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重慶稅局稽查部門連續曝光三起加油站偷稅案件,合計追繳處罰金超1384萬元。這三個看似獨立的案件,卻暴露出加油站行業普遍存在的稅務合規隱患,值得行業警醒。
一:案件回顧
1、重慶市某鑫石油有限公司,通過隱匿銷售收入,虛假申報等方式,少繳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稅費241.31萬元。根據相關規定,追繳稅費、加收滯納金并處罰款,共計538.1萬元。
2、重慶市某管理服務站,隱匿銷售收入不如實納稅申報,少交稅320.96萬元。根據相關規定,追繳稅費、加收滯納金并處罰款,共計680.87萬元。
3、重慶某有限公司通過賬簿少列收入,進行虛假納稅申報等收手段,少交稅費72.33萬元。根據相關規定,追繳稅費、加收滯納金并處罰款共計165.26萬元。
二:共性解剖
1、三家企業不約而同都是采用“賬簿少列收入+虛假申報”的組合拳,通過私人賬戶進行收款,隱匿真實的交易數據,構建“陰陽賬簿”逃稅。
2、違法成本超預期,三家企業的處罰不僅要追繳未繳納稅費,還要加收滯納金,并處罰款,倍數都是0.5倍以上。如此大費周章,最后得不償失。
3、加油站現金交易量大,客戶流動性高,進銷存管復雜,客觀上為隱匿收入提供了操作空間。但在金稅四期系統“以數治稅”的推進下,通過油品購銷數據對比,運輸軌跡監控等手段,已經可以精準識別異常。
4、三家企業不僅被處罰罰款,違法記錄將納入企業信用檔案,影響銀行貸款,招投標資質,甚至觸發成品油零售許可證年審危機,同時引發社會消費者質疑,丟失信任。
三:合規建議
1、構建智能監管防線,通過安裝具備數據加密的智能稅控裝置,實時上傳數據,防止通過修改主板參數隱匿銷售收入。
2、建立數字化臺賬體系,使用標準化管理自動生成電子臺賬,實現增值稅申報表與銷售數據自動對比,規避風險。
3、嚴格區分經營賬戶和私人賬戶,禁止使用個人的微信/支付寶等賬戶收取營業款。
結語:在2025年“以數治稅”深化之前,加油站行業的生存法則早已改寫,不再是比誰更會鉆空子,而是比誰更能筑牢合規防線。合規不是成本,而是駛得“萬年船”的基石。如需了解更多稅收知識,可后臺滴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