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地大,武漢我家
但凡假期,但凡是出了門的武漢人,都被“哪里都是人”的畫面所震驚,長江大橋上人頭攢動,想測試“走大橋會不會分手”的情侶,發(fā)現(xiàn)他們走都走不動……
前些天,攜程發(fā)布一份總結報告,武漢位列假期前十大熱門城市。同樣,美團旅行總結的假期國內(nèi)十大旅游目的地,武漢排城市第三位。
很多外地網(wǎng)友離漢后在社媒上發(fā)表百字小作文表達眷戀,最夸張的一條是:“武漢讓我有了戒斷反應。”
武漢人震驚,武漢人尊重,武漢人不語。武漢這座城市,怎么就從二十年前的“大縣城”變成了如今人見人愛的旅游目的地?
你還記得“大縣城”嗎?
還記得的朋友,暴露年齡了吧。
往事不要再提。“大縣城”如今一去不復返,回頭二十年前,卻是武漢揮之不去的尷尬綽號。
難以想象,那時候,整個城市的輪廓樣貌,相當程度還停留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一波建設后,還在吃“武字頭”的老本。武漢人津津樂道的第一排面,甚至還是十年前(1995)就已灰飛煙滅的武漢展覽館(中蘇友好宮)。就連今天爆火的漢口歷史風貌區(qū),當時也還只有高頭,冇得底下:六渡橋江漢路逛了又逛,三陽路以下不像糧食。
甩掉“大縣城”的帽子,贏回“大武漢”的本名,需要快,需要上軌道。
“你坐了輕軌冇?”2005年,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低調(diào)地以“輕軌”的名義試運營。就像十年前長江二橋通車一樣,三鎮(zhèn)街坊爭先恐后來體驗,“從宗關坐到黃浦路只需要20分鐘,比坐公交快三倍!”
當時坐在列車上駛過半空的武漢人都發(fā)現(xiàn)了,改變來得太快,窗外,從鐵路沿線棚戶區(qū)變身而來的京漢大道,甚至還沒來得及收拾好街面,就像一個沖出門去接offer的應屆生,邊跑邊打領帶邊抓住命運的邀請函。
速度與激情成了之后十多年里的主線劇情,“滿城挖”的說法不脛而走,“大縣城”不見蹤影,大工地晝夜兼程,到處修路堵車。武漢人對此情此景的經(jīng)典“抱怨”頗值得玩味:
“早點搞曉得幾好~”
言下之意,搞晚了,搞快點!
九年后的2014年,英國BBC推出一部紀錄片,片中稱武漢在過去五年投入2000億英鎊(約兩萬億元人民幣)用于城建,這家老牌西方媒體,對武漢城建的速度與激情,提出了質(zhì)疑。
這回BBC真的搞左了。那年9月,一周內(nèi)80余萬武漢市民參與投票,41%的人選擇“武漢,每天不一樣”作為城市口號。可以說,“補課”式的城建背后,是武漢人奮起直追的急切。
長江日報也在頭版回應BBC:最近幾年是武漢城建高峰期,2014年武漢全年城建投資要突破1500億元。
意思是我們就是要搞城建,而且花不了你說的那多錢,BBC你莫跟我們開國際玩笑。
其實BBC沒有注意到,在地鐵+摩天樓上天入地的基建狂魔路線之外,“武漢每天不一樣”還另有一種動靜不那么大的搞法,也搞得風生水起。
地鐵1號線通車同年,港企瑞安拿下鄰近黃浦路站的永清街片區(qū),開啟了當年武漢最大的舊城更新項目。
瑞安請來上海新天地的設計師本杰明·伍德,這位美國大叔站在舊日租界的老棚區(qū),看見了未來的樣子。武漢人還不曉得,老漢口的“底下”就要起來了。
不遠處,漢口江灘三期也在2005年建成開放,黑汗水流的碼頭喧囂自此徹底遠離漢口主城區(qū),全民休閑的江灘生活接掌長江岸線。“克不克江邊玩水?”新增的親水平臺和體育場將江灘總長擴展至6.26公里,二橋蘆葦蕩成為打卡勝地。
兩年后,說好的“新天地”如約而至:武漢天地開街。
十二棟老洋房士別三日,兩百棵梧桐樹春風依舊,建筑上舊時代留下的“牛奶廠”字樣,穿透積塵露出崢嶸,像是要透露一點新的精神。
那時武漢沒幾個人知道什么叫“開放街區(qū)式商業(yè)”,但能感受到,在這里逛街好像跟逛江漢路不太一樣。
表哥當時在二中讀書,課余活動就是逛天地。他帶我去牙買加藍喝了第一杯需要選豆子的咖啡。后來,星巴克臻選、伊莉維爾也來了,我們嘗遍咖啡和甜品。那個時候還不流行“松弛感”這個詞,但我已經(jīng)懂得吃飯要選外擺座位才吐泰,陽光透過老梧桐灑下來,打量著新的生活。
過年的時候大人討論房價,“早曉得就不賣永清街的老房子了咧!”2010年御江苑三期推出臨江豪宅,從此后,“我屋里住天地旁邊”成了一句“懂的都懂”的武漢話。
有點晃神,這才短短幾年,老漢口城市地理改寫,底下真的起來了。
轉眼間表哥中學畢業(yè)跑國外念大學,放假回來逛天地,坐在世界音樂節(jié)的現(xiàn)場,聽恒哈圖樂隊呼麥《Prayer》,他說這里“小資程度已經(jīng)超過倫敦covent garden,精致程度超洛杉磯santa monica三街”。從前約在“天地見”的表哥,這回有了“見天地”的眼界。
城市變化大變化快,但這不等于會一點記憶也留不住。天地的出現(xiàn),讓情懷得以安放,讓“變化”本身變得可以擁抱。
|| 武漢馬拉松
2016年,武漢馬拉松頒獎儀式,肯尼亞選手Maiyo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喊出了“武漢,每天不一樣”,全場大笑。
到這時,“武漢每天不一樣”慢慢從一句憋著勁兒的口號,化作一個會心的梗。輕舟正過萬重山,武漢人漸漸有了一些底氣和從容,那幾年大拆大建的甘苦,已經(jīng)可以拿來開開玩笑了。
那也是武漢第一回舉辦城市馬拉松,客人和東道主們都蠻激動。比賽進行到長江大橋上的時候,好多武漢本地選手停在橋上自拍,“赫我,我還是第一回走上大橋的中間。”
讓武漢人期盼的,不知不覺間從地鐵、隧道、大橋、摩天樓一點點變成馬拉松、綠道、國際直航……
住武漢天地的劉飛虎在這一年組建了“天地跑團”,他組織附近住戶每天一起在江灘長跑,備戰(zhàn)漢馬。這時天地周邊生態(tài)變幻,壹方南館營業(yè),華中首個百麗宮影城、K歌之王等來了。
“去天地看電影唱歌吧。”畢業(yè)那天,我跟室友在青石玖宮吃了火鍋,在K歌之王唱了通宵。“等我工作了,肯定會坐在這個星巴克敲鍵盤,先談它幾個‘小目標’。”
|| 知音號
2017年,武漢長江主軸規(guī)劃發(fā)布,長江忽然變成無法忽視的存在。晚上的江面成了絢麗多彩的超級寬銀幕,江面上的移動舞臺知音號開出了第一趟航班。
直播如火如荼的年代,第一屆斗魚嘉年華在漢口江灘舉辦。我的宅男朋友從深圳來到武漢,舉起馮提莫的燈牌尖叫。回去之后他就給斗魚投了簡歷,“我要來武漢。”
|| 小米武漢總部
斗魚總部所在的光谷,在這一年接連迎來小米科技、金山軟件、順為資本第二總部進駐。瑞安旗下的光谷創(chuàng)新天地同年開工。一些畢業(yè)時離開武漢的同學陸陸續(xù)續(xù)回歸,有人把“武漢光谷,世界光谷”掛在嘴邊,我笑他們吹牛,人家卻說自己是認真的。
兩年后,小米武漢總部開園,附近的省奧體中心體育館正在為軍運會做準備,整個武漢煥然一新。武漢天地街區(qū)各國旗幟飄揚迎客,壹方北館以100%出租率盛大開業(yè),“天地見”的半徑越來越大。
2020年,藝術家李郁、劉波在武漢美術館的外墻上完成作品《地圖》,靈感來自谷歌地圖上的紅色地圖釘,但武漢人更愛稱它為“紅氣球”。
氣球出現(xiàn)不到一個月就火了,是那種人見人愛的火,每次路過南京路,總有人站在氣球下擺著pose。
全國游客跑來武漢看長江燈光秀,黃鶴樓也順勢推出了夜游。白天紅氣球,晚上黃鶴樓,說好春暖花開來武漢的人,真的都來了。
|| 地鐵5號線的爆火黃鶴樓機位
應該就是這一年開始,武漢被游客搞得“受寵若驚”。“大縣城”的外號好像很多年沒有再聽到,取而代之的一個又一個新晉打卡地。一些武漢土著完全沒想到的地方,被“特種兵”們一步步citywalk成了景點。
巴公房子人滿為患,單洞花市客流多到爆單。2021年,地鐵5號線開通運營,還實現(xiàn)了無人駕駛,但沒想到,最后出圈的是地鐵出口正對黃鶴樓的紅墻。
黃鶴樓下武昌古城,瑞安聯(lián)手武漢城建集團,在武昌灣百年船廠舊址啟動武漢長江天地項目,這一次,精致的風吹到了長江右岸。
|| 瑞安企業(yè)天地1號
2022年,我最好的朋友ingrid從上海回歸武漢工作,她說新公司的地址在企業(yè)天地1號,“就是天地那個最高的樓。”這個地道武漢伢,照著“特種兵”攻略,帶我去天地附近的山海關路過早。
吃一碗雙黃牛肉面竟然要排隊半小時?那時我才后知后覺,哦,我們武漢已經(jīng)是個旅游城市了啊?
到了今年年頭,官方統(tǒng)計年鑒顯示,2024年,武漢市全年接待游客人數(shù)33345.50萬人次,增長62.4%,旅游總收入3769.85 億元,增長69.5%。
作為湖北省會,這時的武漢義不容辭,明確把“建設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便簽條摁在了小黑板上。
從第一條軌道交通到今天,武漢已經(jīng)開通了十二條地鐵線路。關于地鐵,武漢人也好,來武漢的游客也好,關注重點早已不是二十年前的“什么時候開下一條線”,而是一些細節(jié)。
黃浦路地鐵站里畫有兩個小人握手的會合點在網(wǎng)上就有好多粉絲。而隨著越來越多人來到武漢,武漢地鐵1號線竟被稱為小眾景點,登上攻略里“蠻好出片”的寶座。
“坐1號線,三月能追上櫻花,七月能夠到梧桐,陽光好的時候會覺得自己身處動漫里。”
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的感受能被全國各地來玩的人共情到。
武漢人總覺得刻意討好游客沒意思,恰好游客最喜歡的也是武漢人真實的生活。
在板凳上過早的山海關路,比武康大樓更早建成的巴公房子,卡點搶都不一定搶得到的省博文創(chuàng),以及最近霸屏的“蒜鳥”,都帶著雙向奔赴的體質(zhì)。
走過2005~2025二十年蛻變,武漢天地越來越寬闊,眺望未來,新的圖景正在浮現(xiàn)。
外地朋友來武漢我還是會先帶他們?nèi)ヌ斓亍I胶jP的過早,江邊上的洋房,隨處大小坐的外擺,江風和酒吧,天地裝下了二十年來的武漢風華,精致又親切,豐厚又純粹。
離開天地八年的伊莉維爾,今年回來了,忙著跟游客搶票的表哥說五一要回武漢憶當年。
|| 武漢長江天地展示中心
就在這次五一假期,武漢天地推出高達華中首展,巨大“蒜鳥”空降潮玩街區(qū),十幾家新店開門迎客,助力夜經(jīng)濟與文化消費“雙增長”。
前兩天,湖北召開全省文化旅游發(fā)展大會,提出要加快建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作為省會城市,武漢當仁不讓。引領風氣之先,瑞安責無旁貸。
武漢長江天地一期住宅交付,為濱江夜游與文化演藝增添新坐標。
光谷創(chuàng)新天地9月開街,成為科技與商業(yè)融合的創(chuàng)新高地。
4月28日,兩江四岸燈光秀將以璀璨光影致敬城市發(fā)展,武漢天地住宅最后一期收官之作計劃于2025年四季度開盤銷售。
又是一年五月,瑞安武漢二十歲風華正茂,與城市同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