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教育領域,師資力量往往是一所高校的核心競爭力。無論是教學質量、學術研究,還是學生的未來發展,教師團隊的水平都起著決定性作用。正如教育學家梅貽琦所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南京審計大學,這所被譽為“中國審計高等教育發源地”的高校,正是憑借其雄厚的師資力量,在國內外審計領域獨樹一幟。今天,就讓我們從師資的角度,深入探討這所高校的獨特魅力。
根據學校發布的2023-2024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顯示,南京審計大學的師資隊伍從規模上來看,截至2024年,學校擁有專任教師1200余名,其中正高職稱教師200余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超過800人,占比高達66.89%。教師總量滿足人才培養需要,教師隊伍結構建設不斷優化,這同時也意味著,絕大多數教師不僅擁有扎實的學術背景,還具備豐富的教學和研究經驗。
在南審,可謂還是臥虎藏龍。目前,學校現有現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6人,江蘇省“333工程”、“江蘇特聘教授”等省部級高層次人才207人。這些學者不僅在學術領域享有盛譽,還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和實踐項目,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術視野和實踐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審計大學的教師團隊中,有6位教師擔任中國審計學會副會長、財政部企業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咨詢專家等重要學術職務。這些教師的學術影響力和實踐經驗,為學校在審計領域的領先地位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外,學校還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名師8人、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1個,以及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教學團隊6個。這些團隊和名師的存在,為學生提供了高質量的教學保障,也為學校的學術研究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在國際化視角上,南京審計大學也不會固步自封,反而是更注重師資隊伍的國際化和實踐性發展。根據,南京審計大學“十三五”師資隊伍建設規劃,該校通過“海外訪學計劃”和“掛職鍛煉計劃”,選派中青年骨干教師到聯合國、審計署等國際機構和實踐部門參與審計實戰。目前,學校具有海外學習和工作經歷的專任教師占比20.68%,為學生提供了國際化的教學模式和實踐機會。
當然,南京審計大學始終堅持“引培并舉”的師資隊伍建設策略,保證師資方面健康文件的發展,為學校的進步和學生的培養提供源源不斷地動力。通過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和重點培養骨干教師,學校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顯著提升。“十三五”期間,學校新增省部級人才64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從22.3%提升至50%。
同時,學校還通過“在職培訓計劃”和“掛職鍛煉計劃”,不斷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這種持續優化的師資培養模式,為學校的長遠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當然,如果大家以為以上的行業大佬、學術專家離自己很遙遠,那就是大錯特錯了!南審始終貫徹“以本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學校要求教授為本科生開設專業課、開發學術前沿課程,實現教授為本科生授課全覆蓋。僅2023-2024學年,主講本科課程的教授人數占全校教授總數的比例為100%。
南京審計大學之所以能在審計領域獨樹一幟,離不開其雄厚的師資力量。無論是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隊伍,還是國際化與實踐性兼備的教學模式,都為學生提供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如果你希望在審計、金融等領域有所建樹,南京審計大學無疑是你的不二之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