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殲-36和殲-50兩款第六代戰斗機橫空出世,備受矚目,盡管官方尚未透露這兩款戰機的定位,但從網絡上的諸多報道和分析中,仍可管窺見其強大潛力以及對未來作戰的深遠影響。
據香港《南華早報》近日報道,殲-36研發團隊正全力以赴研發一套先進的計算機系統,致力于攻克六代機在航母上著艦這一難題。
如若殲-36上艦,優勢得天獨厚。它體型龐大,內部彈倉寬敞,具有強大的武器搭載能力。可攜帶超高聲速導彈、超遠程空空彈等多種先進彈藥,能顯著提升航母攻擊效果和海空控制能力。其作戰半徑十分可觀,可達3000公里,若進行空中加油,作戰半徑甚至能延伸到4500公里,這意味著從南海起飛的殲-36能夠對關島軍事基地形成戰略威懾,極大地拓展了航母戰斗群的作戰范圍。
同時,殲-36采用全向隱身涂層,配備先進的電子戰模塊,具備出類拔萃的隱身性能和電子戰能力,使其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和作戰效能大幅躍升。
然而,殲-36要實現上艦,仍面臨著一系列嚴峻挑戰。其無尾翼布局雖然在隱身性能和飛行阻力方面獨具優勢,但卻給精準著陸控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沒有了傳統的平尾和升降副翼、俯仰襟翼、擾流槽導流板等冗余控制面,飛機在降落時難以保持穩定狀態,操控難度呈幾何級數增長。航母航行時產生的艦載氣流效應,如艦尾流擾動等,也會對降落的艦載機造成巨大干擾,使著艦風險劇增。
成飛開發的直接力控制系統打破常規,將飛行路徑與姿態分開調整,使飛行員能夠駕輕就熟地精準操控飛機,在確保俯仰穩定性不受影響的前提下,實現對飛行狀態的精細入微操作,為在航母上安全降落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為解決艦載機降落時對數據庫的依賴問題,研發團隊還精心打造了定制化模塊。該模塊能夠迅速消除控制面的擾流,極大地提升了飛機降落時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在模擬測試中,即便遭遇海浪形成的空氣亂流,這套系統也能游刃有余地進行修正,飛行員的控制誤差甚至能控制在毫厘之間,這為殲-36在復雜海況下成功著艦注入了強大動力。
此外,若殲-36為六代重型機,其重量可能達到50噸,遠超美國海軍10萬噸級航母適應的艦載機35噸重量上限,這將嚴重影響航母甲板的運作效率,對艦載機的起降調度和航母的整體作戰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當前,從武漢“航母樓”的擴建情況來看,依據網友通過衛星照片進行距離比例測量,擴建后的“航母樓”寬度約為81 - 82米,較美國“福特”級航母飛行甲板的最大寬度還多出2 - 4米。若按大致艦體比例推算,新航母長度或達335 - 338米,排水量有望攀升至11萬噸級。此外,外媒衛星監測顯示,004型核動力航母已在大連造船廠組裝完成,推測其總長超350米,甲板寬度達82米,滿載排水量可達12萬噸。
然而,這些信息尚無官方定論,中國是否已擁有滿足殲-36上艦噸位要求的航母仍未可知。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若未來建成11萬噸以上的航母,從噸位層面將為殲-36這類大型艦載機上艦作業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殲-50同樣是一款備受關注的第六代戰斗機,盡管目前公開信息鳳毛麟角,但從一些推測和分析中,仍可感受到其強大的性能潛力。
有觀點認為,殲-50采用蘭姆達機翼+全動翼尖+二元矢量噴管的獨特組合,這種別出心裁的設計使其在無尾布局下的雷達反射面積低至0.0001平方米級,全向隱身性能超越美國F-22。其DSI進氣道與機身完美融合,不僅提升了飛機的隱身性能,還優化了空氣動力學性能。側彈艙可搭載霹靂-15級中距導彈,配合多頻譜光電系統,能夠先發制人,在空戰中搶占先機。
殲-50體型緊湊,采用雙發布局和折疊機翼設計,使其具備了成為優秀艦載機的先天條件。若未來殲-50能夠成功登上福建艦及下一代核動力航母,將徹底扭轉西太平洋航母打擊群的力量平衡。其出色的機動性和隱身性能,能夠在海戰中為航母戰斗群提供空中防御和制空權爭奪能力,成為航母戰斗群的空中利刃。
若在航母上實現殲-36與殲-50的混合使用,將構建起一種極具創新性和戰斗力的海空戰體系。殲-50可承擔前方奪取制空權的重任,而殲-36能夠攜帶多種先進彈藥,對敵方艦艇、陸地目標等發動雷霆萬鈞的攻擊,成為航母戰斗群實施遠程打擊的中流砥柱。
如果將無人機納入這一作戰體系,將進一步提升其作戰效能。無人機可以承擔偵察、干擾、攻擊等多種任務,還能與殲-36、殲-50協同作戰,形成鋪天蓋地的蜂群攻擊,增強打擊效果。通過這種有人戰機與無人機協同作戰的模式,可打造出一種獨一無二的海空戰體系。
這種殲-36與殲-50的組合,相比美國海軍目前的艦載機配置,有望形成質和量的雙重優勢。美國海軍正在發展的艦載機體系,與中國的兩款六代機組合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若中國的殲-36和殲-50都具備海戰能力和艦載機能力,這種組合將使中國海軍在海空戰中擁有更強的作戰能力和威懾力,能夠從容應對各種復雜的作戰任務和威脅。
殲-36和殲-50的出現及其組合設想,為中國未來海空戰帶來了無限可能。盡管目前還面臨諸多技術難題和不確定性,但隨著中國航空技術和海軍建設的不斷發展,這一設想或許在未來能夠夢想成真,為中國在全球海空戰領域贏得戰略主動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