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117大廈的玻璃幕墻在風雨中斑駁十年后,一紙重啟公告讓它重新成為焦點。這座曾以596.5米高度劍指“中國第一高樓”的巨獸,計劃在2025年以“天津新地標”的身份重生。然而,它的命運軌跡恰似一面棱鏡,折射出中國摩天大樓狂飆時代的輝煌與暗影——當資本與虛榮共舞,鋼筋水泥堆砌的不僅是高度,更是一場吞噬城市的“饑餓游戲”。
01
潘蘇通的人生劇本,堪稱一場“地產版過山車”。2007年,這位靠卡拉OK顯示屏起家的香港富豪,以20.26億港元拿下天津西青區地塊時,或許正做著“再造一個香港中環”的春秋大夢。596.5米的高度設計,不僅瞄準了迪拜哈利法塔的全球第二高樓寶座,更暗藏野心:用一座集五星級酒店、超甲級寫字樓與云端餐廳于一體的“垂直城市”,重塑天津的商業版圖。
2008年破土動工的117大廈,初期進展堪稱神速——4年筑基、3年封頂,2015年結構封頂時,潘蘇通的身價隨著高銀地產股價飆升至1780億港元,躋身福布斯香港富豪榜第六位。但這場資本盛宴的崩塌速度,遠超摩天大樓的建造周期:十幾萬平方米的商業體量,實際預售面積不足5%;2015年5月,高銀地產與高銀金融股價單日蒸發1200億港元,潘蘇通的財富泡沫隨之破滅。
如今,這座“空中廢墟”內部銹跡斑斑的水管與脫落的玻璃幕墻,無聲訴說著資本的殘酷:封頂后的十年間,項目停滯在“玻璃幕墻安裝率不足30%”的尷尬境地,成為天津濱海新區最刺眼的“未完成時”。
02
117大廈的隕落,只是中國摩天大樓狂潮中的一朵浪花。2008-2018年,中國以“平均每周誕生一座200米以上高樓”的速度,將紐約、迪拜等傳統摩天都市遠遠甩在身后。上海中心大廈(632米)、深圳平安金融中心(599米)、北京中信大廈(528米)……這些鋼鐵巨獸的崛起,暗合著地方政府對“城市天際線”的病態追逐——樓高一度成為政績的硬指標,甚至三四線城市也加入這場荒誕競賽:九江規劃333米“江西第一高樓”,襄陽祭出498米“襄陽塔”藍圖,青島更放言挑戰700米極限。
但狂歡背后,是觸目驚心的爛尾數據:CTBUH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8月,中國200米以上摩天大樓達1153座,爛尾率卻超過5%;81座停工項目中,66座徹底淪為“水泥巨龍”。史玉柱的巨人大廈(爛尾28年)、昆明“南亞之門”(爛尾10年)、長沙“天空城市”(開工即叫停)……這些曾被寄予厚望的“地標”,最終化作城市肌理上的傷疤。
03
摩天大樓的吞噬力遠超想象。上海金茂大廈每日維護費高達100萬元,其中80%用于清洗0.8萬平方米玻璃幕墻——相當于兩臺擦窗機全年無休作業。迪拜哈利法塔夏季單日耗電3.6萬度,足夠點亮36萬個100瓦燈泡;紐約世貿中心遺址重建中,僅電梯系統維護成本就占運營支出的40%。這些數字揭示一個殘酷現實:摩天大樓的“造富神話”,實則是資本的“燒錢游戲”。
2001年“9·11”事件中,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的坍塌暴露了摩天大樓的致命軟肋:全球最高消防云梯僅達100米,超過此高度的樓層一旦起火,地面救援幾乎失效。中國《民用建筑消防設計規范》明確規定,超高層建筑需配備直升機停機坪,但國內僅15%的摩天大樓滿足此標準。2017年倫敦格倫費爾大廈火災,因外墻保溫材料易燃導致72人死亡,為中國摩天大樓的消防隱患敲響警鐘。
當資本熱潮退去,摩天大樓的空置率成為刺破虛榮的利刃。2023年,武漢寫字樓空置率高達37.4%,意味著四成辦公空間無人問津;北上廣深平均空置率16.8%,沈陽更以34.4%領跑全國。蘇州中南中心從729米削減至499米、武漢綠地中心從636米降至475米……這些“削足適履”的案例,暴露出摩天大樓與城市經濟承載力的嚴重錯配。
04
2021年,住建部、發改委一紙“限高令”為摩天大樓熱按下暫停鍵:中國超高層建筑限高500米,縣城住宅限高18層。這場政策轉向背后,是城市發展邏輯的根本性變革:
紐約帝國大廈年觀光收入超2億美元,上海中心大廈觀光廳年接待游客200萬人次——摩天大樓正從“資本圖騰”轉向“文旅IP”。
新加坡金沙酒店通過“垂直城市”設計,將商場、劇院、博物館融入建筑體;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采用“雙層呼吸幕墻”,能耗較傳統建筑降低30%。
住建部要求“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強制推行超高層建筑消防救援能力評估,倒逼城市告別“高度崇拜”。
05
天津117大廈的重啟,或許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它不再執著于“中國第一高樓”的虛名,而是轉向“智慧樓宇”“綠色建筑”的務實定位。這恰似中國城市發展的隱喻——從追求“刺破天際”的野蠻生長,轉向深耕“垂直城市”的精細運營。
那些沉睡的“水泥巨龍”,終將在理性與創新的手術刀下獲得新生:巨人大廈改造為立體停車場,昆明“南亞之門”變身文創園區,長沙“天空城市”地塊重新規劃為城市公園……當摩天大樓褪去資本與虛榮的外衣,回歸“服務城市、服務生活”的本質,那些曾被詬病的“空中廢墟”,或許能成為城市更新的最佳注腳。
摩天大樓的興衰史,本質上是一部人類挑戰重力與虛榮的寓言。當117大廈的玻璃幕墻再次映出天津灣的波光,它不僅是一座建筑的重生,更是一個時代的覺醒——真正的城市高度,從不在云端,而在腳踏實地的理性與克制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