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現在從深圳鹽田港發往洛杉磯的集裝箱運費漲到多少了嗎?整整是疫情前的八倍!但這還不是最要命的,更邪乎的是有些貨柜在太平洋上漂了兩個月還沒找到接貨的下家。這場被外媒稱為'經濟核彈'的中美關稅大戰,正在把全球貿易體系炸得千瘡百孔。
事情得從今年2月13日說起,那天特朗普在白宮玫瑰園簽了份《互惠貿易備忘錄》。您別看這名字起得跟慈善文件似的,里頭可藏著要命的殺招——要求所有貿易伙伴必須按美國定的'對等關稅'交錢。就拿咱中國來說,當時美國給咱們算的賬是'中國商品平均稅率67%',所以美國就要收34%的'對等稅'。
您要以為這就是全部,那可小看了川普團隊的數學天賦。到4月2日,白宮突然宣布對華關稅提到104%,這算法比微積分還復雜——把之前加的10%、34%全給疊羅漢似的摞起來。咱商務部的人私下說,看到這個數字時會議室里掉根針都能聽見,這哪是收關稅,分明是要把中國制造攔腰斬斷。
但您猜怎么著?中國反手就是125%的加稅大禮包。現在美國車厘子在中國賣得比黃金還貴,阿拉斯加帝王蟹在超市里都開始搞分期付款了。這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玩法,倒是讓經濟學課本里'無謂損失'的概念活靈活現。
要說這里頭最絕的,還得數電子產品的'豁免門'。4月12日美國海關突然給蘋果、英偉達開綠燈,手機電腦的零件關稅說免就免。您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嗎?這就好比兩軍對壘時,一方突然給對手的糧草隊發通行證。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華爾街那幫穿西裝的坐不住了——再這么打下去,硅谷的科
技巨頭們都要改行賣煎餅果子了。
有個在東莞做數據線的老板跟我掏心窩子:'現在往美國發個充電頭,關稅比運費還貴三倍,逼得我只能把廠子搬到越南。可您知道河內現在的廠房租金漲成啥樣了嗎?比深圳福田還貴!'這話聽著魔幻,卻是當下千萬外貿人的真實寫照。
要說這場關稅戰的根子,還得扯到美國的'特里芬難題'。您可能聽過這個經濟學術語——既要靠美元霸權滿世界收鑄幣稅,又想把制造業搬回老家。這就跟既想當廚子又不想沾油煙一個道理。現在美國國債都堆到36萬億了,每年光利息就得掏1萬億,這窟窿不找人背鍋能行?
但美國人可能忘了,中國手里攥著的牌可比他們想象的多。光是稀土這一項就夠喝一壺——全球80%的稀土加工在中國,F-35戰機的發動機缺了釹鐵硼磁鐵就得趴窩。更別說咱手里還捏著7500億美債,真要較起勁來,華爾街的交易員們怕是得集體吃救心丸。
記得1840年鴉片戰爭怎么打起來的嗎?英國人嫌茶葉瓷器買賣賠錢,就逼著大清買鴉片。如今這劇本倒過來了,美國嫌貿易逆差太大,就逼著中國買天然氣大豆。歷史總是驚人相似,只不過這次咱們手里有東風快遞,還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
有個在義烏做圣誕裝飾的老板娘跟我算賬:'往年這時候早就開始往美國發貨了,今年倉庫堆得老鼠都得排隊走。'但她轉手就把貨賣到了俄羅斯和中
東,'老毛子現在過圣誕比我們還起勁,迪拜土豪連圣誕樹都要鑲金的'。您看,這就是中國制造的韌性。
這場關稅大戰打到今天,最苦的其實是太平洋兩岸的老百姓。加州的碼頭工人因為貨輪銳減開始領失業救濟,廣東的打工妹為保住訂單天天加班到凌晨。倒是那幫政客在電視上吵得臉紅脖子粗,活像菜市場里討價還價的大媽。
要說這事怎么收場,我倒想起《三國演義》里諸葛亮和司馬懿對陣五丈原。兩邊都知道耗下去沒好處,可誰都不肯先撤兵。如今中美這局棋,比的不是誰更能打,而是誰更扛得住。畢竟全球經濟就像蜘蛛網,扯斷一根線,整張網都得晃三晃。
最后說個暖心的,前幾天在青島港看到批發往非洲的醫療物資正在裝船。關稅大戰再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火種可滅不了。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