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港股收盤,京東、美團單日分別大跌6.32%、4.62%,合計蒸發市值約665億港元。“二選一”行為在互聯網行業并不鮮見,但卻已被屢次證明,不僅不利于行業發展,更不被法律允許。
新華財經北京4月22日電(康耕甫 可達)經歷了輿論場上的“你來我往”后,京東、美團在資本市場上雙雙被投資者“用腳投票”。截至22日港股收盤,京東、美團單日分別大跌6.32%、4.62%,合計蒸發市值約665億港元。
“二選一”爭議在互聯網行業屢見不鮮,頭部平臺公司該承擔怎樣的社會責任?過往的多次風波又帶來了哪些啟示?
進擊的京東、防守的美團,這場看似圍繞外賣業務的近身“肉搏”,并不止于外賣。
行業再陷“二選一”爭議
4月21日,“京東黑板報”發布致外賣騎手的公開信稱,有競對平臺針對騎手發起“二選一”,強迫各位騎手不能接京東平臺的秒送訂單。而就在兩天前,美團官方賬號“小團有話說”曾發文稱,有多條包含“美團封殺騎手去某平臺跑單”“不要去跑某平臺,查到就是永久封號”等內容流傳,相關內容均為謠言。
“二選一”行為在互聯網行業并不鮮見。
據不完全統計,過去曾有多家互聯網公司陷入“二選一”風波,包括騰訊與360、阿里巴巴與京東、京東與當當、阿里巴巴與拼多多、美團與餓了么等,其中也有對簿公堂甚至被處以巨額行政處罰的案例。
上一輪互聯網市場“二選一”競爭焦點還是在電商市場,主角是阿里巴巴、拼多多以及京東。同樣是經歷了長時間的平臺互相指責之后,2020年12月,市場監管總局依據《反壟斷法》對阿里巴巴集團在中國境內網絡零售平臺服務市場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立案調查,2021年4月作出行政處罰,責令阿里巴巴集團停止違法行為,并處以其2019年中國境內銷售額4557.12億元4%的罰款,計182.28億元。
隨后,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開展了三年行政指導。2024年8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評估結果顯示,“網絡零售市場環境得到改善,公平競爭秩序有效恢復,市場發展空間不斷拓展,平臺間競爭活力明顯提高,平臺經濟發展質量和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由此可見,“二選一”已被屢次證明,不僅不利于行業發展,更不被法律允許。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服務分析師陳禮騰認為,京東作為新進入者,以差異化定位入局外賣市場,為外賣市場再一次激起競爭“水花”,但目前來看騎手資源相對缺乏。對于平臺來說,騎手和商家規模決定了其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吸引力。在騎手端,“多平臺接單”會稀釋平臺運力資源,增加調度成本,還可能降低單平臺的履約效率。
“盡管企業有自身訴求,但‘二選一’行為本質是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排除競爭、損害商家和消費者權益。任何外賣平臺通過此手段限制騎手接單自由,若該行為屬實,其法律風險覆蓋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電子商務、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多個領域。”陳禮騰表示。
京東、美團緣何近身“肉搏”?
京東宣布入局外賣僅兩個月,和美團的競爭就進入白熱化階段。
近期雙方的互懟不僅涉及“二選一”,還圍繞著食品安全、騎手五險一金、平臺盈利合理性等多個社會熱點議題互相指責對方。事實上,自今年2月京東外賣啟動以來,雙方已經歷多輪“口水仗”。
今年2月京東、美團同日宣布為騎手繳納五險一金,此后雙方火藥味漸濃。直至4月中旬兩家高管直接隔空“互懟”,積蓄的勢能開始全面爆發。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新華財經,早在去年京東就已經開始籌備在外賣業務方面對美團展開“突襲”,雙方在2月19日同天針對騎手社保“做文章”或并非偶然。“提高騎手保障的方案美團內部籌劃已久。”該人士表示,“不排除傳播方案外流,被京東抓住了關鍵時點‘阻擊’。”
最終,在騎手社保這一議題上,美團因宣布時間晚于京東而陷入輿論上的被動。此后京東圍繞外賣業務在多個話題上四處出擊,美團隱隱陷入聲勢上的被動。
不過,京東的進擊在美團高管看來是“它急了”。
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4月12日在社交平臺向京東開炮,直言京東在即時零售業務上的投入收效甚微,而美團即時零售非餐飲品類訂單突破1800萬單,讓“某些公司如鯁在喉”。
在京東進軍外賣業務兩個月后,4月15日,美團正式發布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雙方的交鋒“由暗到明”。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這一策略在互聯網行業被廣泛應用。淘寶推出聚劃算應對拼多多,微信推出微視應對字節跳動的抖音,都被視為帶有進攻性質的防御策略。
強調電商時效性的京東,遇到了“更快”的美團即時零售,雙方展開競爭無可避免。而劉強東選擇“反攻”美團的基本盤外賣業務、開啟第二戰場,也是行業常見的反制手段。
仍面臨發展“陣痛”
雙方的博弈如火如荼,但在業界看來,產業發展最終或殊途同歸。
有業內專家表示,在外賣賽道美團憑借多年資源經驗積累、規模化的騎手網絡和高效調度系統形成高效履約能力;京東則依托京東物流的品控與準時達優勢,以“免傭+品質”快速布局高端市場,競爭將帶來相互跨界與滲透。
無論是外賣還是電商,或都將是未來“即時零售”的組成部分。
“未來即時零售將向‘技術驅動+生態協同’演進,通過智能調度、自動化配送降低成本,同時應對政策合規與用戶復購率提升的挑戰,最終競爭將聚焦效率、成本與生態閉環的平衡能力。”上述專家認為。
顯然,這些變化不僅會促進平臺經濟的健康發展,也將為廣大消費者和商家帶來更多選擇和福祉。
但審視當下,行業仍然面臨發展中的“陣痛”。互聯網專家郭濤曾表示,外賣行業發展的同時,暴露出一系列痛點:
一是用戶層面的食品安全問題。外賣行業食品安全問題屢禁不止,假證照、惡劣的衛生條件嚴重威脅消費者的健康和權益。
二是騎手群體的權益保障問題。不合理的配送時間限制迫使騎手為避免超時違規行駛,埋下交通安全隱患,同時社保繳納難題也亟待解決。
三是商家層面的傭金問題。過高的平臺傭金壓縮了利潤空間,使得商家在提升產品品質與服務質量上有心無力,阻礙了行業的良性發展。
來源:新華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