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萬里中國”主題外宣活動的中外青少年“走谷雨·采春茶”體驗活動來到重慶市南川區河圖鎮長坪村,來自多國的留學生與本地青少年齊聚茶山,共赴一場谷雨時節的詩意田園之約。
馬多 攝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個節氣,此時氣溫適中,雨量充沛,茶樹新芽肥碩,葉質柔嫩,是一年中制作優質春茶的關鍵時期。民間素有“谷雨制茶”的習俗,認為此時采摘的茶葉滋味鮮醇,營養豐富,甚至有“雨前茶,貴如金”的說法。
馬多 攝
活動在河圖鎮瑞凱茶葉基地拉開帷幕。河圖鎮鎮長王華娟向中外學子介紹了當地農業發展、茶產業特色及人文旅游資源。
隨后,來自重慶郵電大學的留學生們和重慶嘉禾職業培訓學校嘉禾成長營的同學們穿上了采茶圍裙、手挽竹簍,在南川區農業特色產業中心副主任張成的帶領下,走進茶園,一起去識茶、采茶。
如何采摘茶葉呢?張成介紹,茶葉的采摘方式主要有手工采摘和機械采摘。其中,手工采摘會耗時費力一些,卻能夠精準地選取符合要求的嫩葉。采摘的時候,采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需要用手提法,也就是采摘時,以大拇指和食指夾住嫩葉,輕輕一提即可將其采下,切忌在采摘時候用指甲去掐斷,這樣會影響到茶葉的品質。
馬多 攝
從茶樹上采下的嫩葉,如何變成茶葉的呢?面對同學們的提問,張成介紹,茶葉采摘后并不能直接食用,還需要經過多道工序,才能得到清冽幽香的一口甘甜。今天主要給大家介紹綠茶的做法,綠茶加工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殺青。
在炒茶臺處,兩口手工炒茶鍋正忙碌著,同學們將剛采摘的茶葉交給了炒茶的師傅們。
“炒茶鍋通過電加熱,使鍋溫升起來,然后將鮮葉在鍋里面用200多度的高溫殺青。”張成介紹,炒茶葉的時候,需要用手法不斷翻滾茶葉,這有利于殺青均勻,同時散失茶葉中的水分,也能防止茶葉被炒焦。殺青結束后,還有一道工序叫揉捻,以輕柔的手法搓揉茶葉,形成特定形狀,部分破壞茶葉細胞,使茶葉更易沖泡。揉捻后,對茶葉進行干燥,達到要求后,就形成我們平時喝的茶葉了。
馬多 攝
茶葉炒好以后,就可以沖泡了。不過,品茶也是很有講究的,需要用正確的沖泡方式,合適的水質、水溫以及器具來展現茶葉的風味。中國的茶文化有幾千年的歷史,品茶的時候也有基本的禮儀。品茶的時候不能大聲喧嘩,盡量不要攜帶或者抹味道較重的香味,以免蓋過茶香。“喝茶之前,一定要先靜下來,先聞茶香,再品茶味。”張成說。
在茶香彌漫中,中外學子品味谷雨新茶的清冽甘甜,體悟“茶道”蘊含的東方哲學。重慶郵電大學的留學生們表示,中國茶和中國茶文化都非常悠久,而這次活動讓自己了解了更多的中國茶制作,以及中國茶文化,是一次非常棒的體驗。
馬多 攝
品過茶后,中外青少年們還來到了谷雨習俗堂會,跟著花藝師橙子老師一起,用茶葉枝和春天的花朵來進行花藝創作。
“插花也需要構圖,三角構圖法就是插花的一種經典造型設計方法。”橙子老師介紹,插花的時候,應該注意錯落有致,多余的枝丫可以去掉,未開放的花朵,可以將外面的幾片花瓣往下壓,讓其看起來更加的飽滿。在橙子老師的指點下,大家一起動手,用創意留住春日生機。
馬多 攝
據活動主辦方介紹,活動從谷雨文化到谷雨習俗,豐富的活動內容,讓留學生和當地青少年一起,沉浸式體驗了中國傳統節氣文化和各種各樣的文化創意藝術。既豐富了同學們的知識,也增加了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重慶時尚生活的了解,更拓寬了中外青少年的交流形式。中外青少年自然探索節氣體驗活動,將持續走進重慶各區縣美麗鄉村、鎮街。
(中國日報重慶記者站 譚英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