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南平5月1日電 (記者 張麗君)當2450.29平方米的巨幕水影邂逅千年閩越文脈,一場震撼世界的視聽盛宴在武夷山腳下拉開帷幕。1日,全球單體最大室內水幕舞臺——月映武夷劇場迎來首場演出,大型沉浸式實景秀《月映武夷》以科技為筆、文化為墨,在8225立方米的立體水景中,勾勒出山水與人文交織的瑰麗長卷。
《月映武夷》演出現場。中新網記者 張麗君 攝
當日,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現場認證該劇場為“世界單體最大的室內水幕舞臺”,為這場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交融的視聽盛宴再添亮點。
劇場以突破性的機械聯動水舞臺為核心,45米超長水幕可瞬間切換九曲溪蜿蜒、丹崖飛瀑傾瀉等自然奇觀。當激光束穿透水幕,朱熹筆下的理學哲思化作流動光影,270度全景裸眼3D技術讓觀眾仿佛置身宋代山水長卷,與古人共賞武夷云海。
老年朱熹。中新網記者 張麗君 攝
演出以“天地人和”為主線,在虛實交織的場景中展開敘事。第一幕《山水謠》里,全息投影的白鷺掠過波光粼粼的水幕,采茶女的山歌與水舞臺的潺潺音效完美融合;第二幕《千年韻》中,建盞燒制技藝通過AR特效具象化呈現,窯火與水幕交相輝映,非遺技藝在科技賦能下煥發新生;終章《月滿人間》則以萬盞明燈點亮全場,水幕化作巨型畫布,描繪出當代武夷的繁榮盛景。
值得關注的是,演出團隊突破性地將舞臺機械與音樂節奏深度綁定。當古琴聲漸起,水幕隨之變幻出漣漪形態;鼓點密集時,機械舞臺掀起層層水霧,配合空中威壓技術,實現演員踏浪而行的奇幻效果。這種“聲光電水”的四維聯動,讓觀眾獲得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體驗。
踏浪。中新網記者 張麗君 攝
據悉,演出團隊歷時兩年研發,將朱子理學、閩越文化等17種地域元素融入12個演出篇章。演出還特別設置了觀眾互動環節,通過手機端AR掃描,可解鎖專屬的武夷文化故事,實現“一劇一世界”的個性化觀演體驗。
隨著《月映武夷》的首演成功,武夷山文旅產業迎來全新里程碑。這座集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于一身的城市,正以科技創新為引擎,將傳統文化轉化為可感知、可互動的文旅產品。據悉,該演出后續將推出夜場版本,通過光影藝術重塑武夷夜景,為游客打造“白天看山水,夜晚賞大戲”的全時段文旅體驗。(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