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聊過騰勢(參數丨圖片)N9,當時說今年國內大型SUV市場會非常熱鬧,這不,領克900也上市了——其實中間還上了個問界M8。
領克900的上市售價僅28.99萬起,這個售價無論是比起此前33.5萬起的官方預售價還是我們的心理預期都要低了不少,比起同尺寸的競品車型就便宜更多了,可以說是來勢洶洶。
那,領克900會是一分錢一分貨的貨色嗎?
也許這就是“成熟”
領克900這外觀設計爭議還挺大的,似乎喜歡領克和不喜歡領克的人都不太喜歡領克900的外觀。誒,我倒是覺得領克900的外觀沒啥問題,它怎么說也是一輛車長超過5米2的大型SUV,顯然需要變得穩重一些,簡約大方一些,所以你不應該期待它像過往的那些徹頭徹尾年輕時尚派的領克一樣年輕時尚。
先前在領克900首秀發布會上有一句話我就覺得挺對的,大致的意思是:跟領克一起成長的那些早期的領克車主們,現在有相當一部分到了而立之年,變得成熟了,在家庭里的身份可能也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們需要一輛更成熟,更能照顧家人的車,領克900就是為這樣的車主準備的。
所以我確實覺得挺好的,領克900的造型風格雖然沒有之前的領克那么跳,但在同級別或者說同類的車型里,它也算是相對年輕時尚的那個了。而且領克對于設計一直都有一定的追求,這在領克900身上也是有體現的,挺協調,而且細節處理得也比較到位。
▲ 電動天地門在同級里是領克900獨有的,也是全系標配(但圖上那些小資情調物品不是標配)
不過我不太喜歡這款輪圈,有點過于豪華。另外我也強烈建議你選擇黑色車頂,不然D柱尾翼那里的分色會越看越難受。
再來看看內飾,我第一次看到領克900內飾的時候,說實話有點震驚,這不又是質疑那誰,理解那誰,成為那誰么?不過不一樣的是,領克900把中控屏和副駕屏變成了一整塊的30英寸6K大屏,中間少了一道黑色分隔帶確實顯得更高級了。
更震驚的是,領克900在后排也安排了同樣是30英寸的6K吸頂屏,高級,確實高級。目前在這類大SUV或MPV的品類里,領克900這兩塊30英寸大屏是我認為最好的一套方案了。投影雖然可以做得更大,但顯示效果沒那么好。
這樣的屏幕組合確實會讓它們成為整個內飾最有亮點最吸引人的地方,但除了屏幕之外,領克900也還是延續了領克家族對設計的追求,而且有很多細節是讓你一看就覺得很有領克味的。
當然領克900的車廂還有一個獨有的東西,二排兩張座椅可以旋轉,它們十有八九跟極氪MIX的前排座椅是血脈相通的。但也正因為在領克900這里是第二排座椅可以旋轉,所以它的使用場景是比極氪MIX豐富的。
至于空間,其實幾個“9字輩”的中后排表現并沒有拉開太大的距離,這么形容吧,反正坐進第三排,各款“9字輩”基本的空間和舒適性都是沒問題的,然而也并沒有誰的第三排能夠帶來明顯的優勢。
▲ 后門的打開角度特別大,很接近90度了
整個車廂里我比較不喜歡的是它的方向盤,吉利系的方向盤都挺糾結的,最早的極氪001那版方向盤就不太好,后來它又出現了在領克09身上,再后來極氪和領克有一些不錯的方向盤,比如新款的極氪001和領克Z10,現在這領克900的方向盤又變得不太合手了。
但整體而言,在目前這幾款40萬左右的國產大型SUV里面,領克900的內外設計是我個人比較能呼應上的。
領克也是最好開的那個?
領克一直把操控或者說駕駛層面的體驗作為產品的一大特色去做的,但怎么說呢,領克的操控都很好嗎,其實不見得。哪怕是03+,我也沒覺得操控性或者說人車交流的駕駛樂趣有我以前的阿特茲好,03+只是動力性能比較好,底盤也比較扎實罷了,當然它在國內品牌里,確實是駕駛體驗比較不錯的車。
放大到領克這個品牌,其實也是這個理。比如說領克07,我們之前也說過,真講操控和駕駛樂趣的話,它沒有很犀利,但在國內同類的插混轎車里,它幾乎算是最好的了。
但領克也有操控很驚艷的車,那就是Z10,Z20我還沒開過,但聽說是沒有Z10那么棒。所以該怎么期待領克900在駕駛體驗或者說動態層面的表現呢?
考慮到這是一輛大SUV,它肯定也不會太犀利的,不能指望它像Z10那么緊繃。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領克900開起來是比較“順手”的,像動力響應、轉向的響應,做得都比較自然,相比前不久剛試過的騰勢N9,領克的“大車感”是比較弱的。
這次試駕的領克900不是頂配版本,不帶后輪轉向,所以這里說的“大車感”是指它開起來比較輕快,也會讓你更愿意去開快,而不是指絕對的靈活性。當然,領克900的天花板也是很高的,有跟騰勢一樣的后橋雙電機,雖然它的后輪轉向不像騰勢那樣可以兩側獨立控制,但它也能圓規掉頭,只是領克自己給它起了個名字,叫“華爾茲掉頭”。
還有一個能讓你更愿意快節奏駕駛的地方,是它的坐姿,領克900的主駕座椅可以調得比較低的,這也是我對它很有好感的一點,雖然不同的人對坐姿的喜好也不一樣,如果你喜歡高坐姿,同級別這些車也都能調得比較高,但如果你喜歡低坐姿的話,那就是領克了。
行駛質感方面,領克900的表現還不錯,但同級別幾款車型在這方面并沒有很大的差距。不同模式的底盤模式并沒有很大的區別,而上次說騰勢N9面對減速帶、井蓋落差時容易出現余振,這個問題在領克900身上也一樣存在,只是領克900的程度稍微輕一點。
總有一款適合你?
動力總成方面,領克900提供了非常豐富的選擇,分別是:
1.5T搭配3擋DHT Evo(P3+P4),530kW,4.8秒破百;
2.0T搭配3擋DHT Pro(P2+P4),540kW,4.6秒破百;
2.0T搭配3擋DHT Pro(P2+兩臺P4)650kW,4.3秒破百。
在當下的新能源時代,已經很少有車會提供這么多不同的動力總成了,但也如你所見,論絕對的動力性能,三套總成其實沒有拉開太大的差距,尤其是在你日常能用到的范圍內,區別不是很大,甚至你單看電機功率的話,1.5T的版本比2.0T還要大,所以看得我挺迷糊的。
不過領克刀法還是很精準的,1.5T版本配的是44.85kWh的電池,CLTC純電續航220km,而2.0T兩個版本采用的都是52.38kWh的寧德時代驍遙電池,CLTC純電續航里程分別是280km和268km。話說現在插混車的電池容量都快趕上我的純電車了,而且驍遙電池最高可以支持4C的充電倍率,跟很多純電車的充電倍率基本沒差了(我那可以換電的900V純電車甚至只開放2C充電倍率),說人話就是你在很大范圍內可以把它當純電車用了。
所以2.0T的競爭力其實是在這里,但我又發現,頂配后橋多一個電機,總功率更大,在電池、油箱都一樣大的情況下,它的CLTC綜合續航竟然比后橋單電機的2.0T多了94km(1443km VS 1350km),我又看迷糊了。
這也使得領克900四個版本每一個都有核心的意義,1.5T Halo作為入門版負責拉低門檻,但舒適性配置已經拉得挺滿了,可以買;1.5T Ultra標配空懸,加入了二排的旋轉座椅,并且帶有兩塊30寸的6K屏了,已經實現了人無我有;2.0T Ultra的核心競爭力剛才也說了,在于電池,另外輔助駕駛方面也采用了Thor芯片,整體來說是領克900這個車系最精華的版本;而頂配,有后橋雙電機和后輪轉向,機械規格最高,鍵盤值最高,但機械上的這兩件進階裝備貌似會侵占一部分車內空間,所以尾箱容積小了一點點,關鍵是也沒有了二排旋轉座椅,取而代之的是二排右側有一張“零重力臻享座椅”,有點可惜。
誠意有了,但一定就能轉化為“得意”嗎?
說實話,我真的沒想到領克900會把入門價拉到2字頭,而且不是29.99,是28.99。要知道,領克900是一輛長度超過5.2米的大車,3160mm的軸距更是這些“9字輩”里最長的,所以它的尺寸是理想L9、問界M9那個級別的,但它卻下探到了L7入門版的價位,而且用的還是3擋DHT插混。
領克900甚至也讓自家領克09失去了意義,09可以光榮退休了,可見這次是狠狠地下了決心。
當然了,領克900仍不算是最便宜的“9字輩”,就在領克900上市的前幾天,深藍S09公布了一個23.99萬起的預售價,這場“9字輩”的商戰真是好血腥。
只是,現在這些自主品牌也好,新勢力也好,雖然大家的起點差距并不是那么大,比起我們跟海外老牌的起點差異要小得多,但卻也逐漸形成了不同的品牌價值認同度。
這直接就體現在這些旗艦SUV上了,大家尺寸差不多,雖然有著機械規格、智能規格以及體驗上的差異,但并不是規格越高體驗越好的車就能以越高的價格得到消費者的認同。我認為領克900的產品實力,結合它的上市價格,競爭力應該算是最強的,但市場表現未必能成為最好的,畢竟在這一細分領域,領克這個品牌的調性可能是不太契合或者不占優的。
所以領克需要看看如何在宣傳上打動這一市場的消費者,因為你不能光是從先前提到的那些已經成長了的領克老車主那里獲得訂單,你還得想辦法吃掉別家的訂單。
總第2145期
作者:陳厚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