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中國手機市場:華為和小米誰才是真第一?
華為和小米都成了中國手機市場的 “第一”了? 看得人直迷糊 ——Counterpoint 說華為銷量第一,Canalys 和 IDC 卻把小米列為出貨量第一。這第一呀,跟神仙打架似的,背后什么門道?
說白了,是 “銷量” 和 “出貨量” 的不同罷了!Counterpoint 的 “銷量” 是賣給消費者的數據——華為市場份額是19.4%,意味著,在中國市場上,每賣出5部手機里,可能就有1部是華為。
尤其高端市場,華為Pura 70系列、mate70、折疊屏更是賣爆了,線下店經常缺貨,這是真實市場反映。
而 Canalys 和 IDC 的 “出貨量”,算的是工廠發給經銷商、門店的數量。小米一季度出貨量 1330 萬臺,靠的是線上線下快速鋪貨,Redmi 性價比機型瘋狂走量,加上 “人車家” 生態帶動,渠道庫存堆得快。
但是,出貨量≠銷量,也不代表(出貨的)全都賣出去了,不然Counterpoint為啥說小米銷量才排在第三?
機構數據不一樣,導致細節也是不一樣的,具體可看3個方面的對比:
- 統計口徑方面:有的機構只算線上或線下單一渠道,有的全渠道通吃。比如華為線下店覆蓋廣,小米線上直營更猛,如果我們只看單一渠道就會 “偏科”。
- 價格段各有殺手锏:華為在 6000 元以上高端機市場殺瘋了,折疊屏占比 76%,靠技術溢價圈粉;小米則在 1000-2000 元價位段堆量,Redmi 系列撐起半壁江山,走的是 “價格” 路線。
- 各自的生態戰:華為靠鴻蒙系統打通手機、平板、汽車,高端用戶換機忠誠度超 80%;小米用澎湃 OS 聯動 AIoT 設備,家里有小米家電的用戶,換機自然優先選小米。
以上這些,就是解釋為啥機構數據不一樣?是因為統計口徑不一樣,以及數字值意義不一樣。但在持續性統計中,這些數字都真實科學。一個反映了終端市場的統治力,一個反映了渠道的爆發力和鋪貨能力。
當然,別管誰第一,我們消費者買手機只看3點:
? 我需要啥? 愛拍照、追求高端體驗,華為 Pura 系列的影像算法和鴻蒙生態閉眼入;預算有限、看重性價比,小米 Redmi 的配置和價格比絕對香。
? 別被 “數據套路” 忽悠:廠商只挑對自己有利的數據吹,比如只說出貨量不提銷量,或者模糊 “權威機構” 來源。認準 Counterpoint、IDC 等老牌機構,并看全局數據,不看單一的。
? 看生態長期價值:如果你用華為平板、手表,或小米家電,選同品牌能無縫聯動,體驗翻倍。
數據是 “鏡子”,需求才是 “尺子”!說到底,華為和小米的 “第一”,本質是 “終端熱銷” vs “渠道鋪貨”、“高端突圍” vs “規模制勝” 的不同戰略。
有人覺得賣得好才是真本事,有人認為鋪貨快才能搶占先機,那么,你會站哪邊?請在評論區給出你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