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車展的硝煙中,吉利銀河展臺以“硬核反差”成為全場焦點:一側是棱角分明、充滿未來科幻感的“銀河戰艦”原型車,另一側則是“傷痕累累”卻穩穩站立的銀河E5(參數丨圖片)“戰損版”實車。這一靜一動的組合,恰似吉利在電動車安全領域的“現在與未來”,用當下可驗證的安全實力,叩擊未來科技的進化之門。
在4月16日的50km/h正面中心柱碰測試中,銀河E5交出了“碾壓級”答卷,碰撞能量比行業標準高出104%,但乘員艙侵入量僅為常規車型的65%,假人頭部傷害值比Euro NCAP滿分標準低11%,A柱形變控制在3.5mm以內(相當于兩根筷子的厚度)。更關鍵的是,碰撞后車門開啟力僅80N(相當于拎起8公斤重物),三電系統各項參數正常,L2級組合輔助駕駛系統的前雷達仍可實現0.947米精準探測,為二次避險預留了寶貴操作空間。
這份“戰損報告”的底氣,源自“六縱五橫”車身骨架與“雙重泄力技術”的創新組合:高強度鋼占比超70%的車身,通過“田字格”電池包框架將碰撞能量分散至全車28個傳力路徑,配合副車架有序脫落設計,吸能效率提升30%。把車身變成了“能量海綿”,讓碰撞沖擊力在結構中層層消解。
如果說車身結構是安全的“硬件底線”,那么神盾電池系統就是安全的“智能防線”。在展臺上,一組對比數據格外醒目,銀河E5的神盾電池通過8根5mm鋼針同時穿刺測試,1小時內電芯未出現冒煙、起火。26噸壓路機碾壓電池包后,殼體變形量<2mm,電壓波動<0.5V。這些超國標測試的背后,是“3層垂直防護+8重安全設計”的技術壁壘,從電芯定向排氣閥、模組隔熱材料,到云端BMS3.0實時監控(誤差率<3%),構建起“無死角”安全網絡。
從碰撞測試場到全球車展舞臺,吉利正在用“可觸摸的安全”改寫行業規則。或許正如展臺標語所言:“真正的科技,不是讓車更快,而是讓人更安心。”這份對安全的偏執,終將成為中國汽車走向全球的“通用語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