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法學會多元解紛法治研究會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以貫徹落實《上海市促進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條例》為主線,以高質量完成市法學會交給的《上海完善調解工作體系研究》課題任務為重點,全力以赴開展研究,提供了高質量研究成果,為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和打造“楓橋經驗”城市版貢獻智慧與力量。認真履行研究會職能,從加強學術研究,服務工作大局,抓好自身建設入手,努力形成合力,不斷拓展研究會工作的寬度和深度。
一、主要學術活動
1.2024年3月8日,由多元解紛法治研究會參與,上海政法學院調解學院主辦,上海浦東聯合法律服務調解中心、上海長寧區尚寧法律調解服務中心承辦,和為貴金融調解中心、上海嘉定區律宏法律服務調解中心協辦的“商事調解理論與實務研討會”在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培訓基地隆重舉行,侯懷霞副會長主持開幕式。
2.2024年4月10日,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與上海仲裁委員會在上海國際仲裁會客廳外灘沙龍聯合主辦“合作開展商事糾紛一體化平臺建設工作推進會”圓桌討論會。本次圓桌討論以“需求導向下如何構建多元商事糾紛解決體系”為主題,蔣惠嶺副會長、侯懷霞副會長參加交流研討。侯懷霞副會長提出,當前商事調解的作用遠未充分發揮,應培育調解的文化土壤,充分發揮調解機制在訴源治理中的分流效果。蔣惠嶺副會長在點評環節以“四個理論、五個政策、六個問題”概括點評了本次議題。
3.2024年4月12日,“上海國際仲裁會客廳”第14期系列主題活動“新《公司法》——爭議解決所不能忽略的機變”活動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上海國際爭議解決中心主辦,同濟大學法學院、國浩律師事務所、上海國際仲裁中心商事仲裁研究中心支持主辦,近百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和律師參加。蔣惠嶺副會長出席并作主旨演講。
4.2024年4月21日,“新經濟周期與爭議解決新趨勢·2024律新社爭議解決論壇”在上海舉行,多元解紛法治研究會參與。來自全國各地的爭議解決領域專家學者、精英律師、知名企業法總、法律科技公司以及媒體代表等200余人參加了本次論壇,共同關注當前經濟周期下爭議解決領域的新趨勢及熱點問題。張巍副會長出席并致辭。
5.2024年5月8日,蔣惠嶺副會長應邀參加奉賢區人民法院“一站一室一基地”簽約揭牌儀式暨楓橋經驗與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融合與創新研討會,并作主旨發言。蔣惠嶺副會長的發言圍繞“社會治理共同體”概念展開,他指出,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的治理共同體格局之下,人民法庭未必事事都沖在前面,但法治的“保障”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即“適用規則,把握界限”“傳播法治,營造環境”“體察民情,反映民意”。
6.2024年5月20日,由上海國際商會、上海市企業聯合會、上海市外商投資協會、上海金融業聯合會、上海世界貿易中心協會、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上海國際仲裁中心)主辦,上海貿促國際商事調解中心承辦的“‘以和求同’——上海國際商事調解論壇暨上海貿促國際商事調解中心揭牌儀式”在錦江飯店小禮堂舉行,150余名專業人士參加了論壇,15000多人在線觀看了本次活動的直播。蔣惠嶺副會長應邀參加揭牌儀式,并作題為《融入商業文化的商事調解》的主旨發言。蔣惠嶺副會長在發言中指出,商事調解的屬性是一個基礎性的、重要的認識問題,他解讀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源配置的基本原則,并重點解釋了“在商言商”對商事調解制度建設的影響。
7.2024年5月31日,上海政法學院舉辦“前沿講壇”第55講學術講座,顧偉強會長應邀作“‘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重塑”的學術報告。張斌副會長作為嘉賓參與交流。講座由侯懷霞副會長主持。顧偉強會長結合《上海市促進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條例》出臺實施及其立法背景,對為什么要進行多元化解紛機制重塑、如何進行多元化解紛機制重塑提出了見解。
8.2024年6月6日,上海英國商會法律與合規委員會與北外灘多元商事調解中心及上海市企業法律顧問協會外資專委會共同合作舉辦“通往增長之路:通過商事調解優化跨國公司的商業環境”專題研討會。蔣惠嶺副會長應邀出席作主旨演講,并圍繞“關于商業調解作為關鍵手段助力跨國公司改善商業環境”的會議主題參與了圓桌討論。
9.2024年7月4日,侯懷霞副會長應邀出席在西北政法大學召開的“調解理論與實務研討會”并作大會交流發言。
10.2024年8月2日,第十二屆全國調解理論與實務研討會在安徽省池州市順利召開,多元解紛法治研究會參與,來自司法部、上海政法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西北政法大學、山東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東華大學、山東政法學院、浙江工商大學、遼寧大學、廣西民族大學等高校及實務部門的200余人參加了此次會議。本次研討會由上海政法學院主辦,中共池州市委宣傳部、池州市司法局、池州市律師協會、池州市破產管理人協會承辦,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訴源治理中心、上海市長寧區尚寧法律調解服務中心協辦,會議主題為“調解法治化、信息化與多元共治”。研討會由侯懷霞副會長主持。
11.2024年9月3日下午,由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上海國際仲裁中心)、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常設中國建設工程法律論壇和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共同主辦的“PPP語境下的爭議解決:聯合國貿法會的建議與中國的實踐”研討會在上海成功舉行。來自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司法行政部門、相關企業、爭議解決機構和律師事務所的專家學者200余人線下參加了研討會,線上參會人數達2.6萬人。蔣惠嶺副會長出席會議并就“PPP及建設工程案件中的商事調解制度”作了主題發言。他認為,我國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近年來取得了巨大成就,當前我國繼續應當加快商事調解立法進程,在商事領域普及和推廣商事調解,逐步擴大商事調解應用范圍,完善調解條款的表述,培育具有國際聲譽的調解組織,推出業務精良、能力超群的“明星商事調解員”,細化與訴訟和仲裁的對接機制,形成在商事活動以及在PPP中“知調解、用調解”的氛圍。
12.2024年10月18日,“知識產權糾紛調解理論與實務研討會”在上海虹橋聯合大廈召開。本次研討會由上海政法學院調解學院與上海長寧區尚寧法律調解服務中心主辦,上海創同律師事務所協辦,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和上海市長寧區司法局為指導單位,多元解紛法治研究會參與。侯懷霞副會長在開幕式上致辭并接受上海教育電視臺參訪。
13.2024年10月21日,黃浦區人民法院舉行了“國際商事爭議解決與區域發展新格局”主題論壇,與會嘉賓圍繞“國際商事多元解紛機制的實踐與優化”“國際商事訴訟的發展、挑戰與對策”展開了熱烈討論與分享。張巍副會長出席并圍繞“國際商事多元解紛的實踐與優化”主題作發言。
14.2024年11月1日上午,海南國際仲裁院采用“線下+線上”方式舉辦“國際商事調解”專題培訓,蔣惠嶺副會長作題為《商事調解的政策、理念和能力》的主題授課,從商事調解理論和實務方面對商事調解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和講解。
15.2024年11月8日,侯懷霞副會長應邀參加由湘潭大學法學部主辦的第三屆調解論壇,擔任第二分論壇主持人并作匯報交流。
16.2024年11月16日下午,由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和上海市法學會指導,上海市法學會多元解紛法治研究會和同濟大學法學院共同主辦的“調解工作體系與商事調解立法研討會暨上海市法學會多元解紛法治研究會2024年年會”在同濟大學成功舉辦。本次會議匯聚來自司法、學術和法律實務界的80余位嘉賓,圍繞上海調解工作體系建設和商事調解立法的創新與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會議取得圓滿成功。開幕式由上海市法學會多元解紛法治研究會會長顧偉強主持。受上海市法學會黨組書記、會長姜平委托,市法學會黨組成員、秘書長夏咸軍前來致辭。致辭強調,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在現代社會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上海在調解規范化、機制創新和能力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但仍需繼續發力,為法治中國建設注入強勁動力。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王光賢分享了上海法院推動“訴調對接”機制的探索經驗;上海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胡春健介紹了檢察機關在多元化解機制中的創新實踐;上海市司法局黨委委員、二級巡視員張祎總結了近年來調解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的重要成就。來自高等院校、司法機關、調解機構和律師事務所的多位嘉賓進行了報告和與談。同濟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上海市法學會多元解紛法治研究會副會長蔣惠嶺作總結評議。
17.2024年11月29日,中國快遞協會在滬舉行快遞業糾紛解決研討會,顧偉強會長出席并發表演講,介紹上海多元解紛的立法實踐和司法探索,闡述上海市法學會多元解紛法治研究會在這項工作中的思考和努力。
二、主要學術成果
(一)參與立法
依據市委政法委、市法學會要求,研究會承擔上海市司法局關于《上海市促進浦東新區商事調解規定(草案)》立法調研工作。研究會成立工作專班,組織各方力量,舉辦調研論證會,結合上海多元解紛實踐,形成《商事調解地方立法研究》調研報告,向上海市人大提出立法調研建議。
(二)課題研究
2024年3月起,按照市法學會姜平會長要求,我會積極參與2024年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課題競標、面標活動。課題中標后,在市法學會的組織下,顧偉強會長、蔣惠嶺副會長和研究會相關人員全程參與課題調研、寫作,為課題組圓滿完成任務作出了積極的努力。
侯懷霞副會長主持《半淞園街道居委會調委會規范化建設》課題,形成調研報告;主持《強化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和多元解紛,進一步完善基層治理體系》課題;主持《人民調解員培訓規范化系統化建設》課題,撰寫教材及調研報告。
(三)發表論文
1.蔣惠嶺(副會長):《論商事調解新理念與相應的改革對策》,載《中國法治》2024年第3期。
2.蔣惠嶺(副會長):《論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的司法屬性》,載《政法論叢》2024年第5期。
三、社會服務
1.推動行業建立調解組織。2024年12月19日,顧偉強會長前往上海快遞協會,與該協會領導交流研究上海快遞業糾份解決的路徑和方法,支持推動協會組建化解糾紛調解中心。
2.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2024年1月11日,上海市虹口北外灘多元商事調解中心揭牌成立。蔣惠嶺副會長出席并作主旨演講。他在主旨演講中指出,商事調解屬于公共治理和法律服務,是國家治理體系中的一個特殊分支,多種性質的解紛資源均可應用于商事糾紛解決,包括國家資源、社會資源、產業資源和市場資源。他認為,商事調解須尊重商事活動自身的規律,應當以行業自律管理為主,商事調解的國際化是其發展必然趨勢,應當與其他解紛機制有機銜接和良性互動。
3.開展國際業務合作。2024年6月18日上午,上海經貿商事調解中心與塞爾維亞工商會合作簽約儀式在滬舉行,張巍副會長出席活動。
4.加強對外交流。2024年8月28日下午,仲裁文化推廣月系列活動之《中國商事調解年度觀察(2024)》發布會在北京國際仲裁中心舉辦。張巍副會長在發布會上進行了點評,并與與會嘉賓一道圍繞中國商事調解概況、新出臺的商事調解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典型案例與熱點問題等進行了充分的交流探討,并對未來商事調解的發展與商事調解規則的完善進行了展望。
2024年10月14日,第二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仲裁調解周在琴澳國際法務集聚區開幕,蔣惠嶺副會長參加開幕式并致辭。他認為,三十年多來,中國的仲裁和調解制度取得了長足進步,同時也面臨著巨大挑戰。仲裁體制改革方興未艾,仲裁公信力亟待提升,調解文化正在得到升華和普及,新類型的調解機制豐富多樣,商事調解發展遇到許多新問題,而且糾紛解決法律服務的國際競爭十分激烈。橫琴國際商事調解中心愿意和有關方面密切合作,通過深入研討,為仲裁調解事業的發展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5.培育調解員隊伍。2024年6月29日,北外灘多元商事調解中心首屆首批調解員培訓及交流大會在同濟大學中法中心成功舉辦,蔣惠嶺副會長參與此次會議并以《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發展與展望》為主題進行主旨演講,為調解員們深入解析了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以及作為一名調解員應當確定的位置、方向、目標和標準,為調解員們描繪了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宏偉藍圖,提供了宏觀的視角和戰略思考。
四、自身建設
一是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根本遵循,堅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楓橋經驗”的指示精神,認真學習貫徹市法學會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暨十二屆理事會第二次(擴大)會議精神和姜平會長在研究會座談會上的講話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引領。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后,黨的工作小組成員采取多種形式認真學習,并聯系研究會實際,圍繞上海中心工作,更好履行職責使命。二是從貫徹《上海市促進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條例》中的難點堵點、訴源治理、糾紛化解、調解隊伍建設等方面入手開展研究,提供高質量研究成果,推進《條例》不斷落實。以市法學會交給的《上海完善調解工作體系研究》課題任務為抓手,組織人員,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優質高效完成課題任務,為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和打造“楓橋經驗”城市版貢獻智慧與力量。三是加強自身建設。按照市法學會《關于加強研究會建設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全面推進研究會政治建設、隊伍建設、制度建設和學風建設。定期召開研究會會長會議,研究部署工作,確保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落地。黨的工作小組成員率先垂范,帶頭理論武裝,帶頭學以致用,帶頭攻堅克難,以高質量主題教育成果推動研究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發揮研究會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增強黨的工作小組的政治功能、組織功能。
(來源:上海市法學會、東方法學)
《法學年鑒》專題統籌:秦前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