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的國際學校,正上演一場荒誕的“自殺式”內耗。
——幾所曾備受期待的學校,如今卻在資本博弈與管理亂象中逐漸迷失
乍聽或許覺得我的說法夸張,但如果細究這些國際學校的瞎操作之后,便會發現它們是真的是在“作死”。
今天要盤點的5所大灣區國際學校(為避爭議暫隱其名,用字母代替),都曾手握好牌:有的依托名校光環,有的坐擁區位優勢,更不乏家長口碑加持。
它們有潛力有前景,家長們也相對看好。可短短數年間,這些潛力股卻因為資本裹挾、管理內斗、權力博弈等問題,一步步走向混亂。
家長憤怒、教師寒心、學生成了試驗品……下面,我們一起去看一下這些國際學校的"作死"操作。了解更多,可以私聊阿Mo,一對一咨詢。(可加V:amoshuojiaoyu)
大灣區這5所國際學校,
一手好牌卻打得稀爛?
大灣區的國際教育市場近年來蓬勃發展,新校頻開,名校擴張,看似一片欣欣向榮。然而,在這光鮮的表象之下,也并非每一所學校都能始終沿著理想的軌道前行,根據家長投稿,以下5所學校就正在一步步走向 “作死” 的邊緣。
A校:資本入局,管理動蕩
A校創辦時,憑借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優秀的教師隊伍,贏得了眾多家長的青睞。但現在,學校逐漸偏離了教育初心,引進培訓資本入局,管理層也可能會面臨大改,新管理層還是沒有基礎教育經驗的人員,對國際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一知半解。
可以預見,在未來,A校的發展前景將十分堪憂,如果不能及時調整管理策略,回歸教育本質,很可能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
B校:已經被轉讓,學校名稱也已更改
B校的狀態說不上是可惜還是好事。這所學校當初是按照廣東省一級學校的標準建的,但因為經營不善或者其他原因,學校發展一直不太順利。
前段時間,投資方已經把學?!稗D手”給了別人。廣州教育局也發了公告,確認學校的舉辦者已經換了,連校名都改了。這也意味著,原來的B校徹底成為歷史,未來會以新的名字和模式繼續運營。
C校:董事局突變,人事斗爭爆發
C校在過去一直發展平穩,管理有序,教學質量也一直在線。但是最近這所學校卻突然“變天”了!董事局內部爆發了激烈矛盾,幾位核心董事因為某些原因鬧翻了,爭執愈演愈烈,最終導致駐校董事被連夜撤換,整個管理層權力大洗牌。
這場突如其來的“內斗”,讓原本穩定的C校一下子陷入動蕩,如果這場人事紛爭不能及時平息,C校有可能會陷入長期的發展困境。
D校:資本裹挾,課程亂象
D校作為一所新銳學校,起點很高——辦學時間雖短,但理念先進、師資優秀、硬件到位,原本很有希望成為行業標桿。但最近有在讀家長反映,學校正在被"帶偏節奏"。
問題的根源在于外部勢力強勢介入。這些力量先是影響投資方,再通過資方對校方施壓,最終導致學校管理嚴重失控,原先的課程體系也被攪得一團糟。家委會已經多次與學校溝通協商,但都沒有得到有效的回應,后續可能會面臨大面積轉學的情況。
E校:人事混亂,內部拉幫結派
E校原本是個各方面都不錯的學校,師資過硬、硬件到位,在家長圈里口碑一直很好。但最近這半年,學校內部突然變得烏煙瘴氣,問題就出在外來勢力的指手畫腳上,外部勢力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隨意干涉學校的人事任免,導致學校內部拉幫結派、排除異己的現象嚴重。
對于E校來說,這種情況已經形成了嚴重的局面,但學校管理層卻似乎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E校的教學質量肯定會越來越差。等家長們的信任消耗殆盡,到時候再想挽回口碑就難了!
國際學校是如何
一步步走上作死道路?
以上五所學校暴露的問題,表面看各有不同,但細究起來都是同一個病根——資本、管理和教育理念這三個關鍵環節出了問題。
先說資本。學校要吸引資本投資來維持運作,而資本天生就是要賺錢的,這本來沒錯,但用在教育上且不能把握好度就容易出問題??梢钥纯碅校,自從培訓機構注資后,學校辦學性質就變了,整天就想著如何多收費,教學質量反倒成了次要的。
這種情況在國外也不少見,英國有些私校為了賺錢拼命擴招,結果學生交了高額學費卻享受不到應有的教育質量,家長一鬧,就會直接影響學校口碑。說到底,教育如果被資本催著跑遲早要出問題。
管理團隊的重要性在B校和C校身上體現得最明顯。B校因管理不善被投資方轉手,C校高層內斗搞得烏煙瘴氣。好的管理團隊就像學校的"大腦",既要懂教育又要會經營。
上海之前就有個反面教材,某國際學校因為管理混亂鬧出成績造假丑聞,導致學校停止招生,官網也無法打開,最終失去了辦學資質。
最讓人痛心的是D校和E校,好好的學校,硬是被外行指揮內行搞得一團糟。D校在外部權力裹挾下,課程設置變得混亂,E校也因外部插手人事,導致內部老師整天忙著站隊。
教育最怕的就是忘了初心,學校的任務是把學生教好,不是搞政治斗爭??上КF在很多學校都本末倒置了,把升學率、賺錢這些放在第一位,反而把教書育人這個根本給忘了。
可見,搞教育光有錢不行,光有好老師也不行,關鍵是要把資本、管理和教育理念的關系擺正了!不然再好的學校,也遲早要走彎路。
這些亂象的苦果,最終都落在了學生和家長身上。頻繁更換課程體系,讓孩子難以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教師和管理層頻繁變動,學生剛適應又要重新開始;教師陷入辦公室政治,教學質量可想而知……
更嚴重的是,這些亂象正在敗壞整個國際教育行業的口碑。如今不少家長一聽到"國際學校"就直搖頭,連累那些真正用心辦學的學校也受到質疑。
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還是得從根源入手:
- 規范資本運作:允許合理盈利,但必須杜絕把學校當成純粹牟利工具;
- 專業人做專業事:校長必須懂教育,教師必須專業過硬,杜絕"關系戶";
- 堅持以學生為本:課程設置、教師考核都要以"對孩子好不好"為標準。
總之,學校在辦學過程中還是要遵守行業標準,同時要多聽聽家長和學生的聲音,別關起門來搞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記?。簩W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不是爭權奪利的商場,把這些想通了,國際教育才能真正對得起"國際"這兩個字。
感謝你的閱讀!我是主筆阿Mo,分享最新擇校升學情報,深度解讀學校及教育,為大家輸出最實用、最及時的擇校升學干貨。
關于教育、擇校、升學等,如果你有任何話題想討論,可以小窗私聊,獲取更多一手擇校升學資訊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