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最近天氣越來越暖,超市里的肉類專柜也換起“季節新裝”——什么“孩子長身體多吃點肉”,什么“換季補鐵強體”,店員嘴里念叨得跟咒語似的,一下子就把各路當爹媽的都忽悠進了肉山海。不過,說真心話,這兩年肉價確實起起落落,挑哪幾樣、怎么買才不虧,實在是讓我琢磨了好久。特別一到立夏前后,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總覺得肉攤格外熱鬧,“補補身體”的需求也都被各路養生群、鄰居阿姨輪番洗腦。
有次我逛菜市場,特地趁著早上人少溜過去,發現攤主都直接把豬肝、牛肉、雞胸肉擺到了最顯眼的位置。以前家里人愛吃點肘子、排骨,現在卻對我說:“立夏得來點補鐵的,孩子少生病才是真的省錢!”于是我特別關注了一下這三種肉:豬肝、牛肉、雞胸肉。別說還真有點門道,每樣肉的價錢、營養、做法,差別都不小,而且一不小心還容易踩坑。
先說說豬肝吧。小時候我對豬肝印象就倆字——腥、便宜。大概是那時候物資沒這么豐富,一斤豬肝兩三塊錢,家里老人會買回來燉湯、炒青椒、做豬肝粥。那味道吧,有點重口,小時候其實不太愛吃,但是老人總是一本正經:“你看看,補血的,鐵多!”搞得我也疑神疑鬼地吃了好多年。現在長大后才知道,豬肝作為補鐵界的老大哥,真不是吹的,每百克豬肝鐵含量確實高,適合孩子和老人偶爾來點。但是有一說一,現在豬肝價格反而比雞胸肉貴不少,好的豬肝一斤能到20塊,便宜的也得十來塊,聽說跟現在“健康養殖”以及需求量上來了有關系。
不過別看豬肝營養高,選購起來是真的門道多。我吃過一回買回來的劣質豬肝,一切開里面淤血多,口感發苦,簡直影響一周心情。問了老阿姨才知道,真正新鮮的豬肝顏色得是淡紅偏紫,切面細膩沒有血絲,表皮摸著不粘手——這些小細節還真靠多買幾回才有“心里有數”。還有炒法,家里老人堅持“焯水三遍不嫌腥”,我偷懶只焯了一遍結果全家人都說有腥味……后來我學聰明了一點,炒之前加點料酒、生姜,果然不僅去腥,味道還更香。現在,有時候孩子放學餓得慌,我會做豬肝面或者豬肝蒸蛋,營養都能蹭蹭上去。只不過,豬肝雖好,不建議一周吃太多,畢竟膽固醇也有點高,講究個“補而不膩”。
再來說牛肉,我自己其實是牛肉迷,尤其是火鍋牛肉片和番茄燉牛腩,絕了!這幾年牛肉貴,每去一趟市場我都要盤算半天。去年夏天牛肉最高漲到八九十一斤,別說買幾大塊了,買半斤都覺得心疼。問了攤主,人家一邊剁牛肉一邊感嘆:“進口牛漲價了,國內牛養殖成片減,有人搶空!”但每次肉價跌下來點,我還是喜歡整點新鮮牛腩或者肩胛肉回來燉。牛肉補鐵、補蛋白,用老人家的話說叫“長勁兒不費勁”,而且牛肉的鐵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孩子吃點牛肉丸、牛肉米粉、紅燒牛肉面,真的是又美味又頂餓。
不過牛肉選購講技巧。我曾經貪圖便宜,買了次冷凍牛肉,回家燉了三小時,結果燉不爛還塞牙……那種肉要么是解凍反復的,要么就是部位不正。后來有經驗的老客戶教我,不妨看看牛肉切面有沒有細密規律的紋理,顏色棕紅帶點光澤,按一按能彈回去,說明是新鮮才宰的。如果太濕、顏色深紅發暗,或者冰渣一堆,那八成是凍貨。市場買新鮮切片,貴是貴點,但牛肉燉出來香氣濃,孩子也愛吃。
牛肉的做法特別多,我最推薦咖喱牛肉、番茄燉牛腩還有蘿卜燉牛肉。懶得做的時候,腌點牛肉片炒青椒,家里孩子配米飯能干兩碗。還有個小竅門,牛肉燉煮前別切太薄,腌的時候一定得放點淀粉和料酒,用手抓勻靜置十分鐘,好吃到叫人流淚。要說不同品牌差別嘛,市場牛肉有時候真得靠人品,超市包裝雖然看著干凈,但味道總覺得沒市井攤上香。偶爾也試過進口牛肉,味道確實嫩一點,就是太貴,平民百姓魔法打工人一般還是買點國產的、當天銷售的新鮮肉。
最后聊聊雞胸肉。別嫌雞胸肉“雞肋”,這玩意兒還真越來越受歡迎了,尤其健身黨、減肥妹子飯盒里全是它。我對雞胸肉的態度,說實話一開始是抗拒的,總覺得太柴。但自從家人嘗試做雞胸肉沙拉、煎雞排、蔥油雞,我發現換個做法味道會有驚喜。
雞胸肉其實蛋白高、脂肪低,還特別容易搭配蔬菜,春夏天吃著清爽。適合孩子,做成雞胸肉卷、雞米花,配個小番茄什么的,看著就有食欲。市場價雞胸肉十來塊錢一斤,不算貴,關鍵是得買雞肉本色,不注水的。常見超市冷鮮雞,買回來摸一摸結實而有彈性,表皮無異色,一切開沒亂七八糟水分那就穩了。有次家附近超市搞活動,沖動買了五斤雞胸肉,結果切開全是水,做菜一鍋全成“雞肉湯”,那個無力感……再也不貪便宜了。
順便補充一句,雞胸肉腌制很重要。提前用鹽、料酒、淀粉腌個十幾分鐘再煎或者炒,肉質會嫩很多。我最喜歡的其實是手撕雞胸肉拌黃瓜絲,再來點蒜泥和辣椒油,立夏天熱的時候當成冷盤,別提多開胃了。
現在咱們看市場,其實肉價區間很大,但有一點我發現挺真理的:無論買啥肉,看新鮮、少注水、少預制、少商超華而不實包裝,真材實料最重要。攤主其實有時候很“實在”,多搭幾句話能得優惠,說不定還能告訴你哪個批次今天早晨剛送來的。
再說說立夏前吃肉這事兒,我身邊好多鄰居其實也有點疑問:“天天吃肉會不會胖?會不會上火?”我自己覺得,適量為上,蔬菜別少放。家里經常搭配豆腐、綠葉菜和肉做個炒菜,或者做點燉湯,比光吃大肉省心。我家小孩兒一到換季容易咳嗽,豬肝蒸蛋、牛肉蔬菜粥、雞胸肉三明治換著做,家里人都夸不油膩還營養。做飯里多花點心思,孩子少生病,大人少煩惱。
說到這,可能你要問,怎么才能不踩坑?我的建議還真簡單:
一是盡量別在“瘋狂特價檔”囤貨,便宜沒好貨的概率高,
二是新鮮優先,看攤主出貨速度快的往往靠譜,
三是和賣肉的交朋友,誰家肉口感好、味道正,大家心里都有數。
四是多試試不同部位,不要盯死一種肉,搭配起來好吃不膩。
五是做法新花樣別怕試錯,帶點創造力,更容易找到孩子和家人真正愛吃的口味。
最后,我想說,生活這么忙,有時候菜市場逛逛也是一種樂趣。雖然肉價波動令人抓狂,選購和烹飪也有各種小麻煩,但看到家里小孩吃得香、老人氣色變好,我覺得一切都值。希望今年立夏,大家都能抓住這三樣好肉,吃得健康,吃得開心,家里的每一次飯桌煙火都和和美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