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曾說過一個市場格局的721理論,“互聯網行業最終會形成一個721格局:第一名占據70%的市場份額;第二名占20%;其余所有瓜分剩下的10%。”
在外賣市場,之前7是美團,2是餓了么。但現在京東進入了外賣市場,如果劉強東鐵了心要干外賣的話,以后外賣市場可能7是美團,2會變成京東,餓了么則會進入“其他”行列。
所以現在外賣市場,看起來是美團和京東拼命,實則最受傷的是餓了么。
一、京東為什么要送外賣?
看起來是京東跨界來搶美團的生意。實際上,京東算是被迫反擊。因為美團此前已經通過閃購偷了京東的老家,搶了不少京東電商的市場份額。
對于京東來說,這幾年日子本來就不好過。2024年國內電商平臺GMV排名:淘寶天貓7.8萬億、拼多多4.7萬億、抖音3.43萬億、京東2.89萬億、快手1.2億、微信小店0.35億。想一想,原來劉強東還憋著一口氣想挑戰阿里巴巴,爭一下電商龍頭的位置,結果不知不覺,沒追上阿里巴巴,連拼多多、抖音電商都后來居上,反超了京東。
這時候美團再來搶京東生意,劉強東就忍不了了。美團閃購通過即時配送網絡,從外賣延伸至3C數碼、家電等高客單價商品,直接沖擊了京東傳統優勢領域。美團閃購日均非餐飲訂單突破1800萬單,年度交易用戶接近3億,其增速對京東自營電商形成直接威脅。
2024年,美團閃購不少日用快消類目已實現了對京東平臺的反超,其他一些核心品類也正迅速接近京東,比如電腦辦公類商品訂單量已經超過京東全站,手機通訊類商品訂單量超過京東全站4成。王興曾預測即時零售未來將占電商市場10%以上份額,而美團閃購的快速發展正加速這一進程,擠壓京東的市場空間。
京東和美團打的不只是外賣大戰,而是即時零售大戰。美團依托外賣建立的即時配送體系,能以低成本支撐全品類即時零售,而京東則進軍外賣,通過外賣高頻入口構建“即時零售+電商”閉環。
京東以“進攻性防守”切入外賣,試圖延緩美團閃購對其核心業務的侵蝕;美團則通過業務側硬剛京東配送時效,甚至挑戰京東快遞電商體系。雙方的競爭已經超越單一業務范疇,成為本地生活服務與供應鏈能力的終極碰撞。美團閃購的持續擴張可能動搖京東在“快”屬性上的壁壘,而京東能否通過物流與供應鏈優勢反制,將決定未來即時零售的格局走向。
二、燒錢大戰,京東美團股價大跌
京東和美團的外賣大戰,恍惚間讓我們又回到了當年互聯網的燒錢時代。幾乎每一個成長起來的互聯網巨頭,發展初期都是通過巨額補貼來培養用戶使用習慣,搶奪市場份額的。京東進軍外賣,自然也是做好了準備、犧牲短期利潤的。
為了此次外賣大戰,京東準備好了虧損100億。京東推出“0傭金”“百億補貼”政策,承諾為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超時配送責任由平臺承擔。而要應對京東的進攻,美團也必然要犧牲短期利潤來留住商戶和騎手。
雙方在核心業務領域相互對攻,必然動搖各自估值邏輯,影響投資者信心。所以京東和美團股價近期都出現了大跌。
京東港股股價從4月15日高點149.5元,已經跌到4月25日收盤123.8元,下跌了17.2%。美團港股股價也從4月15日高點147.3元,下跌到4月25日收盤127.6元,下跌了13.4%。
三、美團的糟糕口碑遇見劉強東的親民形象
在中國互聯網巨頭里,美團和滴滴一樣,都一直形象不佳、備受批評。兩家企業形象問題本質是互聯網平臺“效率優先”模式的代價:過度依賴算法壓榨人力與運力資源,忽視勞動者權益與用戶安全底線。
外賣員、快遞員、網約車司機作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核心,已經是普通老百姓就業崗位數量最多的群體,也是很多人失業后的最后兜底職業。他們的境遇往往牽動人心、更能獲得支持和共情。
而美團一直因為對商家傭金過高,對騎手過于嚴苛而處于輿論中心,騎手們既沒有五險一金、缺乏保障,也陷在算法里,動不動就扣分罰款,因為趕時間送餐而發生交通事故的事也時常發生。
美團占據外賣市場近七成份額,長期一家獨大后被指利用壟斷地位壓榨生態參與者,公眾對“打破壁壘”的京東也抱有更高期待。京東通過“整頓行業亂象”的敘事塑造正義形象,再加上劉強東的兄弟般形象,京東很有可能拿下外賣市場較大份額。
目前來看,京東外賣勢頭強勁,3月1日京東外賣正式運營,3月24日日訂單就突破100萬單,4月15日日訂單突破500萬單,4月22日日訂單突破1000萬單。京東目標是在618大促前日訂單量達到1500萬單,年底穩定在2000萬單。
要知道此前外賣市場第二的餓了么2024年日訂單量也就在1500-2000萬單。也就是說京東外賣很快就會和餓了么市場份額持平,京東入局本來就搶了餓了么不少市場份額,很可能京東外賣日訂單已經和餓了么接近,甚至已經趕超了餓了么。
四、餓了么躺著中槍,有可能被阿里巴巴出售
互聯網行業,向來是老大老二打架,把老三打沒了。餓了么更慘,本來是外賣行業老二,卻可能被突然插足進來的京東和老大美團的一場大戰,給打沒了。
這兩天轟轟烈烈的京東美團外賣大戰,餓了么唯一的存在感是,4月25日,2025年度“餓了么”(上海)協商算法懇談會召開,產生了全國首份網約配送算法和勞動規則協議,宣布逐步推進取消超時扣款處罰。
餓了么成立于2008年,2018年4月被阿里巴巴以95億美元全資收購,2018年底餓了么與百度外賣合并后在外賣市場份額最高時曾達到38.1%。此后在與美團的競爭中,餓了么市場份額逐漸下降,2024年市場份額大約為25%。
雖然餓了么和美團之前幾乎壟斷了外賣市場,但雙方差距卻很大。美團2024年前三季度外賣業務營收是餓了么(含高德)的5倍以上,且美團稅前利潤達310.89億元,而阿里本地生活同期虧損39.75億元。
餓了么成立17年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現在的問題是,轟轟烈烈的外賣大戰,餓了么是要一直袖手旁觀還是也會參與進來。按說餓了么的背后是阿里巴巴,實力遠在美團和京東之上,也燒得起錢。
但去年一度傳言,阿里巴巴會把餓了么賣給抖音,雖然很快就被辟謠,也能看出現在餓了么在阿里巴巴里的尷尬地位。阿里巴巴這兩年出售了銀泰、大潤發等新零售板塊業務,還處于戰略收縮狀態。目前阿里巴巴業務重心也在向阿里云和AI傾斜。
大概率京東美團的外賣大戰,阿里巴巴不會參與。而且如果這場外賣大戰后,餓了么市場份額下滑太多,還是一直虧損,最后很有可能被阿里巴巴出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