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至26日,2025年中國航天大會在上海盛大舉行,全球目光紛紛聚焦于中國商業航天產業的爆發式增長。從可復用火箭首飛倒計時到低軌星座的規模化部署,從衛星直連手機的技術突破到國際化合作的加速落地,這場盛會釋放出產業全面升級的強烈信號。
· 火箭發射服務市場:可重復使用火箭帶來變革
2025年,朱雀三號、天龍三號、引力二號、雙曲線三號、智神星一號等一批新型號商業火箭將按計劃迎來首發。其中,可重復使用火箭技術的突破性進展成為核心焦點。多家商業航天企業基于不同技術路徑并行發展,呈現差異化競爭格局,推動中國商業航天在發射成本與效率上實現顛覆性變革。
據泰伯智庫《2025年火箭發射服務市場全景深度研究報告》顯示,2025-2030年間,我國衛星發射需求預計將超過7000顆。衛星發射場景作為火箭發射服務市場的核心部分,占需求總數的99.6%。在此背景下,快速響應、高頻次發射、回收復用等成為大勢所趨。
· 衛星互聯網市場:星座組網與應用拓展并進
隨著“新基建”政策的持續推動,中國衛星互聯網從概念構想邁入落地實施階段。以“千帆星座”、“GW星座”等為代表的中國版“星鏈”計劃正持續升空。與此同時,衛星互聯網相關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氛圍濃厚,推動產業生態日益完善。
《全球及中國衛星互聯網全景研究報告(2024)》指出,全球衛星互聯網已經進入關鍵發展階段,中低軌道衛星星座大規模建設加速,為6G時代衛星互聯網融合業務實驗提供了有力支撐。報告預測,未來中國衛星互聯網產業市場規模將以超過兩位數的CAGR加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達到751億元,至2030年將達到1512億元。
泰伯智庫認為,2025年是中國商業航天從“技術突破”邁向“生態成熟”的關鍵節點。隨著可復用火箭技術突破與衛星組網加速,全產業鏈在政策推動下高效協同,萬億級商業航天賽道已加速啟航。
- 本文中內容與相關數據均來源于2025中國航天大會公開信息及泰伯智庫近日發布的《2025年火箭發射服務市場全景深度研究報告》、《全球及中國衛星互聯網全景研究報告(202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