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88年,河南省??h,月色籠罩著大地,臨近十五的月光,朦朦朧朧,照在一處不大不小的院落里。
小院的木門‘吱呀’一聲被人推開了,一身布滿塵土的土布衣服、頭發蓬松的男子走了進來。
圖片來源網絡
他雖然蓬頭垢面,但筆直的腰板、一扣到底的中山裝、一對有神的眸子讓人覺得他是那么英姿挺拔、俊朗不凡。
“爸爸回來了!”一個小女孩蹦跳著從屋里跑了出來,撲向走進院子的青年男子。
男子臉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伸出雙手迎向小女孩。
就在這時,從屋里快步走出一個年輕女子,她一把拽過小女孩:“別過去,一身土!”
女子面色沉重,接著對男子說道:“于建軍,你看看都幾點了,才回來!”
于建軍收回伸出的雙手,尷尬地笑笑:“我不是想再拉幾車,也能多掙點不是?!?/strong>
“給你說多少次了,讓你找找領導,弄個體面工作,誰知道你就是不去!你戰場上的一等功也是白拿了,現在倒好,整天在礦上拉石頭!”
“咱不能讓組織為難不是?”在女子犀利的目光注視下,于建軍緩緩低下了頭。
“那咱們的日子也別過了!”女子不等于建軍反應過來,拉著小女孩,幾步跨進屋里,“哐當”一聲關上了屋門。
聽這女子說話,眼前的男子是一等功獲得者,能夠在戰場上拿下一等功的,那可以說是一等一的英雄了。
于建軍是如何獲得這份榮耀的?他又是如何淪落到在礦場上拉石頭,被妻子數落的呢?
兩槍斃敵,榮立一等功
1978年,年僅15歲的于建軍,懷揣著兒時的夢想,參軍入伍,成為了一名真正的軍人。
當時,中越邊境局勢緊張,戰爭隨時可能爆發,部隊為了備戰,加強了各種訓練任務。
艱苦的訓練,并沒有打倒新來乍到的于建軍,他刻苦努力,每項軍事考核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短短幾個月,同樣的年齡、同樣的目標使于建軍和戰友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成為了血濃于水的兄弟。
閑暇時間,于建軍和戰友們海闊天空、無話不談,談起可能到來的戰爭,他們都一臉興奮。畢竟從軍報國、戰場立功是每一個軍人的夢想。
1979 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于建軍所在部隊很快開拔至前線,殘酷的戰爭,并沒有于建軍想象中那么美好。
陰暗潮濕、狹窄悶熱的“貓耳洞”,地雷、暗堡和流彈,斷肢殘骸和隨處可聞的火藥味,這一切都讓還是新兵的于建軍快速成長,也堅定了他報國的決心。
這一天,于建軍所在連隊奉命出擊,然而,突然出現的炮火阻止了部隊前進的腳步,敵軍不知道什么時候在前方安插了一個火力點,它的隱蔽連偵察兵都沒有發現。
“你開槍掩護,我沖過去應該能解決掉這個暗火……”
于建軍觀察了許久,終于摸清了火力情況和敵軍數量,扭頭對身旁的戰友說道。
然而,他的話還沒說完,隨著一聲槍響,不久前還和自己談笑風生的戰友就這么倒下了。
于建軍目眥欲裂,想也沒想,一個翻身,避開射來的子彈,極速向前滾去。
行進到中途,他端起手中的 56 式半自動步槍,對準敵軍的位置,“叭叭……”就是兩槍。
前方火力停了下來,他趁著這個間隙,幾個箭步,火速沖了過去,看準方向,甩手就是兩顆手榴彈。
暗火力點終于變成了啞火力點,部隊得以繼續前進。
此一戰于建軍奮勇出擊,殲敵 2名,繳槍 3支,炸毀火力點 1個,可謂成果顯著。上級授予于建軍一等戰功,并讓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光榮的黨員。
立功的于建軍不僅受到首長接見,也引起了部隊的重視,不久,他就被選送到師教導大隊參加學習,11個月后,于建軍回到連隊,成為班長。
當時,很多軍隊干部出身于部隊培訓班,戰友們都為于建軍高興,還和他開玩笑,說他很快就要提干了,現在就是一名“準軍官”。
然而,戰友們的愿望卻沒有實現,為了保證提拔干部的質量,新的政策傳來,軍隊干部成長必須經過專業院校學習深造。
沒有搭上提干末班車的于建軍并沒有被遺忘,組織決定安排他保送上軍校。
事情再次向意想不到的地方發展,隨著精兵簡政政策的推進,根據上級命令,于建軍所在單位將被撤銷。
這一次,于建軍流淚了,他哭的不是一次次離他而去的提干機會,他是為那些離開的戰友而傷心。
活著的戰友,他將要和他們分離,天各一方,不知道還能不能再相見,在戰場上逝去的戰友,再也沒有了曾經的部隊、曾經的家,他們的精神和魂魄何以寄托?
那一夜,于建軍失眠了,他想了很多,有部隊,有戰友,還有那段無法忘卻的戰爭經歷。
組織找他談話,征詢他的意見和轉業意愿,于建軍什么也沒有說,只說了一句:堅決服從組織安排。
于建軍沒有向上級提起自己的軍功,他知道戰爭的勝利并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
雖然他被記了一等功,但那些在戰場上死亡的將士戰友們才是最大的功臣,活下來的他不過是替他們領受鮮花和掌聲。
下崗擺攤,美女重英雄
退伍回鄉的于建軍被安排在??h一家果品加工廠當了一名普通工人,雖然不是政府機構,但也有了一份正式工作。
那個年代,尤其是在農村,結婚的都比較早,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父母都忙著張羅親事了。
安定下來的于建軍,當然不乏媒人提親,有人介紹了一個民辦教師給于建軍認識,二人相談甚歡,很快在雙方家人的同意下舉辦了婚禮。
婚后不久,于建軍就有了孩子,平時在工廠上班,閑暇時,陪陪老婆孩子,于建軍過起了大家羨慕的生活。
如果沒有變化,或許于建軍就這么平淡過完一生,然而,命運再一次開起了于建軍的玩笑。
八十年代末,很多企業陷于困境,尤其是鄉鎮企業大面積出現虧損。
于建軍所在果品加工廠同樣面臨經營不善的問題,1988年幾經調整,實在撐不住了,最后決定全面停產,于建軍下崗了。
突然失去工作的于建軍感到有點迷茫,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妻子給他支招:
“你打過仗,得過一等功,是功臣!去縣里見見領導,給說說情況,給你再安排個工作!”
“那不行!”于建軍堅決不同意,他認為就因為自己是一等功臣,才應該起模范帶頭作用,不給組織添麻煩,讓組織為難。
“那你工作怎么辦?”
戰場上死都闖過來了,還怕沒事情做,于建軍不信邪,很快就在當地的石料廠找到一份拉石頭的工作。
于建軍的這份工作,卻讓妻子看不慣,她覺得一個國家正式工人去拉石頭,不但掙得少,而且還讓親戚鄉鄰看不起,夫妻二人因為這件事起了嫌隙。
往往兩個人因為一件事有了矛盾,日積月累,其他事也會沒事找事,夫妻吵架開始成為了于建軍的生活日常,最終二人不歡而散,宣布分開。
1989年,離婚后的于建軍終于得到了一個好消息:果品加工廠得到增資,新建了冷庫,重新開工了。
能夠重新上崗,這讓剛剛離婚的于建軍心里陰影消散不少,他抖擻精神,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中。
可是令于建軍想不到的是,果品加工廠并沒有堅持多久,很快廠子的效益開始下降,結果是他又下崗了。
接二連三的打擊并沒有擊垮這個戰爭鑄就的 “鋼鐵老兵”,他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要做成一件事。
他看別人擺地攤掙錢,他也進了一些水果、糖豆,去人流量大的地方銷售。
“建軍,你怎么在這,咋干起這個了?”
這天,于建軍遇到一個老朋友,在這里看見于建軍,朋友很是詫異。
“怎么,也沒有規定我不能干這個?”于建軍憨厚地笑笑,回答道。
“建軍,你太傻了,你是一等功臣、浚縣的大名人,就不能去找領導想想辦法?”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他們的對話引起了一位姑娘的注意,她就是杜全芬。
杜全芬在銀行任職,高高的身材,漂亮的容顏,這簡直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好媳婦。
她家里的門檻都快讓媒人踏破了,但所有的提親一個個被杜全芬拒絕了,她從小心中就有一個英雄夢,期待尋找到自己心愛的白馬王子。
如今聽到“一等功臣”這四個字,杜全芬想起來曾經在報紙上看到過報道,他會不會是自己心中的英雄,命中的白馬王子呢?杜全芬決定先了解一下再說。
于是,有事沒事,杜全芬都來光顧于建軍的地攤,他喜歡聽于建軍講部隊艱苦樸素的生活,喜歡聽于建軍講戰場上的奮勇殺敵,他喜歡聽于建軍說的一些不大好笑的笑話……
一來二去,杜全芬喜歡上了這個憨厚實誠的老兵,于建軍也愛上了這個通情達理的姑娘。
命運又眷顧上了于建軍,他終于找到了自己相伴一生的人,1994 年 5 月,于建軍與杜全芬登記結婚了。
結婚后的生活雖然清貧,但于建軍和杜全芬相互扶持,倒還過得如意,于建軍發揚老兵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自力更生,他擺地攤,還養過豬、種過地,一直沒有向組織伸過手。
有人問他,你這樣辛苦,你后悔嗎?
他說:“當年在戰場上,有的戰友沖鋒時被子彈打中英勇犧牲,有的戰友偵察時踩上地雷炸飛雙腿,我健健康康回來,能用雙手養活一家人,還有什么不知足的!”
重拾軍營夢,傳承戎裝情
2000 年,一家新聞媒體采訪報道了于建軍的事跡,得知他的生活狀況,??h領導非常重視。
經過協調安排,5月于建軍再次上崗,到縣科學技術協會工作。
去科學技術協會上班途中,他經常路過縣人武部,那嘹亮的軍號讓他想起了部隊生活,使他有了重回軍營的夢想。
年底,于建軍和妻子商量后,在縣人武部附近買了一棟房子。
搬家前一晚,想著可以聽著軍號作息了,久違的部隊感覺又要回來了,于建軍興奮得睡不著覺。
第二天,他早早地就起來了,搬家拿東西時,感覺有使不完的勁。
可是時間一久,于建軍卻發覺不是那么回事,他是聽著軍號作息的,但他是去科學技術協會上班啊。
而且這份工作并沒有太多事做,比較清閑,這是喜歡忙碌的于建軍并不想要的,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為國家和人民做更多貢獻。
命運再一次眷顧上了于建軍,2015年,經過??h領導慎重考慮,決定調于建軍去縣人武部工作。
聽聞這一消息的于建軍,半天說不出話來,想不到自己年過半百,還能再穿戎裝,他激動地對組織表態:“干就干出個樣子來。”
每一次民兵訓練,于建軍不僅當教練員,還和小伙子們一起操練。
每一次國防宣傳,于建軍積極當宣講員,深入公安局、交警支隊、中小學校等單位,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解國防教育知識。
每一次軍屬糾紛,于建軍積極調解,不斷登門拜訪,向當事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與他們談心交流。
于建軍還緊跟時代的發展,向女兒虛心請教,了解各種網絡知識,在網上定期向適齡青年發布國防知識和最新征兵政策。
再次穿上戎裝的于建軍滿懷干勁,以自己的努力工作,回報組織上的厚愛。
對于女兒于海歌,每當說起來,于建軍就是滿臉的幸福,為了傳承自己的軍人夢想,高考時,于建軍建議女兒于海歌報考軍校。
2018年9月,于海歌考入國防科技大學英烈子女班就讀,學習努力的她,多次被評為標兵。
關于英烈子女班,于建軍曾對女兒說:
“那里面好多孩子的父親和我一樣上了戰場,但幸運的是我還活著,而他們好多都不在了,所以你要加倍珍惜,盡快把自己鍛煉成一個有用的、合格的軍人。”
一生不忘初心的于建軍,在命運面前不低頭,持功不自傲,其家中的一幅書法作品,或許正代表了他的人生寫照:“一日戎裝,終身為兵。”
參考資料:
1. 中國軍網: 一日戎裝,終生為伍;歷經坎坷,真心英雄.一等功臣于建軍
http://www.81.cn/gfbmap/content/21/2016-05/26/04/2016052604_pdf.pdf
2.今日頭條:中國軍號《一日戎裝 終生為兵》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651220905118663171/?channel=&source=search_tab
3.人民網: 走進光榮之家 退役老兵無愧,無憾,無悔
http://military.people.com.cn/n1/2019/0209/c1011-30615940.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