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賺100 萬最難,100 萬到 500 萬稍微容易一點,500 萬到 1000 萬更容易,1000 萬到 1 個億又很難。就是這個 0 到 100 萬是真的要費心思。
大多數人的第一桶金,基本上就是 100 萬。這 100 萬,大概需要你有什么樣的能力?我們就看看身邊能賺 100 萬的人,他們都是干嘛的。
我有一個朋友,有幾十萬粉。他的視頻就是專門采訪那些賺到 100 萬的人都是什么樣的職業,他們都怎么賺到的。到現在為止,應該也采訪了二十幾期了吧。
我就發現,現在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他們一定是在一個行業里面扎根,扎了 5 年以上。他們在這個行業里面知道的比別人深,知道的比別人多,手上又有幾個大客戶,基本上就能賺到 100 萬。但跟職業其實關系沒那么大。因為他采訪的嘉賓當中,有做律師的,有做自媒體的,比如說做跨境的,有做 CEO 教練的,有大廠的高管,有自己開店的,就各種各樣的職業都有。
如果一定要給他們分類的話,他們基本上就兩類,一個是資源型,一個是專業型。資源型,你在一個行業里面不干個三五年,不可能拿到很優質的資源;專業型,你不干個三五年,你也不可能深入了解行業。這就是 100 萬的路徑,而且還有很大很大的運氣成分。我覺得運氣最起碼要占 70%,甚至 80%。
然后 100 萬到 500 萬、500 萬到 1000 萬,為什么會說很容易呢?因為對于絕大多數賺到 100 萬的人,他的專業能力不缺了吧,產品能力也不缺了吧。他為什么做不大,肯定不會是因為市場體量小。因為在中國今天這個市場,你做什么生意,它的天花板一定是能夠在這個收入之上的。
那為什么這些人只能做到 100 萬呢?也就卡在兩個地方,要么產品體系不夠完善。你看我舉個例子啊,我有一個健身教練,你當然看不出來,但我真的找了這個教練。他的客單價 2 萬塊錢,一年給我們做一些健康、運動、飲食方面的指導。他一年就三四十個客戶,主要獲得渠道就是微博和朋友的轉介紹。他為什么做不了特別大,因為他自己不愿意,他不愿意把這個 2 萬塊錢非標的產品變成一個標準的產品,就他不愿意讓別人來交付。同時呢,他也不做引流品。他如果比如說做一個 200 塊錢、300 塊錢的引流品,你想他產品體系是不是就上來了,再升個單什么的,然后再找一些人幫他做交付,是不是這個空間就大了很多。
然后另外一個,他選的渠道不對,他選了微博,微博就很難支撐你做到 1000 萬。你要做到 500 萬、做到 1000 萬,你肯定是要做小紅書,做做抖音,做做視頻號,然后甚至可能要做一點投流,換一些渠道,流量擴大 3 到 5 倍,然后他的產品體系再稍微擴容一下,他是不是就到了 500 萬到 1000 萬的體量了。
最難的其實就是找需求,需求找對了之后再把它放大。所謂的商業模式,無非就是流量變得更大,產品體系做得更大,然后帶一點管理能力就沒了。
然后但是到了 1000 萬再到 1 個億,我覺得蠻難的。因為從 1000 萬到一個億,你公司的人數估計怎么著,你也得 30 個人往上走。首先你的管理能力就不能太弱。然后你多多少少你要有一個合伙人,有合伙人就要求你對你的人脈,對你的社交能力,對你的分錢能力就有很高的要求了。
而且還有一個更難的地方是有些生意確實做不到一個億的體量,1000 萬到一個億,真的很考驗你的商業定位。有些生意你做到盈利,可能也就是一年一兩千萬。所以有些人做到 1000 萬之后,他會很痛苦,他發現自己當初那條路天花板他已經摸到了。這個時候對他來說,他需要像李嘉誠一樣換一個行業,換一個更大的行業,換一個更大的賽道,重新再來一遍,他才有可能做到更大。相當于就是過去成就他的東西,他要全部放棄,重新開始,他才有可能夠到一定的規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