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再難,也別干“五性”工作,給高工資也不干,兩年后悔斷腸!
原創2023-10-16 21:21·職場火鍋
馬云在隱退江湖之前喜歡演講,也喜歡被冠以老師的名號,經常發表一些關于金融、經濟、就業、科技、互聯網之類的言論。有些演講還是比較超前的,當時聽了沒感覺,幾年之后才發現馬云說的真準!
就業難,是目前國人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之一。大量勞動力包括高素質人才處于失業和半失業狀態。所謂“靈活就業”者已經超過2.4億人,比勞動力人口的1/4還要多。
馬云說,隨著人工智能、機器人流水線、智慧工廠的發展和普及,產業都是無人式的,制造業越來越不能解決就業問題,14億人的就業是個大問題。馬云警告到,在泉州已經出現很多無人工廠,無人無燈。
比如,馬云在接受采訪時說:2025年由于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有大部分打工人面臨被淘汰,將有近10%的勞動力將被取代,從而形成了“無工可打”的局面。馬云警告說,未來3年內將有2億人找不到工作。
再比如,在幾年前,馬云多次在演講中,闡述未來就業的趨勢,奉勸人們要科學擇業。比如,馬云說你現在不擁抱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未來失業的就是你。今年看到chatGPT登場后,被取代職業的名單進一步拉長。
盡管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現在越來越流行“選擇大于努力”。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求職路上很無奈。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人累死在路上,有人出生在羅馬。2022年的職業大典中又淘汰了600多個職業,選擇大于努力,在這個時代尤為重要。
正如郭德綱說的相聲橋段:于謙報考了當年最火熱的BP機修理專業,結果他還沒畢業,BP機先畢業下課了。
現在回顧馬云關于就業的演講,不由地感嘆:說的真準。就業再難,也別從事這“五種性質”的工作,給再高的工資也不干,否則,到了2025年,你會悔斷腸。
【1】可替代性職業。
隨著數控機床、人工智能、自動流水線的普及,很多原來需要大量人工操作的作業場景已經實行了無人化、智能化、自動化。比如,在車間、碼頭、運輸、作業等場景中,坐在數字監控中心里操作鍵盤,就能讓作業場景高效有序運行。凡是未來可能被取代的職業,盡管現在容易就業,也不要干,比如,銀行柜員、超市收銀員、流水線作業工、的高空作業工、水下電焊工、普通車工以及簡單的采編、文字編輯、設計制圖、小程序制作等職業,會在未來五年內被取代。
【2】勞務派遣性工作。
現在很多大企業都招勞務派遣制員工,年輕的求職者往往不懂其中的“貓膩”。勞務派遣用工模式,是當年為解決國企“定員定資”難題的辦法,后來被大量無良企業“選擇性”執行,讓勞務派遣工非常吃虧。企業招聘正式員工,是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招聘勞務派遣工的目的是逃避責任,讓第三方勞務公司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并不是企業的正式員工,是二等員工,待遇低、福利差,還沒有發展前途。
【3】業務外包性工作。
2016年,國家規范勞務派遣制用工模式后,很多無良企業又創造了“業務外包”用工模式,比勞務派遣制更“壞”。什么是業務外包?就是把一項業務以及該業務所需要的人工都打包成一個業務包,包給第三方勞務公司。業務外包工在企業里連“人”都算不上,只算一種“工作量”。這些外包公司都是空架子,根本不管你,你沒有任何發展前途。
【4】有損健康的透支性工作。
現在有些仍需要大量人工的工作一般都是通過耗盡精力的工作,比如,一些無良的工廠實現“累進式計件制”,倒逼你加班加點,不這樣拼命就掙不到多少錢,要多掙錢就必須榨干自己。這種機制看上去是“多勞多得”,但特別容易損害健康,往往干不了幾年就攢下了職業病,可能導致終身受損。這樣的工作,短期內能靠拼體力多賺一點錢,長期看得不償失。這種工作很多,這里就寫了,以免被罵,希望大家心里有數。
【5】灰色和黑色的擦邊性工作。
現在有些工作,看上去高大上,光鮮亮麗、收入頗高,但仔細想一想,高收入伴隨高風險,這類職業本身走的就是懸崖上的路子,掙得就是高風險的錢。比如,一些理財、保健等行業,喜歡招聘一些俊男靚女,不用付出多少能力就能獲取高收益。天上不會掉餡餅,掉下來的一定是鐵餅。這樣的工作,工資再高也不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