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每天一本好書籍
你為什么總是不開心?
明明生活穩(wěn)定,工作不算太差,朋友也不算少。
但就是心里沒勁兒,常常會感到疲憊,甚至提不起精神來做點什么。
我們會以為是工作壓力大,也可能怪罪生活節(jié)奏太快,或者說“年紀大了就是容易多愁善感”。
但這些都只是表象。
細想一下,有沒有發(fā)現(xiàn),你身邊是不是總有那么幾個人——無論你多努力保持樂觀,他們總能把你拽回陰霾里。
他們說話時的語氣總是怨懟、消極、諷刺。
他們從來不夸獎誰,對世界充滿不滿,聊天時十句話有八句是抱怨,還有兩句是在內涵別人。
他們,就是生活中我們常說的“怨婦”。
不是性別意義上的“怨婦”,而是那種情緒狀態(tài)—— 一種長期停留在負面回路,不斷向外釋放抱怨、不滿和焦慮的狀態(tài)。
而你之所以越來越不開心,很可能就是因為——你太頻繁地與這些人相處了。
1
誰是“怨婦”?她們的特征是什么?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怨婦”。
她可能是你辦公室的同事,也可能是你多年的朋友,甚至可能是你家人。
“怨婦”并不只存在于性別標簽之下。
它是一種“狀態(tài)”——負能量持續(xù)輸出的狀態(tài),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共同特征:
對什么都不滿意:工作難搞、領導不懂人情、同事太勢利、孩子不聽話、老公不上進……你永遠聽不到他們一句滿意的話。
喜歡貶低別人來提升自我:看誰都不順眼,背后說人壞話,哪怕別人再好,他們也能挑出毛病來。
生活一成不變 卻總在說: “我早就想離職”、“等我哪天有錢了我也不想這樣”……但她們從不行動。
情緒是極易傳染的,他們一來,你整個人就低氣壓了。
他們看起來像是“受害者”,實際上卻在用負能量操控你。
他們從不主動改變,只希望把你也拉進他們的情緒漩渦里,一起沉下去。
2
為什么“怨婦”會影響你的情緒?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情緒傳染”。
人是群居動物,尤其是在親密關系和熟人環(huán)境中,我們極容易被他人的情緒所帶動的。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和一個愛笑的人一起,你會覺得輕松。
但和一個整天在抱怨的人待久了,你的心情也會莫名其妙地變差。
“怨婦”每天用負面語言來包裹自己,你聽得多了,自然也會沾染上這種語氣、這種思維方式。
原本你可能只是工作累一點,但在他們的“加持下”你會開始覺得“我是不是被壓榨了”、“我的老板是不是根本不重視我”……
情緒,是有能量場的,而“怨婦”,就是你情緒場上的“污染源”。
心理學家吉姆·羅恩說過:“你是與你最常接觸的五個人的平均值”。
當你的五人圈里,有一個是“怨婦”,你就注定會被影響。
長此以往,你會越來越沒勁、越來越喪。
而最可怕的是,你還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3
如何識別生活中的“怨婦”?
“怨婦”往往偽裝得非常好,他們表面上可能看起來是“說實話的人”,或者是“替你著想的人”。
但只要我們用一點點觀察力,很快就能看穿他們的模式。
他們的典型特征包括:從不積極做事,卻總抱怨別人沒做好。
情緒極度不穩(wěn)定,小事就能引爆;
否定別人成功,也否定自己的可能;
一天到晚都在制造情緒的垃圾,卻從不清理;
喜歡拉你做情緒共犯,“你說是不是,這種人真的很討厭”?
我們得警覺:他們不是來陪你解決問題的,他們是來“共沉淪”的。
如果一個人經常讓你感覺壓力大、情緒低落、和老是給吸干能量,那他多半就是你需要遠離的“情緒吸血鬼”。
4
為什么你需要遠離“怨婦”?
我們都知道垃圾食品對身體不好,但卻容易忽視“垃圾情緒”對精神的破壞。
長期與“怨婦”相處,你會經歷以下變化:
情緒疲憊,對什么事都提不起興趣;
思維變得消極,總是往壞處想;
對人際關系失去信任,變得防備心重;
心態(tài)不再開放,開始抗拒嘗試、開始否定一切。
更深一層的危害是,你會把“抱怨”內化為自己的表達方式。
明明以前的你并不是這樣的,但現(xiàn)在你也開始不自覺地吐槽、嫌棄、厭世。
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朋友圈、聊天記錄、甚至內心獨白,都越來越負面了。
這是個危險的信號,它意味著你正在被“情緒污染”。
遠離“怨婦”,不是說你要對他們殘酷無情,而是對你自己情緒的一種負責。
這是你該做出的情感邊界——不要給別人的壞情緒留位置,也不要給自己繼續(xù)受影響的機會。
5
如何遠離“怨婦”,保護自己的情緒?
不是所有人都能立刻從你生活中消失的,有些“怨婦”是同事,甚至可能是親人。
但我們依然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1. 主動拉開距離:少參與他們的“怨氣場”比如他們一開始說負面話題,你就適當沉默,或者轉移話題。
2. 不回應、不共鳴:他們講抱怨時,不要附和,不要插話,哪怕只是“嗯”一下,都有可能變成他們情緒的燃料。
3. 建立正向社交:多和那些積極、主動、有方向感的人來往,他們才是你情緒的充電站。
4. 學會情緒覺察和清理:每天給自己幾分鐘時間,回顧一下今天的情緒流動,識別哪些是“外來的”,哪些是“自己的”。
正如孔子說過:“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strong>
如果你身邊的人都在向上走,你自然也不會原地踏步。
結語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我們無法改變別人,但我們可以選擇與誰同行。
人生的快樂,有時候不是“追求到了什么”,而是“擺脫了什么”。
遠離“怨婦”,就是一種自我保護,更是一種成長。
別再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情緒拉扯里了。
你的能量、熱情、耐心,值得用在更美好的人和事上。
正如一句老話:“你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寬度”。
從今天起,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別再讓任何“情緒黑洞”拖住你前進的腳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