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CS標準在北美市場的快速崛起正在改寫全球充電基礎設施的投資邏輯。海能投顧追蹤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Q2,采納特斯拉充電標準的車企已覆蓋北美82%的新能源汽車產量,這使得原本分散的充電樁建設投資正在向三個戰(zhàn)略焦點集中:首先是高壓快充網絡的軍備競賽,特斯拉V4超充樁的350kW峰值功率已推動SiC功率器件市場需求激增,科銳半導體相關產線產能利用率持續(xù)維持在120%的超負荷狀態(tài)。
其次是充電運營商的商業(yè)模式進化,ChargePoint最新財報顯示其NACS兼容樁的單樁日利用率達28%,較CCS標準樁高出13個百分點,這種效率差異正在加速行業(yè)洗牌;更具深遠影響的是V2G技術的商業(yè)化破冰,特斯拉與PG&E合作的虛擬電廠項目已聚合5萬輛電動車形成75MW的可調度容量,這種車網互動模式使充電樁角色從能源終端升級為電網節(jié)點。
在歐洲市場,盡管CCS標準仍具政策慣性,但奔馳、寶馬等車企已開始在其800V平臺車型上預留NACS兼容接口,這種"雙標準備胎"策略導致充電樁制造商不得不調整產品設計,ABB最新發(fā)布的Terra系列充電樁即采用模塊化結構以降低標準切換成本。
中國市場則呈現獨特的發(fā)展路徑,華為全液冷超充技術實現600kW峰值功率的同時,其"一秒一公里"的充電體驗正在重塑消費者預期,這促使寧德時代將超充電池研發(fā)投入增加至營收的8.4%。
海能投顧發(fā)現,標準統(tǒng)一化進程正在引發(fā)資本市場的重新定價——專注充電槍液冷技術的永貴電器年內獲機構調研次數同比增長370%,而未能及時切換技術路線的老牌電氣廠商股價已普遍回落至2019年水平。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國《通脹削減法案》最新細則將充電設施本土化率要求提升至65%,這一政策變量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鏈出現區(qū)域性割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