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此時,皮膚病高發季如期而至。
在互聯網醫療服務日漸普及的今天,患者遇到過敏等常見皮膚問題,只需隨手拍圖上傳、在線問診,便可獲取護理指導或用藥建議。
不過,即使皮膚病天然與互聯網診療模式契合,也并非都能依靠單純的“輕問診”解決問題,對許多慢性復發性皮膚疾病、皮膚罕見病來說,診斷、治療與管理都更為復雜,“輕問診”難以形成系統性的治療效果。
無論從需求端還是供給端來看,皮膚類互聯網醫療平臺或許都值得做更“重”。已上線兩年的京東互聯網醫院皮膚醫院,正是“重”服務的一個代表。
01
能看復雜皮膚病和罕見病的線上皮膚醫院
近幾年里,皮膚領域的互聯網醫療服務滲透率快速提升。隨手拍張照片在線上問診,已不算新鮮事,以皮膚科為特色的實體醫院、綜合互聯網醫療平臺、皮膚健康垂類平臺,大多有類似服務。
京東互聯網醫院皮膚醫院自2023年4月上線以來,也已針對常見皮膚病構建起服務體系。例如,針對痤瘡、皮炎濕疹、皮膚過敏、脫發等十大類常見病開設常規門診,通過內外部醫生團隊及時響應問診需求,并為患者提供品類齊全的皮膚用藥。
在醫學領域,醫療機構的學科建設水平、特色專科實力,以及對疑難雜癥的攻克,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機構的綜合能力。互聯網醫療也理應如此,服務是否豐富與便捷,代表了平臺能力的下限;而對復雜疾病的解決程度,才代表著平臺專業能力的上限,也是有別于純粹“輕問診”平臺的一大標準。
自上線以來,京東互聯網醫院皮膚醫院就大力拓展專家資源,合作成立專家工作室。近一年來,專家工作室規模化落地,新增30個工作室,目前總計已達78個,覆蓋銀屑病、白癜風、痤瘡、特應性皮炎等高發及疑難病種。
京東互聯網醫院皮膚醫院專家工作室及罕見病專區
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是許多罕見病的重要受累部位,皮膚罕見病除了影響軀體健康,還對患者的外貌及正常社交產生長期、巨大的影響。由于各病種病例分散、醫療機構診療水平不一、醫生對罕見病的認知有限,皮膚罕見病誤診率高、治療可及性低。
為了改善以上現狀,2025年2月,京東互聯網醫院皮膚醫院開設了全國首個互聯網“罕見皮膚病診療專區”,聯合19位罕見病領域權威專家,為遺傳性大皰性表皮松解癥、天皰瘡等6種罕見病患者提供遠程會診與全病程管理服務。
疑難雜癥及罕見病診治整體流程復雜,還依賴前沿藥物的有效應用,京東健康“醫+檢+診+藥”的布局為此提供了有力支撐,尤其是在檢、藥環節重點拓展。
2024年8月,京東互聯網醫院皮膚醫院從過敏原檢測入手,依托京東到家快檢和京東護士到家服務,進一步完善了檢驗檢測環節。用戶在線上預約檢測后,執業護士上門采樣,平臺及合作機構平均5小時出具報告,進而為醫生診斷提供關鍵依據。
2024年10月,京東健康與智翔金泰達成戰略合作,通過線上皮膚醫院+線下DTP大藥房+京東冷鏈物流,快速推進首款獲批上市的國產IL-17A單抗——賽立奇單抗注射液的落地應用。該藥品上線首日,就覆蓋了全國絕大多數省份,與傳統線下進院渠道需2-3年相比,效率有了跨越式突破,讓銀屑病患者能更快地用上經濟、可及的新藥。
近年來,以單抗藥物為代表的創新藥在皮膚病領域掀起一輪治療變革,其本質在于個性化治療,即根據患者的疾病特征、遺傳背景和響應模式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最終達成更優的治療效果、更少的不良反應。京東互聯網醫院皮膚醫院自上線以來,已促成多款創新藥在線上首發,并配置相應的全病程管理服務,促使個性化診療用藥從概念轉向實踐。
02
臨床+科研,與醫生共同成長
對復雜疾病患者的服務能力需建立在優質醫生資源基礎上。放眼全國,皮膚科醫生資源與我國醫療資源整體情況相似:數量上存在不小的缺口,優質資源尤為稀缺,且集中在大城市、頂尖醫院,基層醫療能力薄弱、醫生水平參差不齊。
與醫生共同成長,是互聯網醫療平臺的必經之路。
一直以來,分層賦能醫生成長,也是京東互聯網醫院皮膚醫院的重要策略。例如,針對年輕醫生通過訂單扶植的方式積累問診經驗,增加陽光收入;為主任專家定制專病工作室、特色門診,以積累精準患者,并提供智能化的患者管理平臺;還舉辦醫生活動,促進醫生交流與共同成長。
2024年,京東互聯網醫院皮膚醫院舉辦的“AI患者管理大賽”,是助力醫生成長的一個典型案例。大賽歷時近半年,全國范圍內129位醫生參賽,上線231個隨訪方案,由全國皮膚科10家頭部醫院的主任級專家擔任評委,為6361名患者提供了創新性的醫療解決方案。
京東互聯網醫院皮膚醫院“AI患者管理大賽”頒獎
動脈網注意到,大賽前三名中,冠亞軍分別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兩家頂級醫院,季軍則是來自大同市第三人民醫院皮膚科的主治醫師。其中,大賽冠軍獲得者上海某復旦百強醫院皮膚科金醫生表示,此次患者管理大賽創新高效,特別是定制化的皮膚病管理模式,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加精準、高效、便捷的管理服務。
大賽季軍獲得者付國亮告訴動脈網,他的獲獎方案是“帶狀皰疹患者隨訪管理方案”。方案將患者出院后的狀態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后遺癥期等階段,分別進行抗病毒及疼痛治療、疼痛評估、線下復診等干預;每個階段設置自動化管理節點,向患者推送科普文章、用藥指南、疼痛量表、皮損評估工具等;在各個階段,患者有免費問診權益,可及時與醫生溝通病情進展。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在每個階段設置了不同程度的患者激勵機制,以鼓勵患者完成相應的管理內容,避免隨訪脫落,保障患者依從性及最終管理效果;針對帶狀皰疹的跨學科診療需求,方案還整合了疼痛科、內科、理療科、心理門診等資源,共同為患者提供診療指導。
“時代在進步,醫生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付國亮表示,他借助互聯網醫療平臺,逐步積累起運用互聯網思維、科技工具服務患者的經驗,能接觸與管理更多患者,提升診療水平和個人影響力。“以京東健康為例,它可以系統化記錄患者病史、檢查指標,支持跨專科協作,幫助我高效地對患者進行個性化管理,解決了微信、電話等隨訪方式中的各種限制。除了帶狀皰疹之外,銀屑病、硬皮病、難治性色斑疾病等許多病種都適合進行線上隨訪管理。”
付國亮談到,除了提供工具,大賽還搭建了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上級醫院交流的平臺,讓基層醫生獲益匪淺。
此外,科研工作也是醫生成長的重要一環。依托京東健康RWD科研平臺,京東健康皮膚醫院已與頭部醫院合作開展多項科研課題,并與北京、上海、廣東、湖南等十余家中心開啟科研課題合作,提升科研質量與效率。
賦能醫生成長,能使京東互聯網醫院皮膚醫院吸引更多優秀醫生加入;從宏觀層面看,則有利于助力皮膚科優質醫療資源擴容。
03
AI落地,定制專家醫療能力
醫生成長是一個長周期的過程,如何加速這一進程,并提升執業與科研的效率與質量?AI無疑是最優選擇。在京東互聯網醫院皮膚醫院,AI有著豐富的應用場景,在實踐中驗證技術能力。
皮膚醫院在上線之初,就已面向用戶推出AI測膚工具,幫助用戶更準確地描述病情主訴,讓醫生更快和更全面地了解病情,實質上也是直接為醫生配備提質增效的工具。截至目前,支持AI測膚工具的AI多模態診斷準確率已超95%。
同時,京東互聯網醫院皮膚醫院已將AI嵌入醫生工作、科研的全流程,包括“定制版”AI工具。
當前,大模型開啟了AI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新一輪變革熱潮。借此機遇,2025年1月年度醫生盛典上,京東健康發布了醫療健康大模型產品體系“AI京醫”,其中AI診療助手2.0、AI醫生智能體、AI科研助手等產品均在會上首次亮相。
其中,AI診療助手在診前、診中、診后全流程為醫生提供輔助工具,輔助醫生完成病史收集、病歷書寫、患者管理等低風險工作。此前,AI診療助手2.0就已實現99.5%的分診準確率、120%的電子病歷書寫效率提升,以及90%的AI問題一次解決率。2025年,在接入DeepSeek等開源模型后,AI診療助手2.0算法進一步優化,更大程度上助力醫生提高診療效率,釋放更多臨床精力。
AI醫生智能體以醫生專屬的“數字分身”呈現,深度學習醫生的專業知識、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及時響應患者問題。同時,基于通用型醫療大模型,AI醫生智能體又升級開發了定制版醫學專家助手,以更精細化的方式“復制”專家經驗。針對皮膚疾病,目前京東互聯網醫院皮膚醫院已與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林志淼主任合作,落地定制版銀屑病醫助,并推廣到10位皮膚科青年醫生使用。
在AI輔助醫生科研方面,京東健康自研開發AI科研助手,打造醫學信息檢索、文獻閱讀、專業寫作的科研一體化平臺,通過AI大模型助力科研工作,提升科研效率與質量。
04
以服務深度與專業度驅動行業創新
得益于常見病與復雜疾病診療能力建設的雙管齊下,過去一年里,京東互聯網醫院皮膚醫院為患者提供了專業、及時、可及的服務;2025年,日均主動問診訂單突破10000單,相當于數家普通三甲醫院皮膚科的問診量。
未來一年里,京東互聯網醫院皮膚醫院還將持續強化皮膚細分病種的精細化運營,常見病廣泛布局、及時迭代升級,特色病種與疑難病癥重點突破,進而構建難以替代的核心競爭力。
京東互聯網醫院皮膚醫院特色門診
對于常見皮膚病,京東互聯網醫院皮膚醫院將聚焦過敏及炎癥、損容和毛發三大類患者群體,升級過敏、醫美、毛發等門診。
重點升級方向在于,將服務能力從單一問診服務提升為“醫-檢-診-藥”和“線上-到院”服務閉環。其中,與消費醫療平臺承擔銷售顧問角色的“到店”項目不同,京東互聯網醫院皮膚醫院的“到院”建議主要來自醫生,當線上服務不足以徹底解決患者問題時,醫生對患者提出線下治療的專業建議,包括進行醫美、植發或其他治療與護理的建議,到院服務都是公立醫療機構的醫美門診或激光中心。此舉在于保障皮膚病治療效果、減少復發。
皮膚專病服務方面,聚焦白癜風、銀屑病等復雜病種和慢性病,聯合頭部醫院皮膚科,重點推進線下到院患者的覆蓋,尤其是經院內確診治療后需持續進行院外管理的患者。
與常見病用戶即問即走、即買即走的特征不同,專病患者可與醫生、平臺產生更高頻次的鏈接。基于高頻次交流、依從性提升,患者的病情能得到更有效控制。在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將便捷有效的院外管理與高質量的院內治療相結合,顯得更為迫切。比如,前文提到的AI患者管理大賽,正是京東健康探索專病服務的一次演練。
一直以來,業界對互聯網醫療都存在“輕問診”的爭議,認為單純的線上問診效果有限。很顯然,京東互聯網醫院皮膚醫院已突破“輕問診”范疇。如果說常見病服務體現了其服務廣度,聚焦復雜疾病的專病服務則體現了服務深度與專業度。二者相結合,擴大了互聯網醫療服務的價值邊界。在接下來的新階段,京東互聯網醫院皮膚醫院服務深度與專業度如何進一步引領行業創新?值得期待。
*封面圖片來源:123rf
如果您認同文章中的觀點、信息,或想進一步討論,請與我們聯系;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群,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聲明: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