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等教育版圖中,地方院校占據絕對主體。教育部最新數據顯示,在全國2868所普通高校中,95.9%屬于地方院校。這種分布格局決定了高校專業設置必須回答一個關鍵命題:培養的人才是否契合地方發展需要?
專業錯配之痛:當教育遇上就業寒冬
翻開陜西省2023年高校就業質量報告,部分專業的“零就業”現象觸目驚心。某高校的“傳統工藝設計”專業連續三年就業率不足20%,另一個“國際商務”專業畢業生對口就業率僅為15%。這些專業因定位模糊、與產業需求脫節,正將畢業生推向“畢業即失業”的困境。
這種現象并非個案。在東部某制造業大省,多所高校仍在大量開設“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而當地紡織業已向東南亞轉移多年;西部某資源型省份的高校,“礦物加工工程”專業招生規模不減,但相關企業用人需求已萎縮60%。
圖源:陜西省普通高校2023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改革進行時:五省市試點經驗將全國推廣
教育部最新動作釋放強烈信號:2024年指導黑龍江、浙江等5省市開展專業匹配度試點,打造172個跨校專業集群。這場改革已進入快車道——今年4月,多部門在南京專題研討《學科專業調整優化行動方案》,預示著試點經驗即將推向全國。
以浙江省為例,該省建立了“專業設置預警系統”,實時監測各專業就業市場供需比。當某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兩年低于60%,將啟動專業調整程序。2023年,該省已有12個專業被列入“紅牌專業”名單。
特設專業成為改革風向標。2024年全國新增1232個特設專業點,呈現兩大特征:
學科分布:工科占比58.2%,管理、經濟類緊隨其后
地域布局:山東以125個新增專業領跑,河南、江蘇等經濟大省密集布局
地方實踐:專業設置上演“特色突圍”
山東的“十強產業”戰略催生新專業:臨沂大學等校開設金融科技、跨境電商等專業;康復大學聚焦醫養健康產業,新增神經科學等3個特色專業。值得注意的是,山東省教育廳建立了“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匹配度指數”,將高校專業調整與財政撥款掛鉤。
陜西搶占低空經濟制高點:西工大新增“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與北京、廣東等地高校同步布局這一國家特控專業。該省還成立了“低空經濟產業學院”,由高校、航空企業和政府三方共建,實現“入學即入職”的培養模式。
四川在“雙碳”賽道發力:川大首創“生物質技術與工程”專業,既服務傳統產業升級,又培育新興業態。該專業采用“雙導師制”,每位學生都配備學術導師和企業導師,確保培養方案緊貼產業需求。
精準匹配,三方共贏
專業設置和區域發展精準匹配,是為了實現地方、高校、人才三方共贏。據統計,2024年度共有658所高校新增特設專業,其中,北京交通大學新增11個,為全國最多,且均為國家戰略發展急需領域專業或交叉學科領域創新性專業。位于山東的臨沂大學和山東女子學院新增8個特設專業,新增數并列地方高校首位。
作為“山東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首批支持單位,臨沂大學緊密跟蹤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趨勢,形成了現代商貿物流、新一代信息技術等9個應用型專業群,包含59個專業,占在招專業總數的71.9%,2024年度新增的8個特設專業中也有7個是新興專業;學校與臨沂市聯合成立山東省首個碳中和學院,服務地方產業升級需求;近幾年畢業生留“臨”率超30%,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總體滿意度和工作勝任度均超過97%,為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臨大貢獻”。
2012年在全校層面啟動本科專業評價工作,2019年一口氣關停33個適用性不高、辦學能力不強、招生就業不好的專業——作為江西唯一的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南昌大學深知,地方高校資源有限,只有“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要打造“人才贛軍”,南昌大學始終沖在全省高校最前列。近年來,學校重構學科專業布局,建立學科動態調整機制,比如經濟管理學院如今只保留5個本科專業,個個都是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學科資源得以更好匯集。
如何做到精準匹配?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與區域發展的匹配工作上已經先行一步,或許能為本科院校提供參考。在廣東揭陽,揭陽職業技術學院圍繞產業辦專業,重視專業設置與揭陽重點產業無縫對接。2022年度,學校的專業布局與揭陽市的重點產業需求完全吻合,實現了專業設置與揭陽市重點產業100%匹配。
圖源:揭陽職業技術學院《2022年專業設置與區域重點產業匹配度分析報告》
除了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關鍵是在地方和學校兩個層面下功夫。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黃輝指出,各地首先要梳理建立本區域的重點緊缺專業、改造升級專業、限制撤銷專業“三張清單”,以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倒逼專業升級改造、加快淘汰落后過剩專業;學校方面,則需結合自身定位、立足產業需求,以專業結構優化為核心,集中資源培育特色優勢專業,筑牢高質量發展的專業基礎。
“學科跟著產業走,專業圍著需求轉”,已成為一批高校專業調整的行動指南。不過,提升匹配度只是第一步,專業結構優化后,更關鍵的是專業內涵建設,新瓶裝舊酒讓“天坑”專業“套殼”招生只能是自欺欺人。
(來源:掌上高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