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五一假期,建議大家多吃4種應季海魚,無法人工養殖,應季正肥美
五一假期臨近,海鮮市場迎來"黃金捕撈期",但并非所有魚類都值得購買。受伏季休漁期影響,5月1日后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等冰鮮海產將逐步退市,而加吉魚、老板魚、石繭子魚和馬頭魚正迎來最佳賞味期。這四種海魚因無法人工養殖,肉質緊實無土腥味,且富含DHA、軟骨素等營養元素,成為家庭餐桌的優選。
一、加吉魚:海魚中的"紅寶石",清蒸鎖鮮三步法
加吉魚學名真鯛,其肉質細膩如凝脂,清蒸時僅需簡單調味便能激發天然鮮香。選購時以魚眼清澈微凸、魚鰓鮮紅者為佳,單條重量500克左右最宜。
做法示例:清蒸加吉魚
預處理:魚身兩側斜切花刀至魚骨,用廚房紙吸干水分,魚腹塞入蔥段、姜片,表面涂抹料酒與胡椒粉腌制20分鐘。
蒸制:竹制蒸籠上汽后大火蒸6-8分鐘,時間過長易致肉質變柴。
調味:倒掉盤底湯汁,淋蒸魚豉油,撒蔥姜絲后澆熱油激發香氣。
營養亮點:每100克含DHA 230毫克,對腦部發育好。
二、老板魚:軟骨魚的"彈牙密碼",燉豆腐吸飽鮮味
老板魚學名鰩魚,其軟骨結構適合老人兒童食用,富含的硫酸軟骨素對關節有益。處理時需用料酒腌制魚肝去腥,燉煮時避免頻繁翻動以防豆腐碎裂。
做法示例:老板魚燉豆腐
改刀:800克老板魚去內臟切塊,保留魚肝,鹵水豆腐切2厘米見方塊,與魚塊焯水去腥。
炒制:熱鍋冷油爆香蔥姜蒜,加一品鮮醬油與料酒炒出醬香,放入魚塊與豆腐。
慢燉:加水沒過食材,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燉30分鐘,加鹽、胡椒粉調味,撒香菜出鍋。
口感秘訣:魚肝需單獨腌制,豆腐吸收魚湯后呈現蜂窩狀,入口即化。
三、石繭子魚:比目魚的"平價之選",紅燒去腥四部曲
石繭子魚因背鰭如石得名,其潔白緊實的肉質適合紅燒。處理時需用鋼絲刷反復刮除背部硬鱗,并徹底清除魚腹黑膜。
做法示例:紅燒石繭子魚
去腥:魚身改菱形花刀,用廚房紙擦干后煎至兩面金黃。
炒醬:爆香蔥姜蒜、干辣椒與八角,加黃豆醬炒出紅油。
燜煮:烹入料酒與一品鮮醬油,加水沒過魚身,加白糖提鮮,小火燜20分鐘。
收汁:湯汁濃稠時沿鍋邊淋香醋,撒香菜出鍋。
成本優勢:市場售價僅為多寶魚的1/3,但硒元素含量是普通魚類的3倍。
四、馬頭魚:海釣族的"隱藏美味",香煎鎖住海鹽香
馬頭魚因頭似馬首得名,其肉質細嫩且刺少,適合香煎。選購時以魚眼透明、魚鰓呈粉紅色者為佳,單條重量建議選擇300克以上。
做法示例:香煎馬頭魚
腌制:魚身兩側劃斜刀,用鹽、料酒、姜片腌制15分鐘。
煎制:熱鍋冷油,魚皮朝下中火煎至金黃,翻面后撒黑胡椒碎。
調味:煎至兩面微焦時淋檸檬汁,搭配烤蔬菜食用。
風味特點:煎制過程中魚皮形成天然脆殼,咸香中透出淡淡海鹽風味。
避坑指南:兩類魚類需慎選
帶魚:超市冰鮮帶魚多為冷庫長期儲存,肉質易松散,且冷凍過程中營養流失嚴重。
黃花魚:養殖池易滋生肝吸蟲等寄生蟲,且飼料中的抗生素殘留風險較高。
儲存技巧:延長鮮味期
短期保鮮:用濕布包裹魚身,置于0-4℃冷藏室,24小時內食用風味最佳。
長期冷凍:去除內臟后分裝冷凍,避免反復解凍導致肉質纖維斷裂。
五一假期正值這四種海魚的黃金捕撈期,其肉質與營養價值遠超冷凍魚類。建議采用清蒸、燉煮等低溫烹飪方式,最大限度保留海洋本味。搭配當季蘆筍、蠶豆等時蔬,既能平衡營養,又能提升餐桌顏值。隨著5月1日東海伏季休漁期啟動,這些野生海魚的供應將逐漸減少,趁鮮品嘗正當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