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啊,曾因“饑餓營銷”被吐槽上熱搜的小米,在2025年第一季度手機銷量排名中,居然拿下了第一名的成績,以1330萬臺的成績奪得第一,以微弱的優勢超過了第二名的華為。而被公認為高端品牌的蘋果,在國內市場卻只拿下了第五名的成績。
上一次小米登頂手機銷量排行榜,那還是2015年,當時的口號,那還叫“為發燒而生”,而如今小米能在萬軍叢中取冠軍寶座,其實并非偶然,這點從小米40%的同比增幅也能看出來,這第一名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所以不少網友要問了,小米憑什么超過華為和蘋果?
其一、國家的補貼政策。小米旗艦手機的定價非常有意思,ultra版本定位高端市場,入手門檻確實很高,但標準版的價格,成了許多人進入高端手機市場的“門檻”。尤其在國補之后,價格刺激到了許多猶豫不決的持幣消費者。關鍵國補政策覆蓋了小米90%左右的機型,覆蓋范圍精準卡在了2000-4000元的政策最優區間。
其二、小米線下零售店超過1.1萬家之多,關鍵線上線下定價統一,消除了用戶在“比價”方面的焦慮,許多網友進店體驗后再與電商進行比價,在發現價格相通后轉身就會下單。這對其銷售效率起到了很大作用。這點不同于蘋果等線下門店,后者更像是體驗店,線下幾乎沒有優惠,消費者統統跑到線上下單。
其三、小米的生態布局優勢,比如買車送手機,買手機送試駕權益,從而刺激關聯消費,尤其是小米的智能音箱,市場占比高達60%左右,而小米手機則可以更方便控制已接入家庭網絡的家電、家居等設備。
其四、小米的性價比優勢。其實除了小米旗艦系列之外,小米還有其子品牌紅米。此前盧偉冰就曾表示“寧愿出貨也要堅持性價比,這是小米的戰略,小米的價值觀,也是他們堅守的底線”,王騰接過紅米之后,依舊走的是高性價比路線,甚至一度傳出“成本壓力很大”,“K80系列虧本賣”的言論。當然,虧不虧本我們不知道,但如果單將這些零部件拆開賣,整體價格真的可能超過一臺手機。
而這種策略,能擴大試產份額,通過低價策略吸引用戶,在形成規模之后,再通過其他方式進行彌補,比如配件,專用充電器、專用充電線,手機殼等等。而且低價高性能的優勢,吸引了不少游戲玩家。
要知道,小米是“硬核聯盟”中的重要成員,這是手機游戲分發的重要渠道,誰能掌握更多的游戲玩家,誰就能獲得更多的游戲虛擬交易抽成。就像蘋果的AppStore和谷歌的google play,全球抽成每年高達千億,如果游戲玩家更多,單靠分成就能實現躺贏。
關于小米能拿下第一,大家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