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網絡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請知悉。
中國與巴基斯坦、朝鮮的關系常被外界視為“鐵桿兄弟”,但在戰機貿易領域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巴基斯坦空軍近年頻頻列裝中國殲-10C等先進戰機,朝鮮卻連一架中國產戰斗機都未獲得,為何有這種區別對待?
朝鮮連首付也沒有
巴基斯坦雖不算富裕,但2023年國防預算達3284億美元,2022年GDP突破4000億美元,具備購買殲-10C這類單價3500萬美元戰機的支付能力。
而朝鮮2023年GDP僅約2025億元人民幣,外匯儲備不足50億美元,連購買25架殲-10C所需的8.75億美元都難以承擔,更別提后續每年數百萬美元的維護費。
巴基斯坦還能通過沙特等盟友融資,朝鮮卻因國際制裁被隔絕于國際金融體系之外。中國軍貿遵循市場化原則,“親兄弟明算賬”的規則下,朝鮮連首付都掏不出。
現代戰機不是買來就能用的“家電”,需要配套的維護體系。巴基斯坦早在美國援助時期就建立了完善的后勤系統,能獨立完成梟龍戰機的組裝,甚至出口阿塞拜疆。
中國只需提供核心部件,巴方自己就能搞定機身生產和日常維護。反觀朝鮮,空軍仍在使用蘇聯時代的米格-29,地勤人員連數字化座艙都沒見過。殲-10C配備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先進航電系統,朝鮮技術人員連故障排查都無從下手。
有西方評估稱,朝鮮飛行員年均飛行時間僅15小時,不及巴方1/4,就算拿到先進戰機也只能“擺著看”。
聯合國的管控
聯合國安理會自2006年起對朝鮮實施武器禁運,中國作為常任理事國必須遵守決議。即便私下交易,一旦曝光將面臨國際輿論壓力。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雖與印度對峙,但未受武器禁運限制,中巴軍售合法合規。朝鮮近年頻繁試射導彈加劇局勢緊張,若此時向其出售戰機,無異于給半島“火藥桶”添柴,中國不愿為此承擔破壞地區穩定的罵名。
巴基斯坦對中國的價值肉眼可見,牽制印度60%兵力,減輕中印邊境壓力。印度采購法國陣風戰機后,巴方立即引進殲-10C抗衡,這種“即時反饋”的戰術價值讓中國愿意持續投入。
朝鮮雖與美韓對峙,但其核武器已形成威懾,常規軍力強弱對中方戰略影響有限。更何況朝鮮一旦獲得先進戰機,可能刺激美韓升級軍備,反而讓東北亞更不穩定。中國更傾向通過經濟援助維持朝鮮基本防御,而非軍事升級。
巴鐵已經中國化
中巴軍事合作歷經60年磨合,巴軍三軍裝備中國化率超70%,從59式坦克到殲-10C形成完整體系。
雙方聯合研制的梟龍戰機,巴方承擔50%研發費并自主組裝,這種深度綁定讓后續合作水到渠成。朝鮮長期依賴蘇聯裝備,體系兼容性差,2015年轉向求購俄羅斯蘇-35而非中國戰機,進一步凸顯其技術路徑依賴。中國若強行對朝軍售,相當于讓用慣“安卓系統”的用戶突然改用“蘋果生態”,磨合成本遠超戰機本身價格。
中國選擇巴基斯坦而非朝鮮,既是市場規律下的經濟選擇,也是大國責任的現實擔當——畢竟,沒人會借錢給還不起債的鄰居買跑車,更不會給愛玩火的伙伴遞火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