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左起蔡旭哲、陳冬;后排左起:王浩澤、宋令東、陳中瑞、王杰
北京時間2025年4月25日01:17,“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打開“天和”艙門,隨后“神舟二十號”乘組航天員陳冬、陳中瑞、王杰正式入駐中國空間站,中國在軌航天員達到6人,為世界同期最多。
“神舟二十號”到站后中國空間站組合體示意圖
目前,在近地軌道運行著兩座載人空間站,中國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在中國空間站里,在“神舟二十號”乘組上行之前,“神舟十九號”乘組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已經駐留了近6個月。
前排左起:艾爾斯、麥克蘭;后排左起:佩斯科夫、金、雷日科夫、祖布里茨基、大西拓哉
國際空間站當前在軌駐留了Crew-10和“聯盟MS-27”兩個乘組共7名航天員,包括Crew-10乘組安妮·麥克蘭(Anne McClain)、尼科爾·艾爾斯(Nichole Ayers)、大西拓哉(Takuya Onishi)和基里爾·佩斯科夫(Kirill Peskov),“聯盟MS-27”乘組謝爾蓋·雷日科夫(Sergey Ryzhikov)、阿列克謝·祖布里茨基(Aleksey Zubritsky)和喬尼·金(Jonny Kim),其中佩斯科夫、雷日科夫、祖布里茨基來自俄羅斯,麥克蘭、艾爾斯、金來自美國,大西拓哉來自日本。
自“神舟十四號”任務(乘組陳冬、劉洋、蔡旭哲)開始,中國空間站開啟了長期有人駐留的階段,接替乘組與撤離乘組實現交叉駐留、在軌交接,期間中國空間站在軌人數會達到最大的6人。在軌交接是世界載人航天任務的通行做法,國際空間站項目俄羅斯和美國的航天員乘組均實施在軌交接,航天員一對一交接,責任到人。
按計劃,“神舟十九號”和“神舟二十號”乘組將共同在空間站工作生活約5天時間,完成各項既定工作。中國空間站設置了6個固定睡眠區,可供6人休息,其中“天和”核心艙3個睡眠區為臥式睡眠區,“問天”實驗艙3個睡眠區為立式睡眠區。中國空間站的平均運行高度近400千米,重力水平僅有地面的千分之一,平躺和站立睡眠區別不大。
4月29日,“神舟十九號”乘組3名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將搭乘飛船撤離空間站并返回地面。屆時,中國空間站將恢復常態化的3人駐留。“神舟二十號”3人組將在軌駐留約6個月,在迎來“神舟二十一號”3人組后,于10月下旬返回地面 。
作者:木蘭星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