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支隊林縣籍隊員追記之二
——扎根閩南
土改鎮反
國民黨敗退臺灣時,在福建搞了名目繁多的匪特應變組織,潰散士兵與土匪集結山頭,公開與人民為敵。不少特務與當地慣匪勾結,明散夜聚,搶劫民財,殺害干部群眾。逃往臺灣、金門的特務機關不斷派人攜帶武器、電臺,潛入福建“收編”土匪,伺機反撲。
“土匪與特務囂張得很,晚上街上除了巡邏值勤的干部,基本沒有群眾。”崔五喜,1928年9月出生,合澗鎮人,南下時任海澄縣公安局通訊員。他在談到解放之初的治安形勢時說。
囂張到什么程度?一、公開給縣長、公安局長送恐嚇信,要人民政府限期“繳槍”“交權”;二、縣城和集鎮周邊的土匪、特務,一到晚上就在政府周圍打槍、扔手榴彈,制造混亂;三、山上的土匪明目張膽四處向群眾“派糧派款”,勒索群眾錢物;四、在縣與縣的交界處,山上土匪公開搞“閱兵儀式”,向人民政府示威;五、強迫、收買當地民兵上山為匪,暗殺、活埋區干部、民兵、農會代表;六、造謠惑眾,散發傳單,制造“世界大戰就要發生”等謠言。那時,相當一部分山頭、孤島仍被反動勢力控制。他們公開叫囂:抓一個本地干部賞50個銀元,抓一個南下干部賞100個銀元,抓一個區以上干部賞200個銀元。
海澄縣(后改為龍海市)是漳州較小的縣,也是南下林縣人較為集中的縣。在1951年,該縣被土匪、特務殺害的干部群眾就有30多人。海澄縣內溪鄉六口碑村陳森淼一家6口,一夜之間全被殺害。該縣大土匪黃河東一人就背負130余條人命的血債。
1950年10月以前,福建的剿匪鎮反工作存在右傾偏向,群眾頗有意見。他們說,共產黨啥都好,就是對壞人有點手軟。為此,1950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糾正鎮壓反革命活動的右傾偏向的指示》,福建大規模以打擊土匪、惡霸、特務、反動黨團骨干、反動會道門頭子為重點的鎮壓反革命運動正式展開。當時,就運動進展情況,縣委書記還要直接向毛主席匯報。
此前的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先后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關于劃分農村階級成份的決定》兩個文件,要求放手發動群眾,廢除地主階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各縣、區分設土地改革委員會,黨委一把手直接領導土改。1950年11月30日,福建省委第四次擴大會議作出《關于加緊剿匪鎮反及開展土地改革運動的決議》。土改與鎮反同時展開,以土改贏民心、建新政,以鎮反平民憤、助推土改。
在同土匪、特務、惡霸、反動黨國等反革命勢力的斗爭中,區一級基層干部始終處在斗爭的最前沿。1949年底至1951年底,共有34名南下干部,為福建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其中就有林縣的馬玉俊。
馬玉俊,曾用名馬全,東姚鎮安家峪村人,1919年出生,194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南下后任海澄縣第一區區委副書記、組織委員。1950年7月10日下午,當地匪首蘇萬才潛回老家活動。馬玉俊獲悉后帶民兵前往圍剿,在與土匪的戰斗中,馬玉俊身中三彈,英勇犧牲,時年31歲。
“關他一批,抓他一批,殺他一批,管他一批,不消滅土匪、特務、惡霸決不收兵。”1950年10月以后,隨著土改工作的進展,剿匪鎮反運動集中展開。當時,各縣、區采取的主要措施為:一、依法鎮壓罪大惡極的反革命分子;二、聯合縣大隊,發動群眾,組建民兵,捕捉散匪;三、與駐軍、公安武裝合作,進剿團匪。到1951年底,僅海澄縣就消滅匪特9股,擊斃匪首、特務155人,鎮壓惡霸47名。1952年底,福建境內的主要土匪、特務勢力被全殲,人民政權得以鞏固,人民群眾敢說話了,與新政權的關系更為密切。
林縣的土改進行得早,尤其是“桑園整編”以后,林縣的土改不僅進行得徹底,也為其他解放區積累了成功經驗。有了土改的經歷,林縣的南下干部在福建當時的土改中發揮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先是設立減租、減息試點,而后建立農會、發動群眾訴苦、劃分成份,最后沒收地主剩余的生產資料,征收富農多余土地,對土地、生產資料等進行再分配。海澄縣是1950年福建確立的首批土改試點縣,1950年12月開始,到1951年3月完成第一批土改。整個漳州市在第一批土改結束后,109個鄉的農民每人分得稻谷72斤,平分地主房屋8160間,平分農具和家具8.52萬件、耕牛1500頭。
漳州地處閩南,與臺灣距離最近。當時,在剿匪鎮反工作告一段落后,漳州還面臨艱巨的海防任務。1953年7月16日,國民黨“反攻大陸”首選漳州市東山縣,他們以四個主力團、兩個海上突擊隊、兩個傘兵中隊共 13000 余人,在飛機、軍艦、坦克掩護下,向東山發起猛攻。已是東山縣縣長的谷文昌身先士卒,帶領訓練有素的“東山民兵”積極支前,發動群眾保衛家園,最終東山保衛戰取得了輝煌勝利,共殲敵3379人,擊沉和繳獲艦艇7艘,擊落擊傷飛機2架,繳獲輕重機槍128挺……毛主席在接到捷報后稱贊說:“東山戰斗不光是東山的勝利,也不光是福建的勝利,這是全國的勝利。”
東山保衛戰的勝利,為福建贏得了長久的和平。從此,南下干部與福建人民一起開始了建設福建、繁榮福建的偉大征程。
微信公眾號ID:LinzhouInfo
來源:林州市新聞中心 崔國紅《長江支隊林縣籍隊員追記》(2014-11-21)
投稿/建議請發郵件:627005285@qq.com
【欄目導航】
【紅旗渠專題】
紅旗渠視頻 紅旗渠傳奇 百家講壇
豫劇紅旗渠 精神傳承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