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summer
郵箱 | huangxiaoyi@pingwest.com
打開一部劇集,想要迅速了解劇情發展?想要回顧關鍵畫面?想要直接去看名場面?
在最新的愛奇藝App上,你只需上下一劃,就能直接跳轉。
這個比拖拽進度條更加便捷的新功能,就是愛奇藝最新發布的“跳看”功能。
在4月23日的愛奇藝世界大會上,愛奇藝基礎架構與智能分發事業群總裁劉文峰現場演示了一番,“大家用手機橫屏播放視頻時,一般會在屏幕右邊上下劃調音量,左邊上下劃調亮度。現在我們在屏幕兩側各15%左右的區域,手指上下劃動,就可以自如跳轉精彩情節點。”
據介紹,跳看功能實現的核心,是愛奇藝基于AI的能力對精彩劇情點進行識別,在用戶可以更方便地調整觀看節奏的情況下,保證不錯失關鍵劇情。
實際上,不止這個新奇的AI功能,在此次大會上,AI的濃度含量達到了新高度:從創新的 AI“跳看”,到陪伴式的“桃豆”AI智能助手,再到劇本工坊、影像工坊的AIGC應用......AI正全面滲透并改變著影視內容平臺。如果說去年的世界大會上,愛奇藝談及AI還在分享觀點,今年則讓我們看到了一系列落地的“真東西”。
技術不僅僅是內容的載體,更在潛移默化中重塑著內容的呈現方式與本質。隨著AI的快速發展,如何在業務層面將技術與內容融合,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是所有視頻平臺都要思考的問題。
1
冒險創新,“跳看”讓觀眾掌握主動權
在碎片化時間增多的當下,用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越來越短,卻依然希望在有限時間內獲取更多娛樂體驗。要抓住用戶的注意力,除了在內容本身上下功夫,體驗也同樣重要。劉文峰在演講時表示, “當我們從用戶注意力的角度出發來思考內容創作和產品設計,一切都會變得很不一樣。”
在4月23日舉辦的黑科技媒體交流會上,愛奇藝的技術高管們與到場媒體深入分享了愛奇藝對此的實踐與思考。圍繞新推出的跳看功能,討論最為熱烈。
劉文峰分享了他的觀察——在日常觀看中,幾乎每位用戶都或多或少地有過拖拽進度條的行為,以便加速觀看。但這也存在一個問題,即拖動之后,用戶不知道錯過了什么劇情,定位也很可能不精準。倍速也曾是一個解法,但它會導致人聲、配樂的失真,影響體驗。
黑科技交流會現場
愛奇藝推出的 “跳看”,讓用戶像刷短視頻一樣通過劃動直接跳轉劇情點。有了AI 對情節進行更準確的識別,跳看也可以不跳戲。
讓用戶更輕松地按照自己的偏好掌握內容觀看節奏,將很大程度上提升他們的內容消費體驗,也讓寶貴的注意力更大程度上停留在了用戶希望它們停留的地方。愛奇藝高級副總裁王學普認為,從這個角度來看,跳看不只是一個讓操作更便利的交互革新,通過跳看,愛奇藝要為用戶提供“千人千面”的個性化觀看體驗。
不同喜好的用戶觀看內容的方式大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個用戶看同一個內容,都可能因為場景不同而產生觀看需求變化——比如通勤路上和晚上睡前、追更和重刷。愛奇藝副總裁楊光認為,跳看的出現,把觀看的選擇權交給了用戶。細細品味當然不錯,快節奏速通也可以輕松做到。
“有可能在等地鐵的時候大家跳看用得多一些,在家里沙發上看手機的時候跳看需求又少一些。”劉文峰表示,“我們希望大家能夠把跳看當做自己日常使用的功能之一,在任何時刻想用就用,不用也可以更好地消費精彩的內容。”
沒有AI的飛速進步,這樣的變化無從發生。從技術實現的角度來看,想要識別精彩畫面,意味著AI不僅需要理解視頻畫面內容,還需綜合分析音頻信息、字幕文本和情節發展邏輯。“多模態大模型進步之后,這一功能才有了突破,但是僅僅靠多模態是不夠的。”劉文峰解釋道,“我們利用現在多模態模型的最新進展、大語言模型對故事的理解,包括我們在做劇本工坊的一些能力,將一個視頻包括畫面、聲音和時間戳的信息提取出來,通過學習,讓 AI 將故事邏輯關系推理得更加準確。”
作為長視頻平臺的愛奇藝,推出跳看這樣明顯指向“長劇短看”目的的新功能,注定引發爭議。當然,對平臺來說,只有服務好用戶的個性化觀影需求,才有機會激發更多內容消費。但愛奇藝用AI做跳看,著眼點不止于體驗。
隨著越來越多真實觀看行為被記錄下來,AI模型也會不斷優化精彩點的識別結果。當AI對影視內容的理解能力疊加了對用戶觀影行為數據的學習能力,跳看功能最終指向的是對內容創作的反哺甚至倒逼革新。
用戶每一次使用跳看,都是在為內容投票。愛奇藝副總裁、智能制作負責人朱梁相信,有了跳看數據這一新維度,平臺“喂”出的大模型會更懂影視、更懂觀眾,對內容的判斷也將更加立體準確。目前愛奇藝已經具備了AI評估劇本的能力,在早期劇本階段就可以為平臺和創作者提供重要參考。
“我們如果是一個懸疑劇,我們的節奏就不應該那么慢,如果是一個愛情劇,就應該讓他們之間的情感關系有更多的拉扯,而不是長時間不見、好多集不出現。”劉文峰補充道。對愛奇藝來說,跳看不僅是在用戶體驗上做迭代,還推動著更長遠的長視頻內容迭代。
借助AI能力,愛奇藝在“短”“快”時代又帶著長視頻多邁出了半步。
1
從劇集創作、呈現到傳播,如何用AI提升用戶體驗?
“跳看”功能僅是愛奇藝AI戰略的冰山一角。實際上,AI對視頻內容平臺的影響已經全面滲透至創作端和用戶端兩大領域。
在用戶端,除了“跳看”的創新交互,同樣引人注目的是愛奇藝新推出的個人智能助手“桃豆”。在現場演示中,劉文峰向這位AI“助手”提出了一連串需求,從內容搜索、個性化推薦到預約與播放指令執行,“桃豆”都能精準理解用戶意圖并流暢完成任務。
“它雖然不是某個IP的角色,卻是一名通曉愛奇藝所有內容、產品和服務的愛奇藝用戶個人智能助手。桃豆會根據用戶的個人喜好和特點為其發現內容,推薦內容,甚至充當臨時客服。”劉文峰介紹道。
為了降低用戶使用的門檻,對話桃豆的操作也很簡便。用戶只要下載最新版的愛奇藝App,就可以在首頁和長視頻的半屏播放頁底部中央看到“桃豆”的入口。長按底部按鈕,就可以直接用語音跟“桃豆”對話;短按,則會進入交互界面,支持更多功能。
以Chatbot為主要形態的生成式AI除了可以用于助手場服務類景,還可以應用于AI社交,即通過設定一定的AI人設性格,滿足用戶的社交需求,增強用戶粘性。
去年,愛奇藝就推出了AI互動產品“桃豆世界”,用AI讓內容和角色一直“活下去”,讓基于IP和知識訓練出的AI角色在“桃豆世界”里和用戶保持互動。在這個小世界中,用戶可以和《白色橄欖樹》里的李瓚聊天,也可以打卡《白月梵星》中的白爍、梵樾的朋友圈。截至目前,桃豆世界的累計聊天輪次已經超過一億輪,讓IP的價值實現了新的增長。
內容平臺的核心,是對用戶需求的把握。可以看到的是,這些新的技術功能創新都指向同一目標——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提升用戶體驗,這也是愛奇藝始終保持著技術創新領先性的原因所在。
從平臺角度來看,服務用戶體驗是一端,而另一端則是服務于創作者,幫助他們生產更優質的內容。
在創作端,此次的大會上,愛奇藝也展示了一系列AI創新工具。例如,“劇本工坊”能在短短三十分鐘內完成五十萬字劇本的全面評估,從主題、賣點到敘事結構等七個維度提供系統分析,幫助創作團隊在早期階段把握內容方向。與之配套的“影像工坊”則為視覺創意提供AI支持,將文字構想轉化為視覺草圖。
數據也在說明這些AI工具帶來的巨大效力。愛奇藝副總裁朱梁提到:“虛擬部門今年有50%的增長,是因為我們確實在用劇本工坊分析有潛力的劇本,快速識別場景特點和戲份比例。”在運營方面,愛奇藝的“馬良”平臺去年自動生成了超過2000萬張海報,而“繆斯”平臺則基于長視頻內容自動完成剪輯,過去一年制作了64萬條短視頻,總播放量達108億次。
1
結尾:
當我們回顧愛奇藝世界大會上展示的這些AI創新時,不難發現一個核心主題——技術正在將選擇權交還給用戶。無論是“跳看”功能讓用戶自主決定觀看節奏,還是“桃豆”助手提供個性化服務,抑或是創作工具為創作者提供更多可能性,都是在為用戶和創作者提供更多選擇。
技術的意義不在于技術本身,而在于它如何服務于人的需求。
不止愛奇藝,整個影視行業都在借助AI更好地服務于內容和用戶。以Netflix為例,其正在為訂閱者測試新的搜索技術,借助由OpenAI提供的搜索引擎服務,來幫助用戶更好地查找電視節目和電影,包括心情等等。此外,還有Prime Video推出“對話增強”功能,通過AI分離并強化語音,解決背景音干擾問題等等。
這些案例共同印證,AI不僅是影視行業的“增效工具”,更是新內容生產與消費的關鍵驅動力。在視頻流媒體領域的激烈競爭中,誰能夠更好地將技術與內容融合,誰就能在這場無硝煙的戰爭中贏得先機。
點個 “愛心”,再走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