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投資黃金,又擔心追高,是因為你不知道黃金究竟能漲多高。今天這個視頻值得好好看看!能理解多少,就意味著你能從黃金投資中賺到多少錢。
先給結論,類比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前后到到現在58年的黃金走勢,用我構建的“黃金信任度”指標看,黃金現在的價格是偏低的,只是冷戰以來的最高水平,還沒有充分記入美元逐步瓦解崩潰后黃金的暴漲價格。咱們來詳細聊聊。
之前我給大家講了中長期5年、10年維度看好黃金大牛市,原因是黃金的三大屬性:貨幣、金融、避險都利好黃金。但其實,這一輪黃金上漲,最重要的推動因素其實是貨幣屬性,而且不僅僅是美元和黃金此消彼長的關系,而是預示著美元霸權的逐步瓦解。
我們看數據就能看出來,今年以來美元指數下跌10%,但黃金一度漲幅超過30%,是美元跌幅的三倍,這期間美國國債收益率整體平穩,甚至中途一度上漲,是利空黃金的。所以唯一的解釋就是,這輪黃金上漲背后,代表著全球資本對美元的不信任。
一句話概括:隨著美國經濟、軍事、國際號召力下降,隨著美國國債持續膨脹17年暴漲2.7倍,已經屢創新高、無以復加,最終引發了美元嚴重的信任危機。
那么,黃金究竟能漲到哪里呢?我進行了長周期58年的測算。
如果我們把全球央行儲備黃金的總量乘以黃金的價格,得出來的就是全球央行持有黃金的總市值。
與之對應的是,持續膨脹的美國國債總規模。當美國國債規模持續上漲,黃金價格會上漲,各國央行也可能傾向于持有更多黃金,最終黃金的總市值占美國國債總規模會出現一個比例。
這個比例我起了一個名字,叫黃金信任度,可以反映全球央行對于美元的態度:占比高,說明對美元不信任,對黃金更信任;占比低說明持有黃金的積極性不高。黃金信任度的變化非常有意思。
1、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前,黃金信任度指標在14%左右。
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是1944年到1971年,這期間美元和黃金是掛鉤的,拿美元可以兌換成黃金,這個時期的數據我只找到了1968年至1971年4年的數據,這期間全球央行持有黃金市值占美國國債比例是14%。
2、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的頭10年,也就是1970年代,黃金迎來大牛市,黃金信任度指標飆升到80%,黃金漲幅最高達到23倍。
這期間的背景是,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元與黃金脫鉤,黃金價格自由浮動,引發全球對美元貶值的擔憂,各國央行拼命買入黃金。這期間,美元確實也貶值了30%,但最根本的還是對美元的信任度大幅降低了。
黃金大漲另一個重要因素是,高通脹來了。兩次石油危機(1973年、1979年)導致能源價格暴漲,美國CPI同比增速一度突破14%(1980年),黃金作為抗通脹資產需求激增。
3、1980年到1989年,美國先激進加息,黃金大跌,然后廣場協議美元貶值,黃金上漲。這10年黃金信任度指標整體從80跌到17的水平。
具體看,前5年1980-1985年,先是沃爾克加息: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提升至20%,成功抑制通脹,實際利率轉正,黃金作為無息資產的吸引力下降。同時,1980-1985年美元指數上漲50%,壓制以美元計價的黃金。
不過,在1985年,美國為了打壓日本經濟,讓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美元主動貶值,黃金短暫反彈。
4、1990年到1999年,冷戰結束,美國一枝獨秀,黃金信任度指標繼續下跌到6。
這期間的背景就是:冷戰結束,美國經濟、軍事、政治號召力達到巔峰,黃金作為不生息資產被冷落,有大量資金涌入納斯達克市場。同時全球通脹率穩定在2-3%,黃金抗通脹需求弱化。
5、2000年到現在,雖然經歷了伊拉克、阿富汗戰爭,以及金融危機,黃金信任度指標在5-11之間波動。
這期間的背景就是美國依然是全球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黃金總市值和美國國債總規模整體漲幅想當。2011年黃金信任度達到11,后面迎來了將近10年的熊市,現在2025年黃金信任度指標又回升到了11的水平,算是冷戰以來的新高。
6、往后看,黃金還有90%以上的上漲空間,但是波動較大。
站在當下,美國國債規模難以為繼,美元信任度大幅下降,所以黃金信任度指標還會上漲。我們要看冷戰之前的黃金信任度指標,第一步我們先看到黃金信任度指標達到1980年代的水平,比如我們中性一點看到20,那么對應現在黃金價格,未來4年還有90%以上的上漲空間。
當然,空間和大致時間是知道了,兌現節奏就不一定了,要看美債危機、美元危機的演化進程。而且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美元危機階段性放緩,因為現在黃金信任度是冷戰以來新高,黃金出現一些波動,有下跌也是正常的。
但是,我們要看清大勢,美國衰落、美元衰落已經是大勢所趨,黃金信任度還將上漲。
關注大林哥,帶你認識財經真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