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川北浸潤在綿綿春雨中,4月26日一早,當城市尚未完全蘇醒,四川省科技公益發(fā)展基金會聯(lián)合德陽市生命關懷協(xié)會、中江縣永太鎮(zhèn)中心學校瓦店分校聯(lián)合開展的“中建環(huán)能愛心助養(yǎng)困境學生”項目走訪已悄然開始。
項目組成員帶著特別的使命——探訪那些在困境中倔強生長的少年,并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與學習情況。
在瓦店鄉(xiāng)曲折的村道上,山間鳥兒的啼鳴與志愿者們的腳步聲交織。我們帶著跨越山水的惦念,穿行在青瓦白墻間,叩開一扇扇貼著褪色獎狀的家門。
圖為走訪前的準備工作,志愿者們正在進行走訪分組并計劃路線
以下為部分學生走訪情況,為保護學生隱私,學生姓名均使用化名。
01
少年想快點長大
走進家門,初三的小何正在灶臺前燒火,鐵鍋里蒸騰的熱氣模糊了少年單薄的背影。比起前幾次走訪,現(xiàn)在的小何個頭長高了不少。因為父親去世,媽媽患有精神障礙,小何現(xiàn)在住在大姨家。盡管生活條件可能并不寬裕,但大姨和她的家人對小強非常熱情和照顧,給予了他家庭的溫暖和關愛。
雖然成績不是很好,但小何已經做出決定,那就是在完成初中學業(yè)之后,他打算申請進入一所職業(yè)中學,“想讀職高學技術,早點成為家里的頂梁柱。”
走訪最后,小何特別寫下了一段感謝的話,向叔叔、阿姨表達他由衷的感激之情:“我真的很感激,如果沒有你們的慷慨資助,我真的不知該如何面對困境。謝謝你們在我人生最黑暗的時刻,為我點亮了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小何的手寫信
02
田埂上的追夢人
初見我們,馨馨正在寫作業(yè),笑容還有些靦腆。恰逢半期考試過后,馨馨從書包里鄭重取出半期考試的卷子。“語文和科學考得還可以,卷面就扣了兩三分,數(shù)學成績還沒下來。”語氣中透露著對現(xiàn)有的成績并不十分滿意。馨馨常年在班級前三,十分自律,不玩手機、不打游戲,學習基本沒讓爸爸媽媽費心。
每天放學,歷經一個小時的步行到家,馨馨和媽媽有自己的“分工”——馨馨抓緊寫作業(yè),媽媽則去地里接著做農活。
作業(yè)寫完后,馨馨會跟著媽媽一起撿花生、割油菜、喂牛、喂雞。爸爸就在鎮(zhèn)上打零工補貼家用,基本每天很晚才到家。
每逢暑假,馨馨還會跟著媽媽一起去山坡上撿“蟬蛻”(蟬的幼蟲羽化時脫落的皮殼,可入藥),“一斤蟬蛻可以賣到150-200塊錢,我每年暑假都能撿兩三百呢。”小姑娘靦腆的笑容里,藏著這個年紀少有的懂事。
馨馨對生物學十分感興趣,愛讀《石溪動物探索營:探秘東北森林 》、《恐龍世界大百科》等生物著作。談及未來,馨馨想當一個醫(yī)生,“感覺醫(yī)生這個職業(yè)很神圣,我也想幫助更多的人。”
03
“手作”達人的守望
明洋今年上五年級,平時與奶奶和爸爸同住,媽媽外出工作,很少回家。爸爸務農并照顧家庭,家里養(yǎng)雞和豬以補貼家用。言談中我們了解到,資助金主要用于支付明洋的學雜費用,剩余部分則用于購買學習資料和手工材料。
當我們去到他的家中走訪時,明洋非常開心地迎接我們,并迫不及待地與我們分享他的手工作品。他展示給我們看的有縮小版的積木長城、天安門廣場等精巧的模型,每一個細節(jié)都處理得非常到位,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耐心和細致。
盡管明洋的媽媽在外務工,很少歸家,但他告訴我們,這些積木都是媽媽特意為他購買的。他用斑斕的方塊,在一起一放之間搭起一個個精妙的世界,每一塊積木的棱角里,藏著的是他對媽媽的思念。
明洋和他的積木作品
此外,明洋還寫得一手漂亮的字,還在全鎮(zhèn)校園硬筆書法比賽中榮獲一等獎。在學校里,明洋憑借其多才多藝和出色的表現(xiàn),被老師和同學們一致推選為“手工達人”、“全能寶寶”及“三好學生”。這些榮譽稱號不僅是對他能力的肯定,更是對他積極向上、勤奮學習態(tài)度的高度認可。
自2018年起至今,“愛心助養(yǎng)困境學生”項目已走過第7個年頭,累計幫扶5期困境學生。從陌生到熟悉,我們一步步見證孩子們稚嫩-陣痛-成長的軌跡。我們不是隔岸觀火的陌生人,而是彼此生命的見證者。
困頓從不是命運的終點,而是光照亮生命的起點。愿你們快快長大,成為和我們一樣或不一樣的大人,用生命影響生命,或照亮自己,或溫暖他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