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青風
編輯丨六子
雷軍的“夢中情車”小米SU7 Ultra甫一交付,便陷入輿論漩渦。
5月初,OTA升級限制最大馬力的爭議尚未平息,“車主集體要求退車”的風波又接踵而至,相關話題連續(xù)登上熱搜。
爭議焦點集中于售價4.2萬元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不少車主質疑其“有名無實”,僅為裝飾性部件,涉嫌虛假宣傳。有車主已向多地市場監(jiān)管部門投訴,并公開喊話雷軍:“直面質疑才能挽回口碑。我希望雷軍能保持真誠。”然而截至目前,雷軍對這兩起事件均未作出直接回應。
*圖源澎湃新聞
值得注意的是,雷軍近期的微博動態(tài)仍與SU7 Ultra緊密相關:5月8日,他發(fā)文稱“小米SU7 Ultra量產(chǎn)版正在挑戰(zhàn)紐北賽道”;5月11日,又轉發(fā)某車圈大V“從北京飛抵拉薩,駕駛SU7 Ultra直抵世界之巔”的視頻,配文“開中國最快的車,上世界最高的山”。字里行間不難看出雷軍對這款車的深厚期待——去年10月發(fā)布時,他曾盛贊其“集巔峰性能、巔峰科技、巔峰駕馭于一身”,是“可街可賽”的Dream Car。
但當“夢中情車”在交付階段遭遇信任危機時,雷軍的沉默引發(fā)諸多猜測:是對車主訴求的忽視,還是對“惡意攻擊”的無聲對抗?亦或是在3月底智駕交通事故后,開始反思企業(yè)家IP的定位,選擇主動退居幕后?
無論原因為何,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曾被視為“流量之神”的雷軍與小米汽車,光環(huán)正逐漸褪去。
01
「從商業(yè)佳話到退車潮」
這場退車風波的核心,是被小米稱為“復刻原型車空氣動力學設計”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俗稱“挖孔”。
據(jù)悉,SU7 Ultra量產(chǎn)版最初并沒有挖孔的計劃。在去年10月29日SU7 Ultra原型車紐北成績發(fā)布后,原型車的實力和外造型獲得巨大反響。小米才決定響應用戶需求,復刻原型車同造型挖孔前艙蓋設計。
官方宣傳稱,該部件“采用相同空氣動力學設計,具備2個貫穿風道,可實現(xiàn)前部空氣高效導流”,雷軍也曾強調“不僅改外觀,內部結構也進行了調整”。
然而,實測視頻顯示,鼓風機吹動下,前艙蓋通風口的紙巾紋絲不動;車主拆解后更發(fā)現(xiàn),其內部結構與普通版并無差異,所謂“雙風道 僅為兩個孔洞加塑料支架,并無實際導流功能。有律師指出,這“絕對構成虛假宣傳”。
*圖源小米汽車
5月7日,小米發(fā)布回應稱該部件“滿足外造型復刻需求,提供部分氣流導出和輔助散熱功能”,并致歉表示“此前信息表達不夠清晰”,提出向車主贈送2萬積分(價值約2000元)的補償方案。
但這一方案遭車主強烈反對,維權群中已有約400名車主要求無損退車。5月12日,小米客服通知部分車主“原訂單不再生產(chǎn),可申請取消但定金不退”,強硬態(tài)度進一步激化矛盾,有車主直接公開喊話雷軍,“如果持續(xù)逃避,可能會影響SU7系列和未來高端車型的銷量。”
*圖源互聯(lián)網(wǎng)
這場本應是響應用戶需求的商業(yè)佳話,為何演變?yōu)橥塑嚦保亢诵脑谟谟脩羝谕a(chǎn)品設計與營銷宣傳的失衡。小米前期將“復刻賽道性能”的預期拉滿,交付時卻被指“貨不對板”,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正在流失。
事實上,這種信任危機已顯現(xiàn)在銷量數(shù)據(jù)中:自3月底智駕交通事故后,小米汽車交付量首次出現(xiàn)下滑——4月交付2.8萬輛,環(huán)比下降3.4%;據(jù)最新上險數(shù)據(jù),5月第二周(5月5日-5月11日)銷量已跌至0.52萬輛,下滑趨勢持續(xù)。
02
「參數(shù)狂歡式造車的代價」
作為起售價52.99萬元的豪華運動車型,SU7 Ultra承載著小米高端化的關鍵使命。雷軍汲取了小米手機高端化的教訓——早期“性價比”標簽導致后續(xù)高端化受阻。
雷軍當然不希望在小米汽車上重演。在首款車小米SU7正式發(fā)布沒多久,2024年7月,小米就推出了具有頂級性能的SU7 Ultra原型車,并很快在汽車性能的終極試金石——紐北賽道上開啟正賽。飛馳刷圈的身姿讓粉絲們的腎上腺素直接拉爆。
從中高端車型SU7,到運動豪車SU7 Ultra量產(chǎn)版,再到巔峰賽車SU7 Ultra原型車,小米汽車由此擁有了豐富且向上的品牌層次感。
為了拉高上限,小米SU7 Ultra選擇以“參數(shù)狂歡”快速建立性能標桿:零百加速1.98s、最高時速350km/h、最大馬力1548 PS、峰值放電性能1330 kW……秒殺一眾百萬級超跑,小米甚至將之稱作“地表最快四門量產(chǎn)車”。
*圖源小米
但是,對性能的不斷強化,再加上雷軍和小米超強的營銷能力,無疑會極大地撩撥粉絲對速度的欲望。然而又有多少駕駛者能駕馭得了這樣的“性能猛獸”?有媒體統(tǒng)計,小米SU7 Ultra已發(fā)生至少6起因超速、失控等引發(fā)的碰撞事故,部分事故時速高達300km/h。
4月30日,小米汽車通過OTA推送版本更新,針對SU7 Ultra推出“排位模式圈速考核”功能,該功能將車輛1548匹的最大馬力限制在900匹左右,只有在指定賽道上達到官方設定的圈速成績后,才能解鎖全部動力。
此舉雖出于安全考量,卻被車主指責“未經(jīng)協(xié)商擅自縮水性能”,引發(fā)強烈抗議。小米不得不道歉并暫停推送,陷入“前面預期拉滿,后面放手不管”的雙重質疑。
這場困局的根源,在于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與造車邏輯的沖突。雷軍曾以“專業(yè)、極致、口碑、快”七字真言在手機領域大獲成功,但造車跟造手機有本質區(qū)別。手機出現(xiàn)Bug、死機了,大不了重啟;但在高速行駛的汽車上容不得半點差池。
車輛的性能參數(shù)、迭代更新固然重要,但還是要平衡好與安全的關系,甚至其他一切都要讓位于“安全”這一汽車的第一性原理。
03
「雷軍為什么不回應了」
面對接連的輿論風暴,雷軍罕見地選擇了沉默。
“過去一個多月,是我創(chuàng)辦小米以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情緒比較低落,取消了一些會議安排和出差計劃,也暫停了一段在社交媒體上的互動。過去這幾年一直很忙,這段時間反而可以靜下心來,仔細思考,確實有一些收獲……”5月10日,雷軍在微博上表示。
*圖源雷軍微博
如今,他的微博畫風轉向健身房打卡,評論區(qū)更設置“關注 100 天才能評論”,與粉絲的距離肉眼可見地疏遠。
這種轉變背后,是小米營銷模式與企業(yè)家IP的深層矛盾。
小米擅長通過場景化敘事、數(shù)據(jù)錨定與領袖魅力制造熱度,不僅能將產(chǎn)品營銷出去,甚至能將超高轉速電機、三層鍍銀玻璃、紐博格林北環(huán)賽道、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等冷門概念,推向大眾視野,但也因此被置于輿論放大鏡下——每家車企都背負著交通事故,因為智駕造成的車禍也不在少數(shù),但小米的輿情最為洶涌。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另外,小米營銷的預期管理暴露出更明顯的問題。從“晚高峰城市領航全程0接管”到高速上最后2秒甩給駕駛者,從“地表最快四門量產(chǎn)車”變?yōu)轳R力限制,從賽道復刻變?yōu)檠b飾性部件,小米通過營銷制造了太多超高期待,卻在交付環(huán)節(jié)頻繁縮水。營銷造神固然帶來了短期流量,但一次次的交付翻車,卻在逐步蠶食自己的品牌信譽。而破壞往往比建設容易得多。
更關鍵的是,雷軍個人形象與品牌深度捆綁,導致產(chǎn)品問題直接轉化為“人設危機”:營銷時“雷軍站臺=品質保證”,維權時“雷軍沉默=逃避責任”,這種認知落差加劇了用戶的失落感。因此,當高速交通事故發(fā)生后3天雷軍才回應,這期間的質疑聲就會鋪天蓋地;當車主們不滿小米官方的處理方式時,就會不斷地直接喊話雷軍。
雷軍的沉默或許是重塑企業(yè)家IP的開始。作為萬億市值企業(yè)掌舵者,其角色應從網(wǎng)紅CEO轉向戰(zhàn)略決策者,將產(chǎn)品爭議交由團隊處理,借機逐漸淡出輿論場,解綁個人與品牌、產(chǎn)品的強關聯(lián)。這幾天就有不少媒體發(fā)文稱“雷軍是時候主動走下神壇了”。
而當前“夢中情車”小米SU7 Ultra的兩起風波,正是一個合適的試驗場。雷軍不回應,又怎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