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合成生物學”到“人造肉浪潮”,豆腐廠也要有全球視野
“合成生物學要改變我們的餐桌。”“未來的肉,不一定來自動物。”——你能想象嗎?這些話,出現在今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的主論壇上。
4月下旬,北京舉行的這場全球食品安全盛會,聚集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產業代表和監管機構,關鍵詞直擊未來趨勢:
成生物、人造蛋白、健康膳食、碳中和供應鏈……
而作為一名在廣東和平縣做腐竹、豆干十多年的豆制品從業者,我看到這些“高科技”詞匯,心里反倒有點興奮:
- 如果未來的食品要更安全、更健康、更環保,那我們這些做豆腐的,豈不是正站在風口邊上?
今天我想帶你看看這場大會背后的全球趨勢,再聊聊我們豆制品行業該怎么理解“風口”,又該怎么往前走。
一、國際食品安全大會都講了什么?幾大關鍵詞不能忽視
這場大會由多國監管部門與食品行業組織聯合主辦,以下幾項議題成為核心焦點
? 合成生物學:不再只是實驗室的夢想
專家預測,未來5-10年,合成生物將廣泛用于:
- 營養蛋白的高效生成(如人造牛奶、人造蛋白肽)
- 基因定向大豆培育(增強抗病性、提高蛋白含量)
- 食品防腐、安全風味替代物開發
一句話總結:我們熟悉的食材,未來可能來自“培養罐”,不是田地。
? 人造肉、新蛋白的市場正走向產業化
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
- 截至2024年,全球人造肉市場規模達186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突破50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超15%。
本屆大會專門設置“傳統豆制蛋白 vs 新型替代蛋白”的平行論壇,討論內容已不再是“能不能替代”,而是“如何共生”。
? 食品企業的“信任重建”是全球焦點
與會企業代表普遍提到:
費者不是不相信食品,而是不知道該信誰。
所以大會呼吁:所有食品品牌都應建立“成分清晰+來源可追溯+營養科學背書”三位一體的信任機制。
二、這些前沿,跟我們豆制品廠有什么關系?
可能有人會說:“這些都是大品牌、跨國公司的事,我們豆腐廠用不上。”但現實是:
- 全球趨勢一旦形成,小廠永遠跑不過浪潮,只能選站在哪一邊。
我總結了三點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趨勢啟示
豆制品行業趨勢關聯分析表
三、我們廠做了哪些準備?幾條真經驗供你參考
我們“鮮臨門”品牌雖然不大,但這幾年也在邊走邊調,從以下幾方面提前“靠近全球語境”:
? 強化成分透明 + 追溯標簽
我們每批腐竹都貼有二維碼,掃碼可查:
- 大豆來源(產地+批次)
- 生產日期+工藝+檢測報告
- 營養成分與食用建議
很多客戶反饋:比同行更有“底氣”。
? 做“純植物蛋白”的形象定位
我們不搞“素雞味”“肉香型”這些添加味型,而是主打:
- “我們就是豆子做的,不加調料也好吃。”
用客戶的話說:
這是真的豆腐,不是扮成肉的豆腐。”
? 主動關注新蛋白趨勢,思考“協同”不是“對抗”
我們從不把人造肉當“敵人”,反而在嘗試:是否能與做植物肉的企業聯合推出“腐竹蛋白邊角料混合餅”——把傳統原料升級為營養零食。
市場沒你想的那么小,只要你敢站上臺。
四、寫在最后:豆腐廠,也可以講全球化
這幾年我學到一句話:
風口不是你能創造的,是你能識別的。”
我們做豆腐的,或許從沒走出過縣城,但也應該知道這個世界在怎么變。你不一定非要用合成技術,但你要知道它來了;你不一定上展會發言,但你要知道你講的“安全、健康、天然”,其實全世界的人都在講。
有句我家鄉客家話講得好:
行遠路,莫忘起腳位。”(走再遠的路,也別忘記出發的位置。)
我們出發點是豆香,但也要學會帶點“科技味”,才能走得更遠。
#食品安全 #豆制品 #國際大會 #人造肉 #合成生物學 #供應鏈 #廠里說 #品牌建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