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立夏快到了,每年到這個時候,我逛超市或菜市場,都忍不住多瞄幾眼應季的食材。你有沒有這種經歷?攤主擺盤的位置悄悄換了,綠油油的嫩豆、萵苣、各種“稀罕物”刷存在感。家里老媽還總說:“錯過這茬,得等明年!”她說得神秘兮兮,但我發現還真有點道理,立夏前后的這些東西,吃起來就是鮮,錯過實在太可惜。
不過我有個疑惑,每次都看到說“最養人”“一定要吃”,但每年價格波動也挺大啊,有時候還挺貴。比如蠶豆,前陣子剛出來的時候,簡直要當“高價綠寶石”來賣,過不了幾周立刻降價,買多了甚至還有點膩……前幾年買百合,趕上產地不好,市場價也是蹭蹭往上走。每當這種時候,我都在琢磨:難道只有貴的才養人?還是說咱吃的是個時令、圖個心情?
這事說穿了,有點像追一個春天的限量款,沒搶到,真的要悵然若失。
說起立夏時令食材,我覺得每個人心里都有一份“藏菜譜”。在我家,這五樣算得上是“年年要搶、錯過等一年”的常青選手:蠶豆、萵筍、苦瓜、百合、綠豆。有人可能會問,為什么是這五種?其實一部分原因是老一輩的飲食習慣,也有些講究營養搭配的理念。有人說,立夏得吃點“青的、苦的、潤的、涼的”,說白了就是順應季節,給身體來場自帶濾鏡的調養。
先說蠶豆吧,這貨真的很任性。剛上市那會兒,超級貴,買起都舍不得下手,但等到批量多了,又成了大家搶著挑的平民蔬菜。我小時候春天最期待的飯就是蠶豆燉臘肉——豆子香,臘肉咸,糯糯的、軟軟的,每次端上來都能讓全家氣氛倍兒暖。后來學會了蠶豆炒雞蛋、煮咸鮮蠶豆米飯,變著法兒吃。其實蠶豆本身營養蠻高的,蛋白和纖維都不賴,老一輩總說孩子春天多吃些,補補還能長個頭是不是迷思咱也不敢說太絕對,但吃得開心是真的!
萵筍也是我的心頭好,尤其是涼拌萵筍絲,切得細細的,加點醋、點蒜泥,春天的味道直接就拉滿了。萵筍有股清甜,略帶點澀,但水分超級多。以前我還不會挑,總是買那種桿發老、口感發糙的。后來老媽教了我幾招:看一看皮子,要嫩綠色、別有晦斑;掐一掐,能明顯感受到彈性,才說明水嫩。這玩意我一般挑中等粗細的,回家收拾干凈,存冰箱也不容易老。
再說苦瓜,這位選手就見仁見智了。我小時候是真心不愛,每次見了都叫苦連天,但老家那邊的老人每年都說“不吃點苦瓜,過了夏總覺得缺一味”。漸漸長大,發現炒雞蛋、燉排骨、焯水拌蒜泥都有一股特別的清苦,夏天吃隔外下火。苦瓜價格其實一直挺親民,嘗鮮無壓力,但挑的時候要注意——選發亮、偏綠、不要太尖瘦的,稍微肉厚點的最脆。
百合也是立夏桌上必須安排的“小浪漫”。有一回買了便宜的,回家一洗全發黑,炒出來一盤,心情都被影響了。后來明白,好的百合其實細膩潔白、瓣片完整不空心。吃的時候炒點百合荷蘭豆、或者拿百合煮銀耳羹,口感軟糯,微甜不膩。老人說百合“潤肺安神”,我覺得當成夏日甜品或主菜點綴都不錯。
最后不能落下的就是綠豆。立夏這段,綠豆的用量直線飆升。炒、煮、煲湯、做糕點,樣樣行。最簡單的就是綠豆湯,天熱的時候加點冰糖,飲一杯,透心涼。小區阿姨說“綠豆湯喝得好,火氣自然散”,雖然科學上不必太玄乎,但我目前沒喝出啥毛病,倒是真的很舒服!只是提醒大家,不要貪涼、空腹喝,能少加冰糖就少點,再好的東西多了也不妙。
挑選食材我也總結了一些“土方法”分享出來。比如蠶豆要選殼色翠綠、個頭均勻的,手感要飽滿;苦瓜表面起疙瘩、整體鮮亮為佳;萵筍用指甲輕掐出汁、表皮嫩綠的肯定不老;百合要捏瓣片是否充實,不空心、無黑斑最好;綠豆看顆粒圓潤、聞著沒霉味的才放心。遇到便宜大碗的股份時,別貪,買太多也吃不完,說不定還不如分點小份去不同攤子試試。
除了選購,烹飪也能玩點小花樣。比如蠶豆和咸肉、菜飯一起煮,香;萵筍加點香油、干辣椒拌著吃特別爽口;百合既能入咸菜,也能做甜品,家里小孩還喜歡用百合煮粥當早餐??喙吓驴嗫梢韵褥趟槐樵俪吹?,別有一番滋味。綠豆湯建議不要太濃,煮到豆剛開花就行,留點余地更清爽。
最后總結一句,如果預算有限、不想踩坑,就少買多嘗,不懂就問賣菜的阿姨,按家里實際需要來搭配就好。立夏其實不需要太“補”,吃點苦、吃點鮮、吃點潤,順其自然,反倒最養人。不圖花里胡哨,但求一口順應時節的好味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