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窮學生,但是卻將一生都無私奉獻給了人民,只有高中學歷,卻坐上了北京市以及天津市市長的位置,他就是一生都奉獻的人民公仆吳德同志。
在他走上政治巔峰時期的時候,卻選擇了辭職,將更多的機會留給了年輕人,雖然辭職了,但是他為人民服務的這份精神卻沒有熄滅,在他去世之后留下了三行遺囑,引發人民落淚這三行遺囑究竟是什么?吳德同志的一生又是怎樣的?
貧苦學生一生為人民奮斗
吳德同志出生在河北的窮苦家庭當中,當時正值社會動蕩,雖然說家庭條件比較艱苦,但是吳德同志的母親依舊選擇供吳德同志念書。
在吳德同志十九歲在北平弘達中學念書的時候,接觸到了共產黨的新思想,他也想為國家的救亡圖存貢獻自己的力量,入學第二年他就開始參加革命工作了。
當時內憂外患的共產黨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蔣介石向共產黨發動了第五次圍剿運動,由于決策的失利,給我黨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而且黨內人員爭論不斷馬志杰導致黨內團結被削弱。
再加上日本人對我國的侵略越來越嚴重,蔣介石借著“攘外必先安內”的口號對此不管不顧,使共產黨在多重危機中艱難尋前進的道路。
可是在這種危機之下嗎,吳德同志毅然決然的還是決定要為革命而奮斗,后來吳德同志的母親在知道自己的兒子一直在做這么危險的事情的時候,表示過強烈的反對,畢竟每次參與革命工作都是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吳德同志知道母親的良苦用心,但是自己的生命和整個國家以及人民的利益面前顯得極其微不足道,面對母親的勸說,他依舊堅定自己心中為人民利益而戰斗的理想。
在開展革命工作的第二年,共產黨看到了他的決心,也看到了他的努力,就這樣吳德同志如愿以償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這年他才二十歲。
他曾經代表河北省委領導了唐山煤礦工人大罷工活動,對我國工人運動有著積極的影響,后來在1937年,全民族抗戰爆發之后,吳德同志積極參與創建了翼東抗日聯軍并且長期在河北東北部與日軍展開游擊戰,抗日戰爭勝利之后,他繼續在河北地區任職,直到1952年,開始擔任天津市市長一職。
無論是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亦或是在新中國建設初期,吳德同志總是將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利益以及國家利益之后。
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么叫作“我是革命的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他先后出任了天津市市長、吉林省委書記、北京市市長以及北京市委黨校校長的職位,在1980年,吳德同志辭去了一身的職位,選擇了退休。
退休并不意味著不服務于人民
雖然吳德同志選擇退休了,但是他依舊沒有閑下來,他在日常閑暇之余依舊會關心管家大事,根據吳德同志的女兒回憶,在他剛退休的前幾年就住在北京東交民巷。
日常生活他哪也不去,就算是周圍許多鄰居都是曾經一起工作的老同志,他也很少和他們來往,每天的日常就是寫寫字,種種花。
除此之外他每天固定的項目就是看《新聞聯播》,聽到播報的壞消息的時候,他也是非常生氣,盡管已經遠離官場許多年了,但是每次在發現問題的時候他都會向組織上舉報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多地的發展有了明顯的改善,在女兒的陪伴之下,吳德同志也走出北京,去看了我國各地的繁華之景。
1995年,吳德同志因病離世,享年八十二歲,在他去世前留下了三行遺囑,希望在他去世之后能將自己的遺體捐給醫學研究所,以此來提高我國的醫療水平。
第二個便是,希望自己生前的住所能夠歸還于國家,將他分配給對國家更有用的人,最后一個就是在晚年事情,他曾寫過一本書《吳德口述》并在各大出版社發行,希望這本書賺取的稿費能夠全部捐給西北因為貧窮不能上學的女孩來完成學業。
吳德同志的三個遺囑沒有一個和自己和家人有關,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還在發揮著自己的余熱,在他去世之后國家以“比國家級領導人低半級,比部級領導人高半級”為他舉行了葬禮。
吳德同志雖然已經去世了,但是他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一直影響著后代,在他之后也涌現了許多將人民利益一直放在首位的領導人。
您還知道哪些對人民有貢獻的英雄事跡?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信息來源:
1.吳德——百度百科
2.《吳德口述風雨紀事: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些經歷》——吳德
3.吳德——中國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