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戰爭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鮮為人知卻又驚心動魄的故事。其中,志愿軍 150 師入朝后,韓軍名將白善燁得知師長是自己老上級,便連夜撤軍逃走這一事件,充滿了戲劇性與傳奇色彩,從側面反映出了當時戰爭局勢的復雜多變以及志愿軍的強大威懾力。
白善燁:復雜多面的韓軍將領
白善燁,這位在韓國軍事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人物,其經歷可謂跌宕起伏。1920 年,白善燁出生于朝鮮半島。彼時,朝鮮正處于日本的殖民統治之下,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白善燁的家庭也未能幸免,在日軍和偽軍的欺壓下,生活異常艱辛。7 歲那年,他的父親不幸去世,母親帶著他們艱難求生,甚至一度差點全家跳江自殺。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見識過日軍暴行、深受其害的白善燁,不僅沒有奮起反抗,反而為了榮華富貴,主動投靠了日本人。
他拋掉父母給的姓氏,起了一個日本名字 “白川義則”,而這個名字正是日軍關東軍司令官的名字,其對日軍的阿諛奉承之意不言而喻。在為日軍效力期間,白善燁積極鎮壓抗日運動,捕殺抗日人士,雙手沾滿了同胞的鮮血,成為了朝鮮人口中的 “朝奸”。
二戰結束后,命運的齒輪似乎又轉到了白善燁這邊。在一次押送途中,他碰到了一位朝鮮族紅軍翻譯。這位翻譯見白善燁是同胞,卻不知其作惡多端,心生憐憫,提醒他趕快逃命。就這樣,這個為日本人賣命的走狗,搖身一變成了朝鮮臨時政府的官員,實在是莫大的諷刺。
后來,隨著朝鮮半島局勢的變化,白善燁投身韓國軍隊。由于他在一些軍事行動中的表現,逐漸成為韓軍的標桿式人物,“韓軍名將”“韓軍戰神” 的稱呼開始流傳開來。
他曾擔任韓軍主力師師長等重要職務,在朝鮮戰爭初期,其率領的部隊也取得了一些進展,一路勢如破竹。但實際上,這很大程度上是沾了美軍的光,依靠美軍強大的裝備和火力支持,才得以如此。
王家善:心懷大義的將領
與白善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王家善。王家善早年曾委身偽軍,但他內心深處無一日不思抗日,一直心懷大義。在復雜的局勢中,他默默等待著能夠為國家和民族貢獻力量的機會。
在國內解放戰爭時期,王家善所率部隊經歷了諸多波折。當時,他身為獨立團師長,卻要受制于新六軍第 14 師副師長,而對方僅僅是個少將,這種不合理的安排讓王家善心中多有不滿。后來,王家善率部起義,加入了正義的陣營。
隨著朝鮮戰爭的爆發,王家善所在的部隊也參與到了抗美援朝的戰斗序列中。他率領的 150 師作為志愿軍的一部分,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為保家衛國、抗擊侵略者貢獻自己的力量。
情報引發的恐慌:白善燁得知 “老上級” 入朝
朝鮮戰爭初期,戰局瞬息萬變。在一次戰斗中,白善燁的部隊抓獲了一名志愿軍戰俘。在審訊過程中,戰俘透露了一個令白善燁心驚膽戰的情報:志愿軍 150 師的師長,竟是他白善燁的老上級。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實際上當時負責對付白善燁的主要是 39 軍,但戰俘提供的情報不夠準確,讓白善燁誤以為遇到了老長官王家善的部隊。白善燁深知王家善的軍事才能以及其率領部隊的戰斗力。
在他心中,王家善是一位極為厲害的人物,自己當年在其手下時,對其指揮能力就十分欽佩。如今得知老上級率部入朝,白善燁大呼情況不妙。
在白善燁看來,自己雖然號稱 “韓軍名將”,但部隊的真實戰斗力他自己心知肚明。所謂的王牌之師,不過是在美軍的庇護下狐假虎威罷了。如果真的與老上級的部隊正面交鋒,自己的部隊很可能不堪一擊。
于是,驚慌失措的白善燁急忙忙地連夜率領部隊撤退,甚至把陣地都交給了美軍防守,全然不顧美軍的想法和計劃。
誤打誤撞的 “幸運”:白善燁逃過一劫
白善燁帶著韓 1 師撤出陣地,原本被他視為 “死亡之地” 的地方,卻在之后成為了美騎 1 師第 8 團的噩夢。當時,39 軍早就對云山地區形成了三面包圍之勢,只等一聲令下,就將對駐守此地的敵軍發起致命一擊。
白善燁的韓 1 師跑得快,只損失了第 15 團的部分兵力,成功逃脫。而接替他們防守的美騎 1 師第 8 團,卻陷入了志愿軍的重重包圍之中。
美騎 1 師雖然憑借強大的火力拼死抵抗,但志愿軍戰士們英勇無畏,憑借頑強的戰斗意志和出色的戰術,與敵人展開殊死搏斗。經過激烈的戰斗,美騎 1 師第 8 團大部被志愿軍殲滅,該師損失慘重。
對于白善燁臨陣脫逃,把陣地丟給美軍的行為,美軍高層非常生氣。但白善燁之前已經提醒過他們此地危險,美軍自己不聽,此時也拿白善燁沒有辦法。
這次戰斗讓白善燁心驚膽戰,也讓他更加堅定了不和志愿軍正面交鋒的想法。在此后的朝鮮戰場上,白善燁多次化身 “白跑跑”。在第二次戰役里,他故技重施,再次因為跑得快逃過一劫。
到了第三次戰役,白善燁以為韓 1 師久經戰陣,自己也有了一定實力,便準備依靠堅固的陣地和志愿軍一決雌雄。然而,志愿軍的強大攻勢讓他的幻想瞬間破滅,一夜之間陣地就被志愿軍突破。
這讓白善燁徹底崩潰,甚至大喊著要死在陣地上,最后還是美國顧問強行把他拖走,才救了他一命。
戰后兩人的不同結局
朝鮮戰爭結束后,白善燁和王家善這兩位曾經有著復雜關聯的將領,迎來了截然不同的結局。
白善燁在戰后歷任陸軍參謀總長、聯合參謀本部總長等職,看似風光無限。但隨著李承晚倒臺,他也逐漸失勢,開始擔任閑職。
更重要的是,他過去為日本侵略者賣命的舊賬被翻了出來。2009 年,他被列入韓國政府公布的親日 “韓奸” 名單中,曾經的 “榮耀” 瞬間化為烏有,可謂是報應不爽。
而王家善在率部參加抗美援朝后,歸國后歷任要職,先后擔任東北軍區黑龍江軍事部副部長,熱河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等職。1955 年轉業到地方后,王家善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繼續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1979 年 1 月 23 日,王家善在北京逝世,享年 75 歲,他的一生充滿了正義與擔當,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回顧這段歷史,志愿軍 150 師入朝作戰以及白善燁得知師長是老上級后連夜撤軍的事件,不僅展現了戰爭中的戲劇性,更凸顯了志愿軍強大的戰斗力和威懾力。志愿軍戰士們憑借著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和卓越的軍事才能,讓敵人聞風喪膽。
同時,這也讓我們看到了不同立場的將領在歷史洪流中的不同選擇和最終歸宿,值得我們深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