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在謀劃了兩個多月后,17日美國的對華“輪船停靠費”措施終于落地。
美國將對停靠其港口的中國船只收取超過百萬美元單次的費用,旨在對中國航運業“全球打擊”。
美國為什么會推行這種兩敗俱傷的政策?中美造船業領域真正的差距又有多大?
今年2月,美國公布準備對中國制造的船舶征收港口停靠費用。
任何國家只要是中國制造的輪船,在美國靠岸都要繳納一筆巨額的費用。
預計這一高額收費覆蓋全球約98%船隊,涉及中美航線43%的航次。
根據美國日前出臺的措施,作了小幅度的調整。
并規定所有抵達美國港口的中國船只將被按每噸多少美元收費,到2028年將增至140美元每噸。
目的只有一個——讓全球不要買中國制造的船舶,打壓中國的遠洋貿易。
美國使用這招明顯是被“逼急”了,開始不顧規則耍起了無賴。
甚至對自家的航運企業都不手下留情,準備以暴力手段逼迫他們停止購買中國船舶。
那么當年全球斷崖式排行第一的美國,為什么現在造船業水平已經縮小到不足中國的千分之一?
美國造船業的巔峰,實際上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開始崛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后,利用戰爭刺激國內鋼鐵產能爆發,給全球展示了一場“造船業風暴”。
從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到1945年日本投降,整個二戰期間美國下水了超過1500萬噸位的軍艦和運輸船。
排水量2.7萬噸的埃塞克斯級航母,美國就建造了24艘,形容為“下餃子”一點都不夸張。
同期美國的對手日本,拼盡全國破產之力,一共下水不到200萬噸軍艦,德國只有幾十萬噸的下水總量。
所以說美國造船業的崛起,有力地推進了同盟國取得勝利,也使得美方成為二戰后最大的國際秩序受益者。
但到了2024年,拋開軍事領域不說,在民用領域中國造船完工量達4818萬載重噸,占全球總量的55.7%,新接訂單占74.1%;
美國在同一年僅建造5艘商船,造船完工量全球占比0.1%,排名急劇下滑至第19位。
僅80年時間,美國和中國的差距已經拉到如此之大。
其中有三個原因不容忽視,也是特朗普決定撕破臉皮征收“停靠費”的關鍵。
第一個原因就是美國鋼鐵產業的衰落。
從二戰后一直到70年代,美國鋼鐵產業一直在全球占據絕對領先,發達的產能也支撐起造船業的興盛。
但自從美方將鋼鐵工業轉移到日韓等亞洲國家,這些國家迅速搶走了美國鋼鐵工人的飯碗。
從80年代之后,美鋼等一些大公司就開始連年虧損了。
此后鋼鐵這條命脈產業,美國就一直依賴從其他國家進口,相比于日本和韓國已經落后。
到中國崛起之后,連日韓都被甩到后面,美國因成本問題就更不能比了。
第二個原因是美國工業空心化,導致很多民用船只的零件本國無法生產,只能靠高價進口。
國會研究處報告顯示,美國建造船舶價格可達國際市場水平的四倍甚至更多。
其配套設備國產化率僅41%,船用曲軸和推進系統等關鍵設備完全依賴進口。
而與之相比,中國造船一整套流程都在本土扎根,船舶配套率達95%,能以極高的效率和低的成本生產。
第三個原因就是中國技術的領先,這點讓日韓都心服口服。
隨著產業鏈不斷完善和人才招攬計劃,中國自發升級了一套建造國際最先進船舶的技術;
也是全球目前唯一同時具備建造航空母艦、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大型油輪能力的國家。
例如卡塔爾能源集團“百船計劃”在評估招標之后,中國包攬其中24艘全球最大27萬立方米超大型LNG船建造合同。
靠的就是在造船方面的技術和效率利用,已經超過了舊時代的日本和韓國等國家,美國自然是被甩得看不到影子。
所以特朗普眼看包括盟友國家的輪船產能都已經被中國遠遠甩在了身后,就想出這一招計策:
中國的輪船既然是在“席卷全球”,那么美國就利用美元的優勢和美國市場的優勢搶劫。
只要用中國船舶的國家,在美國靠岸必須交很高的費用。
美國所考慮的就是,這樣一來其他國家在買中國船舶的時候,就必須要考慮美國港口停泊的成本了。
這就是另一種層面上的“閉關鎖國”策略,和當年的清政府一樣。
清朝工業化極度落后于西方,手工生產工業制品的成本很高,效率又比工業革命后的西方國家落后一大截。
于是就用很高的關稅和港口“使用費”將外來貿易船只拒之門外,用這種方法維持國內脆弱且落后的生產力。
事實上這種措施帶來的結果就是國家越來越落后,最后被堅船利炮轟開大門的時候,和外面幾乎已經是兩個時代了。
這和美國頒布的《瓊斯法案》非常具有可比性,為了保護國內脆弱的造船業,美國通過這份法案規定:
美國港口之間的貨物運輸,必須由美國制造、美國擁有、美國船員運營的船只承擔。
這一份老掉牙的法案已經運行了一百多年。
雖然保護了美國國內市場,卻也阻礙了產業鏈的國際化協作,導致現在美國造船業配套體系極不完善和“先天殘疾”的后果。
特朗普認識不到自己的不足,卻遷怒中國“造船業太強”,結果就是他們的舉動引發國際航運業強烈不滿。
馬士基、地中海航運等國際巨頭首先考慮的不是停止進口中國船舶或者變賣中國輪船,而是調整航線避免停航美國。
在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特朗普的陳舊思維終將帶著美國走向被孤立的結局。
參考資料
《美國公布有關提振本土造船業的措施 擬對汽車運輸收費》新浪財經
《外媒爆:被業界反對后,美國正考慮放寬擬對進入美港口中國船只征收的“停靠費”》環球網
《特朗普簽令,對中國船只征收美國港口停靠費,外交部回應》中國基金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