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傍晚,興隆臺區世紀廣場,數百名市民不約而同地屏住了呼吸。廣場池底突然亮起的微光,如同深水中浮起的螢火,在暮色中顯得格外溫柔。轉瞬間,數十道水柱騰空而起,在半空中被七彩燈光“捕獲”,旋即化作流動的水幕。藍紫色的光暈里,水柱時而竄向半空,時而搖擺如柳條般的腰肢,偶有調皮的水珠掙脫水柱束縛,帶著一身霓虹撲向人群,在孩童的驚叫聲中化作臉頰上的一抹清涼。這一刻,闊別9年的世紀廣場音樂噴泉,終于完成了它的華麗回歸。當晚,修復后的噴泉開機調試,一次成功。
今年4月,興隆臺區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著手修復世紀廣場噴泉。興隆臺區城建中心作為修復工程的具體執行單位,本著“節儉施工”原則,保留噴泉原有基礎設施框架,更新地下輸電線路、升級智能燈飾、修復數控噴頭。這種“修舊如新”的辦法既守住了市民的情感記憶,又實現“節儉施工”目標。更值得關注的是,工程團隊僅用半個月時間就完成全部改造工程,趕在“五一”前向市民獻上一份妙趣橫生的節日禮物。
世紀廣場不止噴泉美麗回歸,廣場周邊也在悄然發生變化。這座廣場承載了盤錦市民多年的記憶,它的每次修繕、改造、升級都在講述惠民、 便民的動人故事。
圍觀噴泉調試的人群中,68歲的退休教師李淑錦舉著手機的雙手微微顫抖。她鏡頭里的噴泉正隨著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旋律綻放水幕,這與9年前單調的直射水柱形成鮮明對比。“當年孫女還在噴泉邊不知冷暖頑皮戲水,現在都上初中了。”她指著廣場東側降低的臺階說:“這些細節才最暖心……”李老師說的“細節”指的是世紀廣場四個出入口的臺階。今年3月,興隆臺區城建中心對世紀廣場出入通道臺階完成無障礙改造。這一舉措被市民譽為“顯微鏡下的民生工程”,城市功能趨向精細化令市民贊許有加。
廣場周圍綠色步道如環繞的緞帶。這條由機動車道“瘦身”改造的安全“環道”成為市民鍛煉跑步的“打卡地”。過去,早晚交通高峰時段,廣場周圍人車混行險象環生,現在日均千名健身市民有了專屬空間。車道壓縮后,廣場周邊交通事故明顯降低,而通行效率降低幅度并不大。這種“以安全換效率”的決策智慧在城市管理中事半功倍。
藝術與技術的融合在廣場景觀中處處可見。“油燃而生”主題雕塑是盤錦因油而生、因油而興的重要體現。磕頭機、管線、分子式的圖形元素組合,是對盤錦向廣域發展的詮釋。丹頂鶴、黑嘴鷗、斑海豹被譽為盤錦“濕地三寶”。以丹頂鶴為主體造型,鶴頸線條流暢如流云,翅尖鑲嵌紅色LED燈帶,暮色中如火焰劃破天際。“我愛盤錦”雕塑結合工業管道座椅的設計,象征著多彩的青春與無盡的活力,也代表盤錦這座城市的多元與包容。以鏡頭的樣式呈現的“大美盤錦”,中心凸面鏡影射世紀之星以及廣場上的場景,每一秒都在記錄“五色盤錦”的美好生活。
在世紀廣場噴泉開放時段統計表中,三個黃金時段自然形成了市民活動的“生物鐘”:晨間屬于太極隊與晨跑者,午間被親子家庭占據,傍晚則成為廣場舞團隊的歡樂海洋。這種自發形成的“時空分異”,恰是多元惠民設計的最佳印證。
城市的溫度往往藏在厘米之間。華燈初上,“蘇醒歸來”的世紀廣場噴泉陪伴市民起舞。這或許就是最好的民生答卷——城市建設不再盲目追求“萬丈高樓平地起”,而是用心釋放“水光重燃舊池臺”的溫情,市民的幸福密碼自然顯現。#有一種美好叫遼寧# #新時代六地遼寧杠杠滴# #振興新突破遼寧杠杠滴#
來源:盤錦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