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打工人,被智能家電“背刺”了。買的時候補貼、活動一大堆,性價比高過普通家電,買回來才發現,一個個全是“吞金獸”——頻繁更換的耗材,標著它們真正的價格;要是心一橫做了全屋智能,光待機一天電費能跑12度,每月水費多出幾十元,積少成多的賬單讓打工人直呼“吃不消”。
更氣人的是,本以為智能家電買回來能解放雙手,可以躺在沙發上號令一屋子“電子牛馬”干活,體驗一把當老板的滋味。沒想到,互相甩鍋的智能系統、突破想象的故障方式,讓本就疲憊的打工生活雪上加霜。
伺候智能家電,有時候比伺候老板還難。
文 |徐晴
編輯 |辛野
運營 |小二郎
下班了,更累了
晚上9點,佛山打工人錢晨拖著沉重的身軀回到家,等待她的是兩場“惡戰”。第一戰,解救掃地機器人。
那是一款通體漆黑、扁圓形的機器人,價值5500多元。設置好程序,能把套內80多平方米的家掃一遍再拖一遍。她期待中的畫面是:下班回家,迎接她的是干凈、干燥的地面,細小的灰塵和毛發都被兢兢業業的掃地機器人收集、清除;躺在沙發上看著整潔的家,有種“翻身農奴把歌唱”的美。
▲沒有時間打掃衛生的打工人,選擇用掃地機器人代勞。圖 / 視覺中國
沒想到,買回家不到一個月,她就發現這款集掃地、拖地功能于一身的機器人,竟然不能沾太多水。佛山的雨季來得早,有天出門沒關窗戶,雨滲進來,機器人倒是積極,看到污漬就沖了上去,一通拖掃。結果回到基站,錢晨家就跳了閘。
以上畫面是斥資260元請上門的電工師傅幫著復盤的。那天晚上,錢晨回家開燈,沒反應,推了電閘也還是漆黑一片,趕緊找人來修。得知罪魁禍首大概率是機器人的時候,她感覺天塌了。
在那之后,伺候“掃地機器爹”的日子正式開始。每天出門前,錢晨得手動把地面的水擦干,再讓機器人慢慢清掃。回家后,她還要洗抹布、晾干,再裝回去。因為沒有提前預裝上下水管道,每過一周,錢晨還要手動傾倒機器人水箱里的臟水,“有多臭我就不說了,廁所都染成黑色”。錢晨心想,還不如讓我自己掃地呢。
就算細心到這個程度,意外還是時有發生。錢晨留長發,細細的頭發絲一圈圈地纏在機器人腳上,動不動就癱在原地,“只能等著人去解救”。廁所門口還有個坎,機器人10次有9次過不去,等錢晨回家發現時,它可憐巴巴地掛在門檻上,一看,電已經耗完。
家里等待她的第二戰,是天貓精靈和小愛同學權力的較量。
房子是去年初裝完的,10多件智能電器是兩個月內搬進來的。錢晨做足了功課,每樣家電都選補貼最多、性價比最高的,分別來自美的、海爾、小米等品牌。它們幾乎每位都自帶一個App,配套自己品牌的智能語音控制系統,問題就是互不兼容,家電們共處一室,卻被一堵堵看不見的墻分隔。
一天打開十幾個App不算個事兒。錢晨發現,只要不是競爭對手,一切都好說,美的、海爾、TCL的電器雖然對小米系統嚴防死守,但是愿意讓天貓精靈或者百度的小度接管。
群雄割據之下,錢晨的家里是這樣的:一個小米面板,統管全屋小米電器;小愛同學擁有三重分身,分別駐守兩個臥室和客廳;一個天貓精靈,常駐玄關。
▲錢晨家里,有兩個控制面板。圖 / 講述者提供
4月一過,佛山氣溫已經來到了30度以上,客廳里的兩臺風扇開始了角力。一個美的,一個小米,一個放在窗子附近,一個在餐桌附近,一個由天貓精靈掌管,一個聽小愛同學調配——都是風扇,卻歸不同部門管,像極了草臺班子的職場。
在解救完掃拖機器人之后,錢晨還要再來一場“最強大腦”考驗。有好幾次,她想喊美的的風扇,喊成了小愛同學,想開桌子邊的風扇,人走到了玄關。一通折騰下來,找語音助手的路,已經超過了肉身走到風扇邊,打開物理開關的路。
這幾年,全屋智能成了打工人裝修的熱門選擇,為“懶鬼”們營造出一個電子烏托邦:開鎖可以人臉識別,掃地有機器人幫助,開關燈說句話就行,上個廁所,馬桶蓋自動掀開,再自動加熱,保證屁股被暖暖地拖住。大家想的都是,下了班,別想讓我干一點活兒。
但這個行業還在發展,市面上的產品也良莠不齊,有時,智能家電反而會變成打工人的負累。
▲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吐槽智能家電。圖 / 網絡
在杭州,咪爸跟妻子是最早一批裝全屋智能的家庭,2020年就用上了十幾個智能電器,并接入了小米的中控系統。幾年下來,他發現最麻煩的是給電器以及控制器們換電池,類似各個房間的溫度計、智能門鎖和貓眼,用著用著,電池就沒電了。
這項工作看上去不難,抬個手的事兒,但加在一起就是一件大工程。電池型號不一,位置也分散在各個角落,想整個換一遍,幾個小時就沒了。為了增加這項工作的趣味性,他設置了一個特殊的家庭工作日,跟女兒一起采購安裝,“就當跟女兒一起玩了”。
即便如此,還是有犯懶的時候。主控App上,設備一個個離線變成灰色——有些智能電器,一旦沒電就失聯。從智能家電的保衛戰里,咪爸甚至品出了人生的況味:“人到中年,就是非必要的東西,一個個掉線。”
電費、水費、耗材費,
一個比一個貴
當打工人家里入駐了一批智能家電,人就不只是戰士,還是偵探。
去年5月裝修完之后,錢晨家里出現了一個懸案:到底是哪位選手這么費電?當時她還沒有正式搬進去,每周只去一趟,沒想到月底收到了200多度一個月的電費單。
200多萬的房價沒讓她皺眉,一個月100多元的電費讓她心疼不已。錢晨專門做了個實驗,把不常用的冰箱、洗碗機等電器都關掉,只留下智能開關和感應燈,沒想到,光是這些智能設備的待機電量,一天也有個3度電。那一瞬間,她覺得自己被智能家電“背刺”了。
▲智能設備待機時也會消耗一些電量,往往會被人忽略。圖 / 視覺中國
3度還不算最多的。海南的寶媽王靜,坐擁160平方米的大房子,裝了4臺壁掛新風機,一臺冰箱,一臺冰吧,一臺蒸烤箱,一臺洗碗機,一臺凈水器,一臺管線機,一個魚缸,一臺掃地機器人,一套洗烘套裝,兩臺智能馬桶和一臺燃氣熱水器。
這一屋子電器,帶來了便捷的生活體驗。王靜說,“打個比方,比如冬天,我坐上馬桶,燃氣熱水器開始加熱,上完廁所后我出來就能使用熱水,坐上馬桶兩分鐘,自動打開換氣,人離開后自動關閉換氣,人進入衛生間,燈光會自動亮起。”自從裝修完,她家里的物理開關都沒怎么按過。
唯一的代價就是,每天的待機消耗電量達到了12度。夏天天熱,開空調多的時候,一個月電費1000多元,冬天也要400多元,一年下來,光是電費就超過了5000元,比物業費還要貴。
智能家電不只費電,還有可能費水。在廣東,互聯網打工人翹翹頗為嚴謹地做了實驗,排查什么東西這么耗水。自從搬進新家,她家每月水費貴了20多元錢,多用了至少七八噸。
她從洗衣機、洗碗機開始排查,最后定位到了掃地機器人。觀察不同模式的工作流程之后,她懷疑,前陣子設置的“邊拖邊掃”模式得背這個鍋——在那個模式下,機器人掃完一小塊區域,會自動回到基站自己清潔一次,再出來掃一小塊——機器人比打工人更會摸魚,無形中也耗了更多水。最終,她把機器人換成了先掃后拖模式,耗水量這才降下來一些。
經此一役,掃地機器人也是不太敢用了。為了節水,翹翹決定讓機器人主要掃地,至于拖地,一周就兩次,自己來吧。這么算下來,機器人休息的時間比她長。
水電用得再多,一個月也就百十來塊,大頭花銷還在后頭。就像一個新出生的嬰兒需要一站配齊尿布、奶粉一樣,掃地機器人的入戶配套也相當豪華,包括主刷、塵袋、濾網、抹布、邊刷、清潔液等,每個配件更換的時間周期不一樣,大部分還都是耗材,要是一個月換一次,從官方買的配件就要花費上百塊。
▲即使是公認性價比較高的小米,每月更換耗材也要花費上百元。圖 / 電商平臺截圖
錢晨也買過掃地機器人的清潔液,好小一瓶,300毫升就要90多塊,用一個多月就到頭了,比人的洗發水還貴。她心疼錢,有時候懶得加清潔液,只能對清潔效果睜只眼閉只眼,“隨便擦擦算了”。
更昂貴的是空氣凈化器的濾芯和凈水器的濾片。咪爸當時買它們回家,是因為女兒出生了,“當時想著小孩子金貴”。用了兩年后想換濾芯,一打開平臺,原廠家生產的濾芯價格竟然超過了1000元。廚房的直飲水凈水器,濾芯也要800多元一套。現在,他的態度是“孩子也長大了,愛咋咋地吧”。
以為是一次性買斷,沒想到是分期付款。和耗材斗智斗勇的打工人,最終轉向了“平替”的懷抱。在一些非官方渠道,適配各個品牌掃地機器人的配件,只要30多元錢一套。一家專門做耗材的店鋪,全年賣了500多萬件。
但新問題又來了。錢晨買的掃地機器人,原廠家一直宣傳,只能用自己品牌的清潔液。具體有什么差別沒看出來,但要是用了非官方的,機器損壞了,原廠家可不包維修。
智能家電互相“甩鍋”,煩了
就像互聯網大廠往往不互聯一樣,智能家電們也各立山頭,很可能十幾個設備,對應十幾個App或者小程序,每個家電都組了自己的一套團隊。
錢晨算是選了個間接的辦法,讓百度和天貓充當和平使者,就是對人的記憶力要求高,得記住各自管轄哪里,萬一叫錯了,“想關掉天貓精靈的時候,它就會說一些廢話,導致家里很熱鬧”。
同一個系統里,智能音箱“同事”之間,有時候還會互相甩鍋。
每個智能音箱捕捉聲音的范圍有限,咪爸做了全屋智能,需要用到好幾個音箱。兩個廁所各有一個智能語音控制器,分別掌管浴霸、浴室燈、排氣扇;臥室和書房也有小愛同學,負責關燈、開燈。
▲很多人為了躺下后不起床關燈,會安裝智能系統。圖 / 電視劇《你是我的榮耀》
小愛同學經常集體響應,然后一個都不干活。“比如我讓小愛同學關客廳燈,臥室那個小愛一聽,這活兒我干不了,它說對不起我無法完成,但是客廳的小愛大概就說,已經有人理你了,我就不管了”——咪爸當年裝的智能語音控制系統是1.0版本,有智能“串聯”的漏洞。
不互聯的智能家電,差點造成家庭矛盾。
晚上,咪爸在臥室睡覺,愛人在書房加班。咪爸用一種中年人的沉痛口吻,描述了這個“年輕人體會不了的生活場景”,白天工作,顧小孩,等自己空閑下來,得抓緊時間玩手機,非要困到手機砸臉上,才能甘心睡覺。
這個時候,對著小愛同學說“關燈”是絕佳選擇,一句廢話都不用多說,“但凡多說一句,那個困勁兒就過去了”。說完之后,小愛同學把整個房間所有燈都關了,正在書房加班的愛人大喝一聲,罵了他一頓。得,這一晚上別想睡好了。
咪爸至今還在反思,當年裝全屋智能這個選擇對不對,“搞不好就是得不償失”。
事實上,品牌之間不互通是個行業問題。家電從業者林春自己也是智能家電的消費者,深受困擾。她跟公司的研發和集團高層都反饋過,能不能做個嘗試,讓系統互通,得到的回復很直接,不能,“(同事)他們有自己戰略上的考量,跟當下的商業背景格局有關”。尤其是小米的系統,遭到多個大品牌的嚴防死守。
作為業內人,她也發現,家電企業常常用渠道來劃分產品形態。假如是線下下沉市場渠道,產品主打低價和性價比,直擊消費者痛點,甚至可能“閹割掉一些功能,保持最基礎的價格”;但如果是客單價比較高的線上電商渠道,企業評估的用戶畫像,是有品質追求和消費能力,智能功能會作為標配配置在產品上,能加的都加上。
于是,市面上逐漸出現了一些奇怪的智能家電。說它們不智能吧,又頗會整一些花活兒,說它們智能吧,實在是有些沒必要。
翹翹家的智能馬桶,幾個按鍵組合出了十幾種功能,比如殺菌、消毒、除臭,以及多種花式沖水模式。她和家人對馬桶的需求,頂多就是掀蓋和沖水,那么多功能是服務排泄物嗎?她到現在也沒用過其他功能。
錢晨家的洗碗機,有時候跟掃地機器人一樣難伺候。使用前,要把盤子、碗上的殘渣擦掉,先沖洗一遍,再按順序疊進洗碗機,再給它3個小時讓它慢悠悠地工作。有時候急著出門,沒來得及驗收成果,回家一看,還是沒完全洗干凈,一些頑固污漬風干了粘在盤子上,還得自己再洗一遍。
擅長“摸魚”的洗碗機,是可以聯網的。錢晨研究半天才發現,可以在人沒回家的時候,讓洗碗機先通通風。這就算了,但她反問我,你能理解冰箱為什么需要聯網嗎?
有一天,她打開App仔細研究了一下。原來,可以把放進冰箱的食物手動錄入App里,記錄日期和保質期,系統會提醒她什么時候吃,什么時候扔。這簡直像是定了個鬧鐘喊她起來,告訴她記得定明早的鬧鐘,“我要是有這個精力,早把它們吃掉了”。這位打工人沒想到,回家還要再干一份倉庫保管員的工作。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網友很是不解,到底是誰在廚房對著冰箱面板刷短視頻?這個應用場景多少也有些玄幻。不過目前看來,智能家電還在秉持著互聯網早期拓荒的精神,沒有需求,也要創造需求,雖然創造出來的功能,大部分都可以被歸類為雞肋。
▲老人小孩都喜歡的大屏冰箱。圖 / 網絡
智能家電壞了,打工人麻了
傳統的家電壞了,可能被黑心師傅坑了收高價,但好歹找得到壞的原因,也能夠修好。但智能家電壞了,原因可能五花八門。
翹翹家裝了智能門鎖,可以指紋解鎖、靜脈解鎖、密碼解鎖,但不知道是八字不合,還是別的什么原因,翹翹本人用指紋解鎖,成功率很低,手變著方向按,身體扭成麻花了,還是識別不了。
▲圖 / 電視劇《我的后半生》
翹翹的愛人指紋很淺,也不行,時不時就解鎖失敗。兩個人只好用密碼解鎖。最神奇的是翹翹爸爸,上了年紀記不住密碼,指紋解鎖也失靈,但可以靜脈解鎖。同在一個屋檐下,大家各憑本事回家。
有不好用的,還有直接壞了的。智能馬桶沖水失調,小沖只出一點水,馬桶里但凡有點固體都沖不下去,得換大沖,水費蹭蹭漲。智能語音控制的馬桶蓋不靈敏,下了指令,翻不上去,得手動翻。有時候,智能馬桶蓋比普通馬桶蓋更犟,吃勁兒不說了,很有主見,有時候人把它強行翻上去,又下不來了。
尤其是剛裝修完的家,智能家電高低都得磨合一下。
灶臺和抽油煙機,翹翹沒想買帶智能功能的,但她挑中的款,多多少少都帶一點“智商”。這臺抽油煙機可以感應式抽風,本來針對的痛點是做飯時手上有油,摸按鈕時不方便,機智的設計師把它設定成,只要伸手在附近揮兩下,就能自動抽風。雖然,這個動作宛如給了抽油煙機兩個大耳刮子。
不知道怎么回事,有天中午,人壓根沒靠近,抽油煙機自己就開始抽風,十分靈異。翹翹找來了官方的師傅檢修,師傅問,是不是開了自動抽風模式,翹翹一臉懵,沒有按過這個按鈕,甚至壞之前,都沒怎么注意到。師傅又看了看,下了結論,確實按過,只是按了之后,標識燈沒亮。
里里外外檢查一遍,師傅也不知道怎么修,最后只能把中間的主控板整體換一個。
翹翹是個注重睡眠質量的打工人,在智能窗簾上很愿意花錢,拿10米長的客廳窗簾滑動軌道看,不算窗簾布,造價就接近2000元。只不過第一次用,這個窗簾就出了狀況,閉合時傳感器感應不到,一直發出“嘎嘎”的響聲。有時拉到一半,窗簾卡住,再也拉不上,人也不敢使勁兒,生怕拉壞了。
▲不少年輕人裝修時種草了智能窗簾,實際用起來卻頗為頭疼。圖 / 視覺中國
廣州的不少住宅樓間距很近,不拉窗簾,一覽無遺,大半夜的沒辦法,翹翹只能把維修師傅立刻喊過來,偷感很重地在家里挪動,“打完工回到家,本來是想美美睡一覺,突然咔咔響,都想把它拆了”。
后來,來了三撥人,每次都是不同的師傅,一個來自經銷商團隊,一個是品牌外包的師傅,一個是官方維修師傅。前兩次不知道修了哪里,短暫地好了,很快又復發,第三次連滑軌都全部更換,依然沒能阻止感應器的異響。
第三位官方維修師傅手足無措,看起來也是新手,翹翹聽到他給自己的同事打電話,“要怎么處理這個情況啊?”
打工人們本以為,智能家電買回來能解放雙手,可以躺在沙發上號令一屋子“電子牛馬”干活,體驗一把當老板的滋味。但互相甩鍋的智能系統、突破想象的故障方式,卻讓本就疲憊的生活雪上加霜。用上智能家電,打工人更累了,也更窮了。
直到今天,翹翹主臥的窗簾還在嘎吱響,實在來氣,她把電拔了。當年裝修,偷了個懶,次臥沒做智能,只是普通的手拉窗簾。她抱著被子去次臥,終于睡了個好覺。閉眼之前,翹翹仿佛坐在汽車里懷念馬車的現代人:最簡單的功能,原來最好用。
(文中講述者均為化名。)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