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職業餐飲網 沐九九
繼潮汕牛肉、酸湯火鍋等小眾細分品類出圈后,火鍋界近兩年又冒出一朵“新秀”
——鮮切雞肉火鍋。
不僅原本偏居一隅的祿嬸鮮切雞煲、鮮野橄欖雞煲開始走出華南,國內一些火鍋店也增加了鮮切雞肉產品,就連頭部企業海底撈也在深圳推出了首家鮮切雞肉工坊主題店,并在廣東、杭州等地上新菜品。
那么,鮮切雞肉火鍋能否成為細分賽道的又一匹“黑馬”,這里面又暗藏著哪些新的餐飲機會?它又是否會沉淀出一批成熟的全國連鎖品牌呢?
鮮切雞肉火鍋火了!
大批雞肉火鍋門店席卷全國
這段時間,家住重慶黃泥磅的李維(化名)發現,周圍一家潮汕牛肉火鍋店上新了石橄欖雞煲新品,雙人套餐價格比牛肉低40元,且選擇較多,有鮮切跑山雞雞胸肉片、雞油脆片等。
類似的現象還在其他城市同步發生著。抖音、大眾平臺上,鮮切雞肉火鍋成為各地餐飲“頂流”,吸引不少人排隊打卡。僅小紅書上,“鮮切雞肉火鍋”相關筆記就達到39萬+篇。
雞火鍋并非新玩意,早年豬肚雞、椰子雞火鍋“前輩們”已經打響過雞肉火鍋細分賽道的信號槍。
那么,如今新興的“鮮切雞肉火鍋”又與它們有何不同呢?
1、形式上,變塊為片、變煮為涮,讓新鮮看得見
與椰子雞、豬肚雞把雞肉放進鍋里煮著吃不同,鮮切雞肉火鍋是用“涮”的!
雞肉只需要涮10-15秒、雞皮1分鐘,雞雜則要3分鐘。
而在食材處理上,鮮切雞肉火鍋也模仿起潮汕牛肉火鍋,把傳統的“雞塊”變成了“雞片”,甚至打造起“現切現賣”的場景!
以廣東網紅潮八珍為例,其店內不僅掛著整雞來突出“新鮮”,還有四五個廚師在現場加工雞肉,顧客能通過檔口直觀看到他們剔骨、分割雞肉雞皮,以及把肉切成片的過程。
同樣把“鮮切”過程展示出來的還有海底撈。在海底撈雞肉工坊店內,所有雞肉都是當天屠宰、當天配送、當天上桌,且店內設置有明檔廚房,顧客可以在檔口看到廚師們從切肉到擺盤的全過程。
2、產品上,特色鍋底+不同食材組合成亮點
這兩年,酸湯、現舂、糟粕醋火鍋等特色火鍋逐漸嶄露頭角。鮮切雞肉火鍋也不例外,專靠特色鍋底出圈!
人氣排隊王“潮八珍”通過在湯底中加入潮州老菜脯和石橄欖,讓咸鮮味與雞肉產生獨特口感,產生了不少復購;海底撈上線招牌欖雞湯鍋和招牌五指毛桃雞湯鍋兩款“靈魂鍋底”,讓吃清遠雞不再單一;林鮮記也推出了無花果鍋底;而在潮汕地區,還出現了一些黃皮、百香果、甘蔗茅根馬蹄等組成的水果鍋底……總之就是各有特色。
而在菜品上,為了提高產品的價值感,許多鮮切雞肉火鍋店還會把雞肉與生蠔、牛肉及蔬菜等進行組合,同時上線炸雞、椒鹽雞骨、涼拌雞爪、燒烤等小吃,以“雞肉+”的產品組合形式進行搭配銷售。
這樣一來既提高了客單價,也能滿足顧客不同的需求!
3、價格上,不同部位分開定價,覆蓋多個價格帶
與潮汕牛肉火鍋一樣,鮮切雞肉火鍋實行分部位定價,雞皮雞肉分開售賣。
比如在深圳某家鮮切雞肉火鍋,去骨取肉的脆皮雞要25元/盤、大雞子則要59元/份。
而在雞肉的選擇上,不同品種、不同生長周期的雞價格也各不相同。
以潮八珍雞煲為例,120天、180天的文昌雞分別定價108元、138元,300天的脆皮老母雞定價138元/只,而五黑雞則賣到580元/只。
像創新土雞火鍋這類門店價格可能更低,3-5人老母雞火鍋套餐僅需要150元,素菜也所在5-10元之間,算下來人均四五十元。
為了突顯出性價比,一些門店甚至上線了雞肉自助產品!
覆蓋多個價格帶,讓鮮切雞肉火鍋能夠滿足不同客群的消費需求!
鮮切雞肉火鍋,
能否從火鍋細分品類中脫穎而出?
作為有著強社交屬性的品類,火鍋一直被認為是一門“好生意”。
《火鍋產業發展報告2025》顯示,火鍋熱度持續攀升,火鍋市場整體規模及連鎖化率也在向上增長,預計2025年整體規模將達到6500億元。
與此同時,不同地域客群對火鍋口味的不同追求,又為地方風味火鍋創下了條件。
那么,鮮切雞肉火鍋能否在眾多火鍋細分品類中脫穎而出,并孵化出連鎖品牌呢?
1、新鮮、穩定的供應鏈,讓鮮切雞肉火鍋自帶流量
近年來,健康餐飲觀念興起,追求新鮮成為消費者從“吃飽”到“吃好”的又一大要求。
而鮮切雞肉火鍋恰好符合這一需求。
①雞肉作為大品類,普適性強
就人群、地域來說,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雞肉產品,且男女老少都能接受,普及度高。
另外,早年豬肚雞、椰子雞在全國爆火,一定程度上對清淡味型火鍋進行了市場教育,又讓大眾對鮮切雞肉火鍋有了一定的接受度,減少了認知成本。
②供應端穩定,利于做大市場
站在海底撈清遠雞背后的供應商天農食品,不僅提供整雞冷鏈運輸,還有切塊、切片雞肉的供應。
類似的供應商不只一家,如今我國早已形成強大成熟的雞肉全產業鏈體系,既有利于保證雞肉供應的穩定性,讓餐飲品牌無需后端供應鏈,同時也能降低雞肉餐飲店的運營成本。
③現切現賣,具備話題度和分享優勢
就消費層面來說,鮮切雞肉火鍋“涮雞片”的新用餐方式,以及明檔廚房、現切現涮的賣點,讓它自帶流量和話題度,能夠吸引人進店消費、分享。
2、新鮮感退去,持續的創新力是關鍵
雖然雞肉高標準化、全產業鏈體系、廣普及度,讓雞肉火鍋在規模化增長中占據優勢,但鮮切雞肉火鍋的發展空間依舊存疑。
①供應鏈雖穩定,但“個性化”原料仍存在難題
雞肉產業鏈雖然成熟,確保了基礎供應的穩定,但部分鮮切火鍋對品種、肉質的要求卻十分高。許多鮮切雞肉火鍋都會選用清遠雞和文昌雞作為食材,但這類小眾優質雞源存在天然的供應脆弱性。
如去年9月,受臺風“摩羯”影響,海南文昌雞養殖基地遭受大規模破壞,多個椰子雞品牌,像四季椰林、同仁四季等均遭受供給難題。
同樣,鮮切雞肉火鍋強調門店現場分切、即切即售,以保證食材新鮮感和視覺沖擊力,這對技師水平、刀工細節有較高要求。
如何制定可量化、可復制的切割標準,如何通過系統培訓與流程管控實現門店作業的統一,成為鮮切雞肉火鍋進一步擴張必須破解的核心問題。
②雞肉低價值屬性,或限制品類天花板
雖然鮮切雞肉火鍋以“現切”“新鮮”創造了初期吸引力,但雞肉作為大眾食材,其天然的價格錨點較低,相比牛肉、海鮮等高溢價產品,難以在心智上支撐高端火鍋品牌所需的客單價和利潤率。
這點,即使是品牌知名度高的海底撈不免于此。社交平臺上,不乏網友對海底撈清遠雞“貴”的吐槽。
而一旦新鮮感退潮,當消費者以性價比為主要衡量標準時,鮮切雞肉火鍋可能陷入價格戰、利潤壓縮的惡性循環。
③創新有限、門檻較低,復購頻次存在隱憂
盡管鮮切雞肉火鍋迅速走紅,但目前市場上大多數門店仍停留在“明檔現切、部位分價、特色鍋底”的標準模板之上,創新性和產品力均顯不足,導致整體高度同質化。
在缺乏持續創新和深度打磨的背景下,依賴“嘗鮮”驅動的顧客流量極易消退,復購率能否建立成為一道核心懸念。
更值得警惕的是,隨著豬肚雞、潮汕牛肉、椰子雞等成熟火鍋品類陸續將鮮切雞肉涮品引入菜單,市場空間正在被多方蠶食。
在這一多重壓力下,鮮切雞肉火鍋極有可能陷入“快閃風口”式命運——短期爆發式開店,隨后迅速洗牌出清,最終難以沉淀出具備長期生命力的全國性連鎖品牌。
職業餐飲網小結:
從豬肚雞到椰子雞再到鮮切雞肉,雞肉火鍋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迎來新一輪爆發。
這種爆發背后,既有雞肉食材和火鍋品類天然的大的優勢,也有無數商家在消費多樣化需求下的深耕和創新。
比如用潮汕牛肉的方式做雞肉,改煮為涮、改塊為片,都是雞肉火鍋的又一輪“迭代”,而這也是吸引顧客進店嘗鮮打卡的關鍵。
但一時的市場火爆不能說明品牌的增長空間,持續的創新和復購才是一個行業能否大規模發展、能否孵化出連鎖餐飲品牌的關鍵!
主編丨陳青 統籌 | 楊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