個“宮某”知道作惡必亡,學術圈才能真正守住“象牙塔”的尊嚴。
菊以高潔會淵明,吾以文會友。曾是多年醫學編輯的我,現為兩只小棉襖的媽媽,每天努力碼字,只愿為千萬家庭帶去專業、有趣、獨特的教育觀點。原創不易,你的認可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