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安徽合肥又上熱搜了,不過這次可不是什么好事。
有網友發視頻反映,她在安徽合肥市黌街附近擺攤時遭到多名管理人員無故刁難。
從視頻里能看到,一名穿著淺綠色短袖的男性管理人員以女孩未繳費用由不讓她擺攤,說:“垃圾桶明明在這,你能擺什么啊?趕緊走!”
女網友堅稱自己已經繳納了300元,然而,該男子并不理會,隨即叫來多名著藍色工作背心的人員阻撓該網友擺攤,后又將旁邊的四個垃圾桶直接圍堵在攤位前。
視頻中的一張轉賬截圖顯示金額為“300元”,轉賬時間為“2025年4月6日”。該網友稱,這就是自己所交的攤位管理費。
既然已經交了錢,為什么又不讓擺攤了呢?
如果說當地對于地攤管理有了新規定,想必之前也不會收下女孩的管理費,就算是最新政策,也應該提前通知到攤主。
收了錢又不讓擺攤,這怎么都說不過去。
而在網友上傳的另一段視頻中,上述淺綠色短袖的男子對該網友說:“聽話,哥會給你安排好的,不要得罪人知道吧。”并要求網友將之前拍攝的視頻刪掉。
這一番話說的有些意味深長,“不要得罪人”到底指的是誰?
這兩年,從國家到地方,對于地攤經濟都是持一種開放的態度,這是一個大趨勢。
以前的城市管理,過多的追究“干凈”,幾番整治下來,路邊攤是看不到了,可城市的煙火氣也沒了。
這些年來,找工作越來越難,尤其是35歲以上的“大齡”求職者,很多人在求職無門的情況下,擺個地攤求生活未嘗不是一個出路。
如此一來,對這部分群體,作為城市管理的一方,該如何面對是一個難題。
太過于高壓不行,在全社會呼吁“人性化執法”的前提下,再像之前城管攆商販的手段恐怕已經不再符合城市發展的現狀。
然而,完全放任自流也不行。小商販有其存在的弊端,比如阻礙交通、破壞環境衛生、商品質量無法保證等等。
這就要求管理方,既要給小商販生存的空間,又要給予適當的約束,其實也是在考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如今,再也不是以前動不動就用強制手段來執法的時代了。
很顯然,合肥當地的管理方還沒有適應這種現代管理思路的轉變,仍然在用傳統辦法走老路。
如果說這只是個別人的問題倒也好解決,怕就怕整個體制都轉變不過來。
女網友的遭遇登上熱搜后,當地多部門的回應很值得深思。
4月28日,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應急和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回應稱,已就此事展開調查,視頻中態度較差的工作人員并非城管工作人員。
據他推測,此人可能是磨店社區工作人員,因為那邊的攤群點都是社區管理的。
然而,磨店社區管委辦公室工作人員卻表示不知情,并稱女網友擺攤的地方應該歸黌街商業綜合體的物業公司管理。
隨后,黌街商業街物業管理公司工作人員稱,視頻中的事發地位于商業街外的馬路邊,并不屬于商業街管轄范圍。
明明是一個確定的區域,為什么都說“管不著”呢?
收錢的時候很積極,一旦出了問題,就找不到責任方,這都已經成了很多地方推諉扯皮的老毛病。
小到一個下水道井蓋,大到路燈的燈桿,只要發生了傷人事故,本該負責的管理方,卻都喜歡玩失蹤。
這種“躲起來”的處理態度,不僅不利用問題的解決,更拉大了政府和人民群眾的距離。
就像這起事件,都說不是自己的管轄范圍,那問題可就大了。
往小了說,這是在亂收費,往大了說,是不是屬于“敲詐勒索”,那可要請公安機關介入好好查一查這些人的身份。
其實,作為管理部門,沒必要“怕出問題”,因為出問題反而是必然,誰都不敢說百分百的平安無事。
與其推卸責任,倒不如拿出好的處理態度,敢于直面不推諉,勇于承擔不逃避,說不定壞事還能變好事。
這兩年,媒體都在推崇“浙江模式”,我想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應該是浙江把服務真正做到了實處。
比如高速拖車免費,辦證不用一趟趟業務大廳,在杭州擺地攤通過浙里辦APP就能辦理,還不用交攤位費……
而這些恰恰就是很多城市缺少的東西。
據當地最新通報,“涉事社居委工作人員已被停職下一步將根據調查結果,依紀依規予以處理。同時妥善安排好市民擺攤地點。”
原來,矛盾原因是市民擺攤地點與垃圾桶規劃擺放點發生沖突
自從三只羊事件后,安徽合肥受到的質疑不少,不過一些負面個例并不能代表合肥這座城市。
也希望當地政府能重視起來,妥善處理好這起事件,不要讓一些“小事”,影響了城市發展的大局。
封面·配圖 / 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