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一場波及整個電商行業的規則變革悄然落地。
拼多多、淘寶、京東、抖音、快手等電商平臺集體宣布,全面取消「僅退款」政策。
這意味著,過去消費者「收貨后無需退貨直接拿錢」的「白嫖神器」,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消息一出迅速登上熱搜,商家拍手稱快,消費者議論紛紛。
這其中,有人感慨「薅羊毛的好日子到頭了」,也有人擔憂「遇到劣質商品怎么辦」。
(圖源 IT 之家)
時間回溯到 2021 年,拼多多率先推出這一政策,主打「用戶體驗至上」。
消費者若收到破損、假貨或與描述不符的商品,可直接申請全額退款,無需退貨。
平臺自動介入處理后,商家幾乎沒有反抗的余地。
這項政策的初衷確實美好,降低消費者維權成本,提升購物體驗,同時倒逼商家提升商品質量。
像生鮮品類因其易腐特性,退貨成本高且不具二次銷售價值,「僅退款」不失為一種務實解決方案。
嘗到甜頭的拼多多,在 2023 年將「僅退款」適用范圍擴大至全品類,并將申請時間延長至 15 天。
這一規則迅速成為拼多多拉新留客的「殺手锏」,京東、淘寶、抖音等平臺也紛紛跟進。
數據顯示,僅退款政策實施后,拼多多用戶留存率提升 30%,中小商家訂單量激增。
尤其在生鮮、日用品等低客單價領域,「僅退款」極大降低了消費者的決策門檻。
不過狂歡之下,暗流涌動。
部分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發現,僅退款不僅能「止損」,還能「創收」。
在平臺為爭奪用戶不斷降低僅退款門檻的背景下,催生了不少抓住漏洞大規模套利的職業羊毛黨。
第三方報告顯示,2024 年超 80% 的商家遭遇過「僅退款」,近半數商家因此損失一成以上利潤。
美妝、個護、生鮮品類成重災區,部分商家甚至因惡意退款被迫關店。
更諷刺的是,一些羊毛黨將「僅退款攻略」做成教程,在社交平臺兜售,形成灰色產業鏈。
(圖源社交平臺)
受此影響,部分商家也來了一出「反向操作」。
那就是商家故意發送劣質商品,賭的就是大多數消費者不會申請退款。
某服飾廠商透露,其生產的T恤成本僅 3 元、售價 9.9 元,即便 80% 商品被退回,每單仍能賺取 0.5 元利潤。
這種扭曲的商業邏輯,最終導致市場上低價劣質商品泛濫,「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日益嚴重。
面對愈演愈烈的亂象,監管層與平臺終于出手了。
2024 年兩會期間,國家明確要求治理「僅退款濫用問題」,保護商家合法權益。
而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這種糾偏行為獲得了政策背書。
在監管與商家的雙重壓力下,拼多多、淘寶、京東、抖音、快手等平臺于集體宣布全面取消「僅退款」。
(圖源 IT 之家)
新規則的核心變化在于,平臺將不再主動介入已收貨訂單的不退貨退款申請,改為由買賣雙方先行協商。
售后入口簡化為「退貨退款」,只有在商品確實存在質量問題且退貨不合理時(如生鮮易腐品),商家才會考慮「僅退款」。
當然,各平臺在具體執行上仍有差異。
比如淘寶縮小了「作退款處理」的情形范圍,盡可能實現退貨退款。
抖音將規則中的「僅退款」替換為「退款處理」,并明確商家負責聯系消費者取回商品。
京東則直接刪去了「僅退款」「退款不退貨」等表述。
拼多多的調整最為徹底,如果用戶提交「退款無需退貨」申請,且商家 36 小時內未處理。
系統將不再默認同意退款,而是「視實際情形判定」。
值得一提的是,為保護消費者權益,部分平臺還建立了信用分級機制。
如 1688 規定,對信用良好的買家,退款將由平臺補貼,商家無需承擔損失。
總體來說,僅退款的終結,不是服務的倒退,而是規則的成熟。
當「白嫖黨」退場,劣質商品無處藏身,真正的好產品和服務才會浮出水面。
你怎么看「僅退款」取消呢?
歡迎在評論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