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好文激勵計劃#菜市場,充滿煙火氣的誘惑。除了各種蔬菜瓜果,還有營養豐富的雞鴨魚肉,我家尤其愛吃魚,魚肉營養豐富還低脂,不僅品類繁多做法不一,每一種吃法都有其獨到的特色,所以幾乎每周家里都至少吃一次魚,紅燒帶魚,糖醋鯉魚,醬燜平魚,黃酒燒鳊魚,鐵鍋小雜魚,水煮魚,酸菜魚,垮燉大鯉魚,每次都光盤。
魚肉一直是我們中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不僅因為它新鮮可口,還在于它有著吉祥的寓意。春節年夜飯的餐桌上,一條紅燒鯉魚寓意“年年有余”;高考之前,父母為孩子烹飪一道糖醋魚,寓意“魚躍龍門”;婚禮喜宴上,一道松鼠桂魚祝福新人余生共度、百年好合。
此外,魚除了可作為食物,在我國許多地方還有其他用處。有些地方將大魚的魚骨作為圖騰;有些地方會把青魚的頭骨打磨后做成首飾給孩子壓驚;有的地方用魚鱗熬制魚膠,用于工業生產;還有的地方直接把魚皮曬干打磨后做成衣裳,這種魚皮衣不僅保暖美觀,其制作技藝還被列為我國的非遺文化。
當然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肯定是買來烹飪最多了,但是,在購買魚類時,我們卻也需要謹慎行事,因為并非所有魚都適合食用。比如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五種魚盡量就不要吃,即使再便宜也別買,吃進肚里很容易出問題。
重金屬超標的魚 別以為鯰魚、鯉魚、鯽魚、鮰魚這些常見淡水魚都能放心吃!要是它們生活在被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污染的水域,妥妥就是重金屬“儲存罐”。之前有檢測報告顯示,某些污染水域的鯰魚汞含量直接超標3倍!這些重金屬就像“慢性毒藥”:汞會攻擊神經系統,長期吃可能記憶力下降,甚至誘發老年癡呆;鉛和鎘專盯肝腎搞破壞,增加尿毒癥、肝癌風險;孕婦和兒童吃了,還可能影響胎兒發育、損害孩子智力。
想避開這些“毒魚”,記住三點:優先選有有機認證或標明水源地的魚;少吃大型掠食魚和底棲魚,它們吃得多,積累的毒素也多。
抗生素和激素喂大的魚
羅非魚、鯰魚、清江魚價格實惠又好吃?但有些養殖場為了高產,一個池塘能塞上萬條魚,水質差到發臭。養殖戶只能靠瘋狂投喂抗生素和激素維持,之前媒體就曝光過鯉魚抗生素殘留超標10倍的新聞!吃了這種魚,相當于把藥吃進肚子里:抗生素殘留會讓身體產生耐藥性,以后生病吃藥可能不管用;激素殘留會干擾內分泌,對正在發育的孩子影響更大;惡劣環境還會讓魚感染肝吸蟲,損傷肝臟。
選魚的時候,認準“無抗生素養殖”“生態養殖”標識;盡量買活魚,挑那些游動靈活、鱗片完整的;烹飪時一定要徹底煮熟,高溫能殺死大部分寄生蟲。
三、已經死掉的魚
菜市場超便宜的死魚,真的別圖便宜買!尤其是夏天溫度高,魚死后兩小時細菌就開始瘋狂繁殖。之前就有一家人吃了路邊攤的死魚,結果全家食物中毒進醫院。遇到眼睛渾濁凹陷、鰓部暗紅有異味,魚身軟爛無彈性還帶黏液,或者價格低得離譜的死魚,趕緊繞道走!
四、腌制魚煙熏魚
臘魚、腌魚、熏魚這些傳統美食雖然香,但吃多了可能在“養癌”!大量用鹽制作,會增加高血壓風險;熏制過程產生的多環芳烴、亞硝胺都是一級致癌物,世衛組織都把腌制食品列入致癌物清單了。更糟心的是,有些不良商家會用變質魚做原料,加大量防腐劑掩蓋臭味。之前有消費者買到的腌魚,亞硝酸鹽超標20倍!實在想吃,每月最多吃1 - 2次,搭配新鮮蔬菜;選正規品牌,查看生產日期和QS認證;自己在家做,還能控制用鹽量和熏制時間。
五、反復冷凍的“僵尸魚”
很多人喜歡囤魚,但反復解凍又冷凍真的不行!實驗顯示,經過3次冷凍解凍,魚肉蛋白質流失率高達30%,口感也變得又柴又難吃。而且冷凍只能抑制細菌生長,反復解凍會給細菌創造絕佳的繁殖機會,吃了特別容易拉肚子。買回家的魚,立刻分裝成小份;解凍時放冰箱冷藏層慢慢化凍;解凍后24小時內必須吃完,千萬別二次冷凍。
除了以上說的這些,其他的魚我們還是可以放心吃的,尤其是像我家經常吃的鱸魚,鱖魚,肉質鮮美好吃刺還不多,非常適合家里烹飪,那么我們買魚的時候除了要關注以上這幾點還有哪些需要留意呢?挑選魚的時候又有哪些是判斷的標準呢?
1. 魚鱗:新鮮的魚就像穿了一身锃亮鎧甲,魚鱗完整、緊緊貼在魚身上,顏色鮮亮有光澤 。要是魚鱗稀稀拉拉、有大片脫落,或者摸起來松松垮垮的,多半是不新鮮了,可能在運輸、存放過程中“遭了罪”。
2. 魚眼:魚眼可是判斷新鮮度的“信號燈”!新鮮魚的眼睛清澈透亮,像兩顆水晶珠子,還鼓鼓地凸出來。要是魚眼變得渾濁發白,甚至都凹陷下去了,那這條魚八成放了挺長時間,可別買!
3. 魚鰓:打開魚鰓看一看,鮮紅或粉紅的鰓絲才是“優等生” ,而且鰓絲之間干凈清爽,沒有黏糊糊的分泌物。一旦鰓絲顏色暗紅、發黑,還散發著難聞的氣味,說明魚已經開始變質,果斷放棄!
4. 魚身:新鮮魚的身體線條流暢,充滿彈性。用手指輕輕按壓魚身,魚肉馬上就能回彈,不留痕跡 。要是按下后出現一個深深的坑,半天都恢復不了,或者魚身軟趴趴的,那就是不新鮮的表現。
要是買活魚,那可得好好觀察它們的“精神狀態”!活力十足的魚,在水里游得飛快,尾巴擺動有力,時不時還會躍出水面 。一旦發現魚游得慢吞吞,老是沉在水底不動,或者側著身子、翻肚皮,哪怕還在喘氣,也別買,這種魚離“不行”不遠了。
應季而食:就像水果一樣,魚也有自己的“黃金季節” 。當季的魚,食物充足,長得肥美,肉質鮮嫩,營養也更豐富。比如春天的鯽魚,肉質細膩;秋天的鱸魚,膘肥體壯。跟著季節吃魚,準沒錯!
優質產地:魚的生長環境太重要了!優先選擇來自水質清澈、沒有工業污染的湖泊、水庫或規范養殖場的魚。買魚時,問問商家魚的產地,要是能買到有溯源信息、有機認證的魚,那就更安心啦!
買魚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鮮,得根據烹飪方式來選 。清蒸魚,選一斤半到兩斤的鱸魚、鱖魚,魚肉厚度適中,容易蒸熟,還鮮嫩入味;紅燒魚、燉魚湯,可以選兩斤到三斤的草魚、胖頭魚,肉多刺大,吃起來過癮。要是魚太小,肉少刺多,吃起來費勁;魚太大,肉質可能變老,口感反而不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